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陪葬的嫔妃宫女,为什么双腿是分开的?她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封建时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强大的等级制度,让人喘不过气来。对于弱势群体想要保全性命,只能够依附于强权。封建时期最悲哀的一类人应该是女性,从她们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被摆布的命运。她们就像是人偶,经过男性成员的细细打磨,逐渐长成了他们模样。卑微谦逊,听话懂事,女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讨好,讨好强权。君王高高在上,他们拥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芸芸众生在他们的眼中,就像是工具,国家繁盛时期,这些芸芸众生成为了他卓越功勋的见证者,国破家亡之际,这些芸芸众生又被他推向战场,为整个王朝陪葬。君王的后宫中从来不缺莺莺燕燕,时间可以在君王的脸上留下痕迹,但是不会在他们的后宫中留下痕迹,无论他们多大年纪,年轻貌美的女性会络绎不绝的被送到后宫内。
所有后宫的女性很少自愿走进那个高高的,红红的城墙内,她们被家族安排,肩负着振兴家族的使命,又或者成为了换取和平的筹码。进入后宫之后,她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如果身上有君王喜欢的地方,那么日子还算可以,毕竟有了恩宠,日子也有了盼头。
如果恰巧不是君王喜欢的类型的话,那么她们唯一做的事情还是等待,在等待中消磨了一生的时光。看着一批一批的美女被送进了皇宫,仿佛在皇宫内时间已经失去了意义,慢慢的,也就变得现实和幻想分不清了。
如果在后宫中侥幸获得君王的恩宠并且怀有身孕的话,那么也就有了指望,有了依靠,能够生下皇子,为皇家繁衍子嗣,她的后半生也算有了希望。或许就成为了那个最幸运的人,她的孩子继承了皇位,而她也熬出了头。
但是在这皇宫内,就算身怀有孕,也无法确定孩子能够平安长大,后宫中的尔虞我诈,争宠夺位屡见不鲜,古时候的医疗水平并不发达,有的时候感冒发烧,不可以轻易夺走性命,对于那些无所出的妃嫔,她们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殉葬。
九五至尊的君王,无论在生前还是得死后,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照顾,而且古人异常迷信,他们始终坚信,或许有一天就能够投胎转世,既然前世创立的功勋,那么来世必然也要受到荫德,所以他们会安排大量的陪葬品,以及陪葬人员。陪葬品包括了金银宝器,相应的书籍,丝帛,纺织品,吃食等等,陪葬人员包括妃嫔,奴隶,还有一些修建陵墓的工作人员。
如今,专家学者以保护的目的进行了考古发掘古墓,最终都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陪葬坑里的妃嫔和宫女,她们的双腿都是分开的。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她们并不是正常的死亡,这是一种非自然现象。所有的陪葬都非自愿,妃嫔们在极度的恐慌之下进行反抗,而此时的小太监,就会用暴力的形式把她们打到服从,打她们的双腿,让她们没有能力再跑,自己也导致了她们的双腿都是分开的。
殉葬人员分为两种,一种在生前就已经死了,而一种是活生生的被扔进了地宫内,生前已经死亡的妃嫔,有可能是被绞杀,有可能是服毒自尽,也有可能为了孩子被迫选择陪葬,但是她们不必要面对一片漆黑的地宫。而被活生生的扔进地宫的人,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然后地宫大门关上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她们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地宫封闭性极好,所以大门关上之后,很快的古墓内就没有了氧气,最终她们在绝望中窒息而亡。还有一类更加残忍,地宫内有排气口,会保证空气流通,让她们有活下去的希望,摧毁了她们活下去的意志。专家学者在发掘地宫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会看到石门上有抓痕,这就是她们生前做过的挣扎,然后因饥饿,筋疲力尽绝望而死。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殉葬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是对人生命的不尊重,这是封建文明中最大的糟粕。虽然有的君王看到了殉葬制度的弊端,但是殉葬制度却一直伴随着封建时期,它并未完全消失。到了清朝时期,殉葬制度才被彻底的踢除。和古人相比,我们如今非常的幸运,生活在了新时代,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没有阶级,没有等级,人人生而平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