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被评为千古无二?他创造了3个世界第一,至今无人能超越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一首《夏日绝句》将项羽的勇猛无双,以及后人对其的景仰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后人称项羽为“千古无二”。
即便是汉高祖刘邦,也没有这般待遇。
那么,一个失败者,为何会有如此赞誉。他到底又何德何能被称作“千古无二”呢?因为他做了三件事情,后人一直无法超越。
天赋过人,世所罕见项羽的天赋之高,世所罕见。
别的不说。其他武将取得的成就,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汗水。但是项羽不一样,他所取得的一切,主要靠的是天赋。
他早年就是一个不学无术之徒。
项羽虽然有远大的志向,年轻的时候看到秦始皇,就想着要将其取而代之。但是他这人缺乏耐心。
他的叔父项梁先是教他读书学习文化,结果没几天,项羽就罢工了:“没意思,学这玩意又不能上阵杀敌,学它干嘛?”
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剑术,结果学了几个月,项羽再次罢工:“剑术学得再厉害,也斩杀不了几个敌人,我要学习‘万人敌’之术。”
项梁一想,觉得项羽说得有道理。于是又教他兵法。
这一次,项羽学得比前面两次久。但是也就只坚持了半年,他又罢工了。
这一次他没有再找借口,而是嫌这兵法尽是些阴谋诡计,不对他的胃口,他喜欢大开大合,从正面击退敌人。
项梁也没辙,只能由着项羽来。
就这么一个“不学无术”之徒,后来却成长为一代名将,威震天下。甚至堪称古代武将的天花板。
项羽的天赋有两方面。
首先,他天生神力。
《史记》对项羽的描述是“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三尺相当于一米,八尺有余,也就是说项羽身高差不多3米。别说古代了,即便放到现代,这也算是“巨人”一般的存在。姚明见了他都要仰视。
身体越高,那么身上的肌肉就越多,力气自然也就越大。这才使得项羽可以徒手举起大鼎。
古代所使用的鼎分大鼎和小鼎。小鼎是日常使用的,而大鼎则是礼器,用来祭祀的。小鼎重量大约在100斤以内,而大鼎重量大约在200斤以上。
古人举鼎,自然不会是小鼎,往往都是举大鼎。
当年秦武王作为诸侯中有名的大力士,结果妄图举周鼎,因为力气不够,最终丢了性命。
他没做到的事情,项羽却做到了,可见项羽的力气之大,难以想象。
要知道,古代演义小说里的猛将,动不动使用上百斤的武器,那是戏说。实际上古代武将能使用几十斤重武器的人都不多,项羽力气之大可见一斑。
虽说项羽没有怎么好好学武艺,但是凭借着天生神力,配合他大开大合的战法,展现出了以一敌百的实力。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此外,项羽在用兵方面无师自通。
前面提到,项羽根本没学几天兵法。但是这不影响他在作战的时候施展兵法。
项羽的成名之战便是巨鹿之战。此战中,他施展出“破釜沉舟”,激发出楚军的潜力,得以大败秦军。
这“破釜沉舟”可是当时兵书上没有的战法,纯属项羽自创。都说孔老夫子“生而知之”。项羽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生而知之”呢?
