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绣要求溥仪每月与她同房两次,溥仪表示可以,婉容:我反对!
话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那段日子,婚姻生活乱成一锅粥,尤其是他和两位老婆之间的那些破事,现在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溥仪1906年生人,小时候被慈禧太后抱上龙椅,当了三年皇帝,1912年就退位了。之后他还赖在紫禁城里过日子,身边一堆太监宫女伺候着,但其实啥实权都没有,就跟个活化石似的。1922年,他十六岁了,家里长辈开始给他张罗娶媳妇的事。
那时候清朝虽说没了,但遗老们还想保住点体面,就从满蒙贵族里挑姑娘。溥仪先看中了文绣,那姑娘1909年生,蒙古族,家里不算太有钱,但人长得还行,性格也安静。
结果遗老们觉得她家世不够格,非得换成婉容,婉容1906年生,满族大户,爹是内务府高官,她自己还上过教会学校,会点英文,挺洋派的。折腾半天,决定俩都娶,婉容当皇后,文绣当淑妃。溥仪自己压根没啥发言权,就这么定了。
婚礼办得挺热闹,1922年11月30日文绣先进宫,第二天婉容跟上。进宫后,文绣住长春宫,每天早起给溥仪和婉容请安,然后就自己绣绣花、看看书。溥仪对她不冷不热,基本不理。婉容那边就不同了,她活泼,会玩,会跳舞,溥仪挺喜欢跟她腻歪。
俩人结婚头几年,溥仪压根没跟文绣圆房,婉容也差不多,因为溥仪从小在宫里长大,性子古怪,加上心理压力大,夫妻生活这块一直卡壳。宫里人私下议论,说溥仪有功能障碍啥的,但没人敢明说。文绣忍着,日子过得寡淡,月钱比婉容少,生日也没人张罗,仆人还欺负她。婉容呢,仗着皇后身份,处处压文绣一头,俩人明争暗斗,溥仪睁眼闭眼不管。
1924年11月,冯玉祥带兵进京,把溥仪一家赶出紫禁城。溥仪收拾了箱子金银,带着婉容、文绣和一帮老臣太监跑到天津租界,先住张园,那地方是前清大员的旧宅子。1925年又搬到静园,一栋两层小洋楼,空间小,挤得慌。溥仪和婉容住楼上,文绣被安排楼下,跟仆人混一块。天津租界热闹,婉容爱出门逛街买洋货,学跳舞,溥仪陪着,俩人过得挺滋润。
文绣呢,窝在屋里不出门,不会那些洋玩意儿,越来越孤立。静园生活一住就是几年,溥仪开始沾鸦片,婉容也跟着抽,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文绣劝过溥仪别听郑孝胥那些遗老忽悠,别靠日本人,但溥仪不听,还偷偷去日本使馆谈事。文绣看透了,这日子没头,婚姻也没意思,九年下来,溥仪一次都没碰过她,名分上还是妃子,实际跟寡妇差不多。
到1931年夏天,文绣憋不住了。她写信给溥仪,直说这婚姻过得没劲,要求每月至少同房两次,给点夫妻的样子。溥仪看了信,想着每月两次不算多,就点头答应了,打算这么着糊弄过去。谁知这事传到婉容耳朵里,她火冒三丈,当场反对,说不同意,死活不让。
婉容那时候鸦片抽得厉害,脾气更爆,觉得文绣这是抢她位置,威胁她皇后地位。溥仪夹中间,不敢得罪婉容,就这么拖着。文绣一看,答应是假的,彻底死心。她开始找律师,联系亲戚,准备摊牌。8月25日,她收拾东西,从静园溜走,住进旅馆,直接递律师函给溥仪,正式提离婚。函里写得清楚,九年婚姻没夫妻生活,受尽冷落,要求法院判离。
