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出现过400多位皇帝,公认最“牛”的有3个,被称为千古一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张载的思想,如果说是对老百姓和读书人说的,那责任就太大了。但如果将其用到帝王身上,就可以判断历史上谁才是“千古一帝”了。
我国古代有3个皇帝,做到了横渠四句中的一些要求,他们是谁呢?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嬴政统一了全国。
秦国的军功爵位制,彻底打破了贵族世袭的传统。
平民可以通过战功跨越阶层,极大地激发了士兵的战斗力。
郡县制的施行,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可以让秦国推行的变法顺利地传达至地方。
秦国重视律法,刑无等级,建立覆盖刑事、民事、经济等多方面完善的法律体系,使秦国的各种政令可以稳定地实施。
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从秦孝公(变法奠基)到秦始皇,连续七代君主保持战略定力,居然始终没有出现重大决策失误。
相比较于其他国家,秦国社会秩序高度稳定。
这也让秦始皇终于完成了秦国历代君主的夙愿。
千百年来,秦始皇第一个将中国这个概念从地理上完成了统一。
秦始皇的统一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还是全方位的。
始皇帝从文化、经济各个方面都为后世的皇帝打下了模板。
始皇帝称皇帝后,废除了六国异体字,又命李斯等人以秦篆为基础,制定出规范的书写字体小篆体,编写《仓颉篇》等标准模板,向全国推广。
仅仅有宣传肯定是不够的,秦始皇还命人批量制作标准字简三万片,分发各郡,配合蒙恬改良的毛笔与松烟墨,极大地提升了文书抄写效率。
之后,狱吏程邈在篆书基础上创制更简便的隶书,加速秦国文字向民间普及。
这期间为了使字体普及,秦始皇收拢天下书籍,焚烧了一部分,用小篆体又誊抄了一部分。
只是后来项羽火烧咸阳,损失了一大部分。
文字的改革,使全国自上而下的逐渐认识了方块结构的汉字,中国的文化血脉开始逐渐流通。
在经济生活上,秦始皇制定了标准化的计量体系。
比如计量长度用的寸、尺、丈,还有计量容量用的合、升、斗以及计算重量用:钱、两、斤。
为了推行度量衡,秦国将诏令铸刻在铜诏版上,嵌于称量器上,作为校验的凭证。
度量衡统一后,打破了人和人交易的壁垒。
秦始皇废除了战国时期形态各异的货币,如刀币(齐燕)、布币(韩赵魏)、贝币(楚)。
随后用圆形方孔铜钱作为新的法定货币,出台《工律》《金布律》规范手工业生产和市场交易,使经济更加便捷,商品流通效率提高了300%以上。
此外,秦始皇还统一车架的大小、轮毂的大小,并修建驰道(宽50步)统一车轨(轮距6尺),降低物流成本。
秦朝还开凿灵渠连接湘江至漓江水系,使长江流域粮食可漕运至岭南,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
在政治军事上,秦始皇也做到了统一。
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的实施,首次将中央集权作为了国家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秦始皇首次构建了“京师-郡县-边疆”三级防御体系,成为后世王朝模板。
始皇帝是一个不仅提出问题,还会想出切实可行解决方法的皇帝。
他为统一做了很多,这让后世其他封建皇帝几乎没有了创新空间。
那么,后世还有哪两个皇帝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呢?