由此足以看出,项羽在文韬武略方面都有惊人天赋,这种翻遍史书,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武将了。
以寡敌众的军事奇迹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少,但是往往也就是击败三五倍的敌军。比如战神白起,他在伊阙之战中,率领10万秦军,全灭24万韩、魏联军,就被诸侯所忌惮。
但是这放在项羽面前,啥都算不上。
项羽最有名的两场战斗,分别是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而这两场战斗,项羽都面对着十倍以上的敌人,最终却取得了胜利。
先说巨鹿之战,当时章邯崛起,秦军气势如虹,义军则节节败退。就连义军中最强的项梁也死在了章邯手中。
当时章邯率领40万大军围攻赵国,赵国向楚怀王求援。楚怀王派出宋义为上将,率领五万人马前去驰援。项羽以副将的身份随行。
宋义这人其实有谋略,于是到了赵国附近就裹足不前了。他是想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是项羽最看不惯这种阴谋诡计,于是杀死宋义,将其取而代之。
紧接着,他便出兵渡河。项羽手中有五万人马,他分出两万,去袭扰秦军的后勤部队。自己则率领3万将士,采用破釜沉舟的战法,正面对抗40万秦军。
也就是说,项羽真正与秦军交战的部队只有3万人马。
结果40万秦军被这3万人马杀得溃不成军,加上章邯害怕被赵高陷害,于是选择投降了项羽。
此战,项羽击败了13倍的敌人。
再来说说彭城之战,此战可以说是刘邦最不愿意提起的一战。刘邦都被项羽打出心理阴影了。
当时项羽正忙着平定齐国的叛乱,因此楚国的大军在外,楚国兵力空虚。
刘邦趁机采用威逼利诱的手段,笼络了数位诸侯,组建了一支足足有56万人的大军。
诸侯联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最终连楚国国都彭城也落入了刘邦手中。
刘邦觉得大局已定,于是拉着一帮诸侯整天饮酒作乐,准备以逸待劳,等楚军和齐军互相消耗之后,再捡便宜。
谁能想到,得到消息的项羽以最快速度击溃齐军,然后率领3万精骑日夜兼程向彭城赶来。
刘邦沿途设置的防线像纸糊的一样,被项羽轻松突破。只用了几天时间,项羽便兵临城下。
刘邦率领城中大军,配合匆忙回援的军队围攻项羽,结果被项羽杀得个七零八落的。56万诸侯联军,丢盔弃甲,哭爹喊娘,狼狈不堪。
双方交战仅仅半日,刘邦就落荒而逃。
因为过于恐惧项羽,刘邦甚至数次将儿子汉惠帝和女儿鲁元公主踹下车,以图减轻马车负重,可以跑得快一些。
此战,项羽以3万精骑大败56万诸侯联军,相当于击败了19倍的敌人。堪称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次奇迹,甚至超越了巨鹿之战给人们带来的震撼,
而项羽之所以可以接连创造此等奇迹,关键在于他这个人本身。
他每次作战身先士卒,加上其以一敌百的勇武,如入无人之境。在其影响下,其麾下将士也一个个悍不畏死,士气高涨,这才能一次又一次创下以少敌多的奇迹。
同样的战术,换个人来执行,那效果可就要大打折扣了。这才是项羽被称作“千古无二”的一个关键原因。
从无名小卒到天下霸主,用时最短不过项羽最厉害的地方还是他“升级”的速度。
一般来说,一个无名小卒想要成为一方诸侯,用个十几年都算快的。看看五代十国时期的那些称帝的武将,哪个不是在军旅混了几十年?基本上等他们称帝,都是中年以后的事情了。
而且那些所谓的“皇帝”,其实只能算实力强大的诸侯,还算不上天下霸主。
但是项羽走完这个不成,所花费的时间是最短的。
项羽23岁随项梁起兵,直到项梁战死,他其实都没啥名气。那时候提起项羽,人们想到的都是项梁的侄子。
如果不提项梁,人们都不知道仙姑是谁。
但是他25岁的时候,斩宋义,灭秦军,取得巨鹿大捷。一时间天下皆知项羽的威名。
他26岁的时候已经灭掉秦国,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成为了天下霸主。
从寂寂无闻到天下霸主,他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而且他靠的都是真本事,而不是像某些人,靠着家族数代人的准备,最后才一举“谋朝篡位”的。
翻遍史书,实在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猛人”。说他是“千古无二”,不为过吧?
项羽的缺陷,导致了他的悲剧按理说,项羽这样“千古无二”的猛人,应该是战无不胜的,但是最终为何会败在刘邦手中,乌江自刎呢?
关键在于项羽这人太厚道了,容易轻信他人。
鸿门宴上,项羽相信了刘邦的鬼话,放走了刘邦。这才有了后来的养虎为患。
楚汉争霸初期,刘邦拿下三秦之地。担心项羽问罪,就派张良前去解释,说他只是想要履行楚怀王当初的约定,做关中王。
项羽再次信了刘邦的鬼话,忙着去平定齐国的叛乱。结果立刻遭到刘邦的背刺,就连都城彭城都被刘邦拿下。这才有了彭城之战。
后来项羽和刘邦大战数场,虽然项羽皆胜,但是补给有些跟不上了,于是和刘邦议和,双方各自退兵。
结果没两天,刘邦就背弃约定,集结各路诸侯的军队围攻项羽。项羽毫无防备,加上双拳难敌四手,这才败在了刘邦的车轮战之下。
可以说,项羽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全怪他太容易轻信他人。他如果杀伐果断,再狡猾一些,区区刘邦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也正是因此,他的死才会令人们愤愤不平,以至于千年之后依然有人写诗纪念他。
参考资料:
《史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