这事在天津炸了锅,报纸天天登,街头茶馆都聊。溥仪慌了,派郑孝胥和律师林棨去谈,想私了。条件开得低,先给三万块钱,再加点珠宝,让文绣别闹。文绣不干,坚持上法庭,要公审。她的律师是张绍曾他们,溥仪那边林廷琛。9月开庭,法庭上律师吵得凶,文绣坐那儿,列出证据:月钱少、待遇差、没亲近。
溥仪没露面,怕丢人,婉容更不管,窝在静园抽烟。遗老们劝文绣,说这丢皇室脸,家族也骂她不孝。但文绣铁了心,顶住压力。拉锯俩月,10月22日终于判了,溥仪付五万五千银元赡养费,文绣拿走些衣服首饰,俩人断绝关系。溥仪还发上谕,废文绣淑妃位,说她不守妇道。文绣不管,改回本名傅玉芳,离开天津回北京。
离婚后,文绣总算喘口气。1932年,她用剩的钱在北京开小学,当国文老师。教室里教孩子认字,备课到晚,日子清苦但自在。抗日战争打响,1937年日军占北京,她关了学校,摆摊卖烟维持。战时乱,1945年日本投降,她南迁避难。
1947年夏天,在北京街头认识刘振东,那是个国民党退伍军官,拉黄包车为生,人老实。俩人聊得来,很快就结婚,租小屋过日子。刘振东推车挣钱,文绣做饭洗衣,俩人没孩子,但互相扶持。1953年9月17日,文绣突发心脏病走了,才四十四岁。刘振东卖了家当买棺,埋在北京郊外,没再娶。
溥仪那边,离婚没多久,1932年3月就去东北,当伪满洲国执政,日本扶他上台。1934年还称帝,建新京,当了十几年傀儡。婉容跟着去,鸦片瘾更大,精神出问题,还生了个私生子啥的,传闻不少。
1945年8月苏联红军抓了溥仪,关在伯力。婉容被俘后押到延吉监狱,戒鸦片没成功,1946年6月20日死在牢里,四十岁。溥仪1950年交给中国,进战犯管理所改造,学园艺、扫地,1959年特赦出来,在北京植物园上班。1967年10月17日,得肾癌死了,六十一岁。
这事搁现在看,挺讽刺的。溥仪当皇帝时啥都安排好了,娶老婆也别人定,可真到头,婚姻崩得一塌糊涂。文绣那要求,说白了就是想要点基本尊重,每月两次算啥大事,可在那个时代,皇室里说出来都算大胆。婉容反对,也不是没道理,她怕文绣怀上孩子,地位不保。
溥仪呢,更窝囊,答应了又不办,离婚时还想压价。话说回来,文绣离婚是头一遭,中国历史上妃子休皇帝的,搁封建社会,够轰动。法院判了,说明民国法律开始管闲事了,旧礼教松动了。她走后,过得虽苦,但至少自己做主,当老师、嫁人,比窝在静园强。
你想想,文绣从小家穷,十三岁进宫,盼着荣华,结果碰上溥仪这么个不靠谱的。九年白等,出来四十岁了,还得从头来。抗日时卖烟,嫁拉车的,日子接地气多了。刘振东那人,没啥背景,就老实本分,俩人搭伙过,挺配。
溥仪和婉容呢,一头栽日本坑里,结局惨。溥仪改造后写自传《我的前半生》,里头提离婚,说文绣不守规矩,但没细说那要求。婉容的事,他避而不谈。历史书上,这离婚案叫“刀妃革命”,文绣用刀剪头发进法庭,象征断旧习。
其实这事反映出那个年代女人的难。皇室里更难,名分有,实惠没。文绣敢起诉,靠的是民国新风和律师帮衬。要是搁清朝,早被赐死了。她离婚协议里,本来有条终身不嫁,但她没守。
钱五万五千,搁现在值不少,但她花得快,律师费、开销、被亲戚骗点,剩不下多少。开学校那几年,教书育人,学生记得她温和。战乱中,她没靠旧关系,硬扛过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