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7 01:09

【川南抗战遗址】被地震损毁的宜宾长宁县双河抗战胜利纪功碑

重庆抗战胜利纪功碑重庆解放碑,原名抗战胜利纪功碑,记载是中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
1945年抗战胜利后,1946年10月31日,在重庆市市长张笃伦的提议和主持下,在被炸毁的“精神堡垒”旧址上,“抗战胜利纪功碑”奠基开工,以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此碑由重庆市都市计划委员会负责设计,天府营造厂承造,12月动工,次年8月竣工。1947年10月10日上午,举行了由市政当局、学生代表及各界民众共万余人参加的揭幕典礼。


其实在四川多处修建了这样的纪念碑,只是型式没有重庆解放碑那样高大有影响力。在四川长宁就有这样一座。
长宁县抗战贡献在抗日战争中,长宁县作为大后方,向抗日前线输送了大量的兵力,物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较大贡献。
长宁县虽地处川南边陲,远离抗日正面战场,但仍受到日军的侵犯。
1939年10月10日,长宁县城召开小学生运动会及双十节庆祝大会,参加人数近万人。当天恰逢赶场,突然响起空袭警报,36架日军飞机从南向北掠过县城上空,民众受惊,狂奔出城,拥挤不堪。在北门,有的跳河逃命;在西门,踩死数人。


1941年5月4日(农历四月初九)晚上9点左右,5架日本战机成品字形飞临古河上空,丢下一枚炸弹在瓦窑山,炸毁大片庄稼和树木,损坏农家房屋,现场留下一个1米多深、直径3米多的大坑。离现场30多米的一农家墙上被炸了三个碗口大的洞;瓦窑山上的斗碗大的柏树被扫断一大片。
根据1945年抗战结束时,长宁县发放的抗战征属优待谷折合计算,抗战8年间,长宁出征抗战军人在3万人以上,占宜宾总数13.1万人的29%。
1937年至1945年,长宁每年按田赋加征临时国难费三成,前4年加征法币3万元,后4年加征黄谷216万余公斤;1937年,长宁全县摊募救国公债4万元(法币);1942年至1944年,全县发起募购同盟公债294万多元,直接缴省府。为把粮食运到前方和兵员调动的需要,四川省政府不得不征调大量民工修建公路和飞机场,且基本上是无偿的。而民工不仅付出了艰巨的劳动,而且付出了很大的牺牲。


据《四川省各县政府呈复抗战时期(民工)伤亡数目调查表》和《四川省统计提要》(1945年)载:“长宁县,总人口232354人,征用2931人,伤95人,亡154人。”在重庆屡遭日机轰炸,房屋损毁严重的时期,长宁民众将大量的竹木通过淯江河顺水而下进入长江,运往重庆,支援山城重建。
长宁县抗战胜利纪功碑长宁县抗战胜利纪功碑位于长宁县双河镇葡萄村2组葡萄井旁的山坡上,是民国35年(1946年)长宁县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修建的。






长宁县抗战胜利纪功碑碑高6米,碑座3米,碑的正反两面均写有“抗战胜利纪功碑”七个大字。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长宁县双河镇抗战胜利记功碑,在6.17地震中损毁。

多年过去了,这个记录抗战历史,鼓舞抗战精神的纪念碑是否已经重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川南抗战遗址】被地震损毁的宜宾长宁县双河抗战胜利纪功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