布衣天子刘邦刘邦上榜是因为秦朝灭的太快了,快的很有可能让秦始皇的政策出现人亡政息的情况。
如果没有刘邦再次统一中国,延续秦朝的制度,那么,中国很有可能再次进入群雄争霸的局面。
人到48岁时,都是当爷爷的年龄了。可刘邦却以亭长身份,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汉”。
刘邦在沛县起兵时,萧何、曹参等官僚因畏惧秦法株连之祸,无人敢做首领。
唯独刘邦挺身承担风险,响应陈胜,释放刑徒,到芒砀山聚集数百起义者,率众人攻克沛县,被“胆小且观望”中的萧何等人推举为“沛公”,开始组建义军,收编沛县子弟兵三千人。
起义初期,韩信还没有加入刘邦阵营,军事指挥大多靠刘邦来决策。
刘邦靠着自己的谋划,果断依附项梁,兵马获得了补充,初露锋芒。
昌邑之战陷入胶着时,刘邦转道陈留,一路收编流民扩充人马。占领陈留后,刘邦获得了充足的粮草,暂时缓解了后勤危机。
随即他便命郦商率新募四千兵力西进攻打开封,意图打通西进关中的通道,但遭遇秦将赵贲的顽强抵抗。眼看秦将杨熊率援军逼近,刘邦适时地采取分兵阻击的办法,狙击了杨熊。
在这场战斗中,张良率韩国一部分士兵加入了刘邦,共同击败了杨熊。
击败杨熊后,开封始终无法攻克,但却扫清了外围的威胁,刘邦当即转战颍阳。
颍阳之战,是刘邦最后一次大规模屠城,随后的战斗中,刘邦虚心采纳了张良的“围降结合”策略,也使他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南阳全境。
之后,刘邦避开函谷关的秦军主力,贿赂武关守将后,突击咸阳。
当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刘邦采用萧何的户籍-粮赋制度,使巴蜀成为了稳定兵源地。
楚汉争霸开始后,刘邦通过裂土封王,获得韩信、彭越等人的帮助,逐渐包围项羽,最终靠着完善的管理模式,在垓下彻底歼灭了项羽精锐。
扫清境内后,刘邦登基称帝,建立汉朝。
刘邦建立汉朝,避免我国重回战国割据局面,实现政权统一。
汉朝吸取秦朝的教训,确立郡县制为主、分封制为辅的治理体系,奠定中央集权雏形。
刘邦又创立以“孝廉”、“贤良方正”选拔人才的机制,打破贵族世袭垄断,开创平民入仕通道。
pic/m5gmcqvtxiv.jpg
他还创作《大风歌》抒发家国情怀,开创帝王文学传统,成为汉文化精神符号。
强盛的汉朝,使“汉兵”“汉人”称谓普及,匈奴等周边民族以“汉”指代中原族群,奠定汉族认同基础。
pic/pzsqyai5yis.jpg
唐太宗李世民而最后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文治武功达到了帝王的巅峰,说唐朝是他打下来的也不为过。
隋朝末年,各路诸侯战乱不休,在几番角逐后,只剩下李渊、王世充、窦建德三足鼎立。
初期,李世民出其不意地截了王世充的粮草,王世充逃回洛阳固守,并请求窦建德援助。
pic/bmy1mu00ifu.jpg
窦建德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率十万大军前来支援,打算包夹唐军。
面对来势汹汹的窦建德,和众人商议后,李世民果断抽调3500精锐玄甲军亲赴虎牢关狙击窦建德。
虎牢关南有嵩岳山脉,北边紧临黄河,地势险要,是历史上有名的关卡。
pic/uq2zi0h4amg.jpg
不然吕布也不可能一个人就能在虎牢关挡住18路诸侯。
到达虎牢关后,李世民率500轻骑,上前挑衅窦建德大军,其余人等埋伏路边。
当夏军仗着人多势众冲上来时,被突然杀出的唐军打得阵脚大乱,立马出现了溃败。
pic/jf4hchfvn3n.jpg
之后,李世民再也不跟夏军正面交锋。
着急报仇的夏军,始终无法攻下易守难攻的虎牢关,士气渐渐涣散。
无论窦建德如何辱骂叫阵,李世民都安之若素。
pic/rvgjpawqb50.jpg
直到窦建德的部队因人数过多,粮草供应不上的时候,李世民组织玄甲军一鼓作气冲入窦建德的中军,配合骑兵分割战场,包围窦建德,最后将他俘虏。
这场战役后,唐军的优势逐渐明朗化,为唐军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pic/y2p1c3ukc0q.jpg
李世民登基后,为了统一全国,稳定边疆,派李靖夜袭阴山,俘虏了东突厥颉利可汗,被尊为“天可汗”,确立了唐朝在东亚的军事霸权地位。
此外,在西部地区,李世民设立安西四镇和西域都护府,保障丝绸之路畅通,首次将新疆纳入中央管辖。
pic/emwdmue3vc2.jpg
在政治上,李世民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确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分权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奠定隋唐三省六部制基础。
教育上,使科举制度常态化,扩大进士科范围,选拔寒门子弟如马周入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士族垄断。
pic/drczyshihdd.jpg
为了落实政令的传达和执行,他还强化了监察机制,设刺史巡视地方。
通过此举,有效地控制了贪官的欲望,为后世巡按御史制度提供模板。
pic/uampkibsebg.jpg
李世民在位期间,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复苏,史载“商旅不绝”、“夜不闭户”。
长安成为国际都会,吸引外国留学生,促进中外贸易与思想交流。
李世民结束了隋末的乱世,使我国再次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并且兼容并包,开创的“贞观之治”成为治世典范。
pic/gvp211jugmx.jpg
结语秦始皇、刘邦、李世民,有开创,有革新,更有践行。
他们都是有宏大志向,并且坚持完成的皇帝。千古一帝的名号实至名归,但历史上仅仅只有他们三个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