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残忍的女人:兰陵公主,剖腹取子,送刘郎欣赏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橘子编辑|橘子
《——【·前言·】——》
一个身居高位的公主,发现丈夫和婢女私通怀孕后,她竟亲手剖开婢女肚子,取出胎儿肢解并让丈夫观看。
这绝不是演绎桥段,而是北魏兰陵长公主亲手制造的血案。更戏剧的是,她后来怀孕,却被丈夫致死。这不是悲情史,而是权力、爱情与暴力交织下最极端的家庭悲剧。
帝王之家,风光起始,危机暗涌在北魏的皇家族谱中,兰陵公主的名字,曾是荣耀的代名词。她是孝文帝的孙女,父亲元悝是清河王,皇室正支血脉,名列公主之首,封号“兰陵长公主”,位比王后。
她出生在北魏改革激烈之时。孝文帝南迁洛阳,推行汉化改革,皇族讲汉语、穿汉服、用汉礼,她自幼接受最严苛的宫廷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知礼数、明规矩,在太后和王公贵族眼里,是“可嫁他姓以安天下”的那类贵女。
而她的夫婿刘辉,也不是寻常人。他出身南朝刘宋宗室,虽历经改朝换代,但其家族仍在北魏被封驸马,得以入仕。他风流倜傥,才名远播,是不少宫中女子暗恋对象。
两人结合,不仅是联姻,更是政治示好。刘氏为南朝降将之后,此婚一成,象征南北朝融合的“新开端”。
初婚数年,两人恩爱和顺。兰陵公主常随刘辉出席宫廷酒宴,坐上宾之位。她出语谨慎,处事得体,颇得皇太后赏识。
但日子久了,变数也开始出现。刘辉虽得宠,却日渐放纵。他频频接触婢女、侍姬,不避嫌、不掩饰。尤其喜欢玩弄那些出身卑微、年少貌美的女子。兰陵公主心知肚明,但她不动声色。作为公主,她不能哭不能闹,只能更严苛地维持住“大家闺秀”的姿态。
在宫廷宴席上,她依旧衣着华贵,端坐上座;在府中日常,她则沉默无言。直到有一天,一个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
刘辉宠幸的婢女之一,怀孕了。
她不是普通的侍婢,而是宫中赐予的“服侍女官”,虽地位低微,但也有皇家册封。怀孕这事一传出,不只羞辱了兰陵公主的身份,也动摇了她身为正妻的根基。
她忍不下去了。
这个皇族出身的女人,不愿再当冷静体面的“象征”。她要发泄,要惩罚,要让那个背叛她的男人永生难忘。
她想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方式。
剖腹取子,血祭尊严,震动朝野事情发生在兰陵公主府邸。
那天,天气晴好,府内依旧陈设雅致,丝竹声中藏着杀气。她召回了那名婢女,没有叫人审问,也没有送去廷尉,而是安排她去“诊胎”。
随行仆从满面冷漠,那婢女根本没意识到命运已经走到尽头。
她被带到偏厅,放在桌案之上,束手不能动弹。随后,公主亲自踏入房中。她没有披发,也未换衣,只穿着宫装,手里握着一柄长刀,锋利得能照见脸影。
没有哭喊,也没有争执。她的命令下达后,婢女的肚子就被划开。没有麻药,也没有停顿,鲜血飞溅到案几与地砖之间,一如春日池塘里炸开的红莲。
兰陵公主一边看,一边吩咐取出胎儿,然后让人肢解放盘。
随后,她让人将装盘后的血肉送入刘辉书房。
刘辉一开始还以为是膳房新菜,等揭开盖子,瞬间面色惨白、跌坐地上。他什么都没说,望着盘中那一块块红肉,一动不动。
公主站在门口,看着他,像是在审判,又像在讽刺。他说不出一句话,只觉得胸口发闷,眼前浮现婢女惊恐的脸庞,还有那孩子尚未出世的轮廓。
这一日,刘辉彻底崩溃。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面对这个女人。
他向太后请辞,请求“解除婚姻关系”。在一片争议中,皇室权臣做出决定:两人离婚,刘辉罢官。兰陵公主被责令休养,不得再提血案。
整件事在史书中,仅一句“公主怒,手刳其腹”。可背后的场景,是朝野侧目、王室震荡。贵族圈无人敢提兰陵公主之名,皆称“那位公主”,避之不及。
她的狠,连太后都不敢多问。
她的决绝,让人害怕。
