[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6 22:41

这才是慈禧太后的真实样貌,都看看吧!这可不是演员扮演的

文/历史勘探社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慈禧太后在晚清政治里可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牢牢把控着朝政大权,她这一辈子,故事曲折离奇,争议也一直没断过。
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能左右国家命运的女性,她不仅成了史学家研究的重点对象,还频繁出现在文学和影视作品里。

不少电视剧里,慈禧被塑造成漂亮又强势的大女人,可历史上真实的她,究竟是什么模样呢?
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驾崩,年仅6岁的同治皇帝继位,这一年,27岁的叶赫那拉氏被尊为皇太后,也就是后来影响晚清半个世纪的慈禧。

从咸丰去世到1908年光绪驾崩,慈禧实际掌控大清政权足足 47 年,除了 1898 年戊戌政变那场近乎“闹剧”的夺权之争,她的权威几乎没人能撼动。
哪怕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她一路逃到山西,手里的权力也没丢过,始终是大清说一不二的最高统治者。

1872 年,同治皇帝已经17岁,按规矩到了亲政的年纪,慈禧没办法,只能为他选后,第二年还跟慈安太后一起宣布 “卷帘归政”。
可同治亲政后,根本逃不出慈禧的手掌心,慈禧想享乐,就暗示同治修缮圆明园,让她搬进去住,同治心里也有小算盘,觉得太后离了宫,自己就能真正掌权,于是硬要开工。

可那时候大清财政早就空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得只剩残垣断壁,修复要花的钱是个天文数字。
王公大臣们纷纷反对,连恭亲王奕訢都站出来劝,结果同治气上头,把反对的人全革了职,最后还是慈禧出面,才压下了这事,说到底,圆明园修不修,还是慈禧说了算。

1873 年正月,两宫太后正式归政,同治总算有了“亲政” 的名分,可好日子没过上两年,1874年十二月,19岁的同治就去世了。
这对慈禧来说,不光是丧子之痛,更断了她通过儿子掌控权力的念想,更糟的是,同治没留下子嗣,这对把权力看得比什么都重的慈禧来说,简直是致命打击。

慈禧这辈子,其实挺不幸的,小时候丧父,刚 27 岁就丧夫,中年又丧子,人生三大悲剧全让她赶上了。
可这份苦没磨垮她,反而让她的权力欲越来越强,既然没了亲人依靠,那皇权就是她唯一的“根”。

为了继续掌权,她一点都不含糊,很快就选中了年幼的光绪当皇帝,自己再次垂帘听政,光绪亲政后,慈禧表面退到幕后,可实权还在手里。
十年后戊戌变法,光绪想靠维新派夺权,结果慈禧一个戊戌政变,就把光绪软禁起来,第三次坐到了权力顶峰。

那时候朝堂上虽说两宫临朝,可谁都清楚,真正说话算数的只有慈禧。​
后来慈禧还想过废了光绪,立溥儁为大阿哥,这样她就能名正言顺继续掌权,可这事遭到国内外反对,最后没成。

晚年的慈禧,处理国事全凭个人喜好,这般任性妄为,让她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
义和团运动时,她态度反复无常,一会儿支持,一会儿又反戈一击,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她吓得仓皇出逃,还拉着光绪一起,她想借光绪的名号继续发号施令,掌控大权。

出逃时,珍妃提议让光绪留在京城和洋人议和,减少国家损失,这可把慈禧气坏了,她不顾一切地将珍妃投入井中。
四十年前英法联军入侵,咸丰北逃,慈禧还曾劝诫,如今同样的场景,珍妃却丢了性命。

后来清廷和列强议和,列强要求慈禧回京,她却死活不愿意,甚至逃得更远。
她心里清楚,一旦回去,光绪就能恢复自由,行使皇帝权力,自己就无法再干预国政,为了那点权力,她不惜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直到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华)后,她和光绪的关系才稍微缓和点,大臣们也习惯了慈禧掌权、光绪挂名的局面。​
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38岁的光绪悄无声息地死了,跟同治一样,没留下孩子。

74 岁的慈禧不得不又一次为大清选皇帝,这次她选了光绪弟弟醇亲王载沣四岁的儿子溥仪,也就是宣统帝。
那时候慈禧大概也感觉到自己快不行了,所以在立溥仪的同时,让载沣当摄政王监国;可她又不甘心彻底退出,还特意说自己要训政,想把权力攥到最后一刻。

可天命难违,光绪去世的第二天,慈禧就咽了气,她掌控了一辈子的晚清政权,终究还是没留住。​
现在说起慈禧,大家脑子里浮现的,多半是影视剧里那种 一看就不好惹的恶毒形象,演员要么满脸刻薄,要么眼神阴狠,好像她天生就是个坏人。