而她的手段,则成了北魏皇族内部最讳莫如深的一桩秘案。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血案过后,兰陵公主虽被冷落,但刘辉的地位也跌落谷底。他失去了职位、爵号和人脉,成了“谋逆之人”的象征。他开始沉迷酒色、流连妓馆,夜夜买醉,连走路都踉跄。
而公主,虽保住身份,却失去了朝中话语权。太后将她调回内宫,不得再理政务,也不得接触外臣。她每日独坐殿中,对镜而妆,不言不笑,像个幽灵。
直到一年后,局势突变,二人的命运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复婚重圆,却是命运伏笔血案过去整整一年。兰陵公主的名字,在京城仍像避讳词般存在。街头巷尾不敢直言,只用“那位公主”指代。她闭门不出,每日梳妆独坐,像个活在旧梦中的影子。谁也没想到,她和刘辉的故事,还没结束。
此时朝局变化,北魏政权不稳,太后与高阳王元雍等人开始着眼于“皇族整合”。他们认为,公主身份尊贵,若一直未婚,既无子嗣,又无政治价值,不如促成她与刘辉复婚,以平外界质疑。
刘辉呢?虽仍惶恐不安,但落魄至此,复婚意味着复职、复爵、复权。他犹豫再三,最终点头。
一场宫廷内部的“合谋”,促成了这桩戏剧性复合。
复婚那日,王公贵族缺席,仅几名近亲低调参加。兰陵公主没有穿喜服,也未言笑,只淡淡点头,完成仪礼。
表面上,两人重新走到一起。刘辉被重新授予职务,恢复驸马称号。公主也获准返回府邸,似乎一切都重新归位。
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一场面子工程。
复婚后几个月,兰陵公主再次怀孕。她小心翼翼、不敢劳累。她以为,只要她安分,丈夫也能收心;她以为,这一次能用孩子挽回破碎的婚姻。
可她错了。
刘辉依旧我行我素。他早已习惯烟花柳巷,那两名河阴出身的女子——张容妃与陈慧猛,几乎日日在府中作陪。比起沉默寡言、充满怨气的公主,这两位年轻女子更能让他舒心。
有一日,兰陵公主当着仆人面要求他将两人逐出。刘辉当场翻脸,讥讽她“假仁假义”,不堪入耳。
那天晚上,兰陵公主愤怒地推开书房,质问他。他喝得酩酊,不愿应对,起身将她推倒,公主猝不及防摔落在地。
不等她起身,他又猛地踏上她腹部,重重踩下。
仆人们赶来时,她已浑身是血。
御医连夜救治。她挺过了当晚,却失去了孩子。几天后,感染加剧,宫内宣布兰陵公主病重。
不到十日,她死亡。
朝廷内外一片震惊。
那可是皇孙女,是正封长公主,是贵胄之极的元姓女儿。死于家暴之下,死于复婚之后,死于自己深爱的男人之手。
兰陵公主死后,府中下人绘出真相。消息传到宫廷,激起千层浪。
法廷对垒,政治震荡,结局令人唏嘘公主之死,是一场政治风暴的起点。
门下省立即上奏,要求严惩刘辉,并追查其通奸对象。尚书省则提出异议,认为此为“夫妻私事”,不可动用国法审理。
二者激烈争论,演变为一次法理对垒。
门下省坚持“谋害皇室成员”为大逆罪,主张处以极刑;尚书省反驳称“无意致死、属私斗”,最多可判五年刑责。
而更敏感的,是“亲夫律”。当时北魏法律仍带鲜明鲜卑特色,女性多被视为附属。尚书省指出,若过度追责刘辉,将动摇朝廷对贵族婚姻的容忍底线。
就在辩论焦灼之际,灵太后站了出来。
她并不喜欢兰陵公主,但更痛恨“背叛规则”的刘辉。在她支持下,廷议通过最重裁定:
刘辉判处极刑;两名私通女子剃发、笞刑;所有知情不报者,贬斥流放。
风头一时无两。
可惜,政治从不简单。
灵太后不久失势,新政上台,刘辉靠宗族之力上书求赦。朝中新贵多与其有交情,在重审中推翻原判,最终他不仅未被处死,还被复职调往边地。
张容妃与陈慧猛虽受刑,却因“无主使证据”被释放。案卷束之高阁。
兰陵公主的死,最终成了无人追责的旧事。
而刘辉,不过几年后,在边地病亡。史书只记一句:“刘辉,卒。”
就这样,一场震惊朝野的血案,以“无人负责”草草收场。
兰陵公主剖腹刳胎,被斥为冷血;刘辉失手致死,却安然脱身。法理与伦理,在宫廷政治面前,不堪一击。
这场婚姻,始于政治,毁于情欲,终结于血腥。而围绕其中的男女之争、身份冲突、律法博弈,正是整个北魏末期动荡局面的缩影。
兰陵公主死了,她的血溅在家门,也溅在朝廷堂前。没有人愿为她鸣冤,只有史官在角落里记下一句冷冰冰的话:“公主,愤死。”
可她留下的警示,至今仍刺目如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