可实际上,慈禧能从秀女一步步做到太后,除了有本事、有才华,颜值肯定也不差。
要知道,清朝选秀女对相貌要求很严,能被咸丰选中入宫,长得绝对不会丑。​

而且很多人觉得慈禧没留下多少照片,其实不是,她只是不喜欢画像,觉得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太累。
后来西方的相机传到中国,慈禧试过一次就爱上了,几秒钟摆个姿势,“咔嚓”一下就能留住模样,比画像方便多了。

从那以后,她拍了不少照片,有穿朝服的正装照,有在颐和园赏景的生活照,还有跟宫女、太监的合影。​
从现存的老照片里能看到,慈禧虽然上了年纪,但五官很端正,脸型是当时流行的鹅蛋脸,皮肤保养得不错,眼神里有威严,却不是影视剧里那种凶神恶煞。

她拍照时很注重仪态,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都端端正正,透着太后的气场;有时候还会摆些生活化的姿势,比如拿着扇子、靠着栏杆,看着跟普通老太太也有几分像。

比如这张照片,她许是在刻意摆拍,只见她一手轻握小镜子,一手捏着发簪,动作尽显轻柔优雅之态。
岁月不饶人,她的脸庞已显老态,赘肉明显,与身上那套华丽精致的服饰搭配在一起,怎么看都有些不协调,透着几分违和感。

之所以大家对慈禧的形象有刻板印象,一是因为她掌权期间,晚清国力越来越弱,割地赔款、民不聊生,老百姓把怨气都撒到她身上。
二是影视剧为了突出戏剧冲突,故意把她塑造成 “反派”,放大了她的负面形象。
pic/40nr0kkyxvf.jpg
可不管怎么说,历史人物不能只靠脸谱化评判,慈禧有她的野心和过错,但也不能否认她的能力。
能在男权主导的封建王朝里,掌控政权 47 年,没点真本事根本做不到。​
pic/ziti105izvl.jpg
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那场浩劫后,慈禧在1900年惊慌失措地仓皇西逃,一直到1902年才返回北京,这期间,她对西方列强既满怀愤恨,又心存惧怕。
于是,她打算借助与外国公使夫人开展外交活动,来改善清朝与列强的关系,这张照片,就是慈禧和美国公使夫人萨·派克·康格的合影。
pic/0wpcc2xkc2p.jpg
慈禧太后对扮观音这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不满足于仅仅让人把自己画成观音菩萨的模样,还专门穿上类似观音菩萨的服饰,过足观音瘾。
这张照片,慈禧身着观音的华丽服饰,站在娇艳的荷花丛中,还真有几分仙气,就连她身边的太监李莲英也亲自上阵,扮起了护法,在一旁保驾护航,场面十分有趣。
pic/i3fj213ahip.jpg
对慈禧而言,她热衷于通过绘画、摄影、服饰等各种方式来包装自己、彰显地位,可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她自己陶醉其中,带着满满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在清朝,真正对佛学有深厚修为的,那得是雍正皇帝,而慈禧呢,心思压根没放在钻研佛学上。
pic/kpg00awhu14.jpg
她弄这些照片或者画像,更多的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自己就是那“功德无量”的观音菩萨转世。
pic/22vgbmvxkzj.jpg
除了这些扮观音的照片,慈禧还有不少其他留影,只是可惜,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战火纷飞,许多她的照片都在战争中被付之一炬,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不过,有一张画像却幸运地被外国侵略者带回了他们的国家,后来还存放在美国的博物馆里。
pic/dv2tsg4aag4.jpg
据说,这张画像最接近慈禧真实的样貌,要是有人想一睹慈禧的真实容颜,还真得漂洋过海去国外看呢。
这张画像里的慈禧,模样十分年轻,她头戴传统的旗头,与身上那套清朝服饰相得益彰,尽显端庄。
pic/mnpj04ipxzi.jpg
手上佩戴着长长的护甲,纤细又精致,手中轻捏着一把扇子,姿态优雅,更难得的是,画像中的她嘴角上扬,带着一抹温柔的笑意,让人感觉亲切又和善。
当然,不管慈禧年轻时长得多么好看,自从她垂帘听政、掌握大权之后,容貌还是发生了变化。
pic/2wfcexodc01.jpg
首先,她的气质变化特别明显,那种不怒自威的风范逐渐显现出来,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当权者的威严,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不好惹的。
pic/5ludod5gi0i.jpg
慈禧年轻时确实容貌出众,是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可她对权势的渴望犹如无底深渊,野心膨胀得过分夸张。
在追逐权力道路上,她一意孤行,做出诸多错误决策,让国家陷入水深火热,给百姓带来无尽灾难,最终被权势彻底吞噬,沦为了遭人唾弃、堪称千古罪人的存在。
参考信源:中华读书报——还原慈禧2023年11月15日


pic/y0wye2ydgls.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才是慈禧太后的真实样貌,都看看吧!这可不是演员扮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