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7 13:03

一条大河·文脉新韵丨白衣彰廉孝 汉石载春秋

【来源:济宁日报】
9月19日午后,“一条大河”行进式融媒直播活动第一季“文脉新韵”来到太白湖新区,探寻千年文脉在太白湖畔的传承与创新。
鸟雀成群,长桥卧波,雨后太白湖宛如一幅水墨画。在这幅生态画卷里,矗立在此的白衣尚书纪念馆、汉碑汉画像石馆为其增添了人文景观。
步入白衣尚书纪念馆,一尊汉白玉郑均雕像庄重矗立。“郑均是东汉任城人,也就是现在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一带,他因屡进忠言受汉章帝重用,辞官后仍被赏赐尚书俸禄,‘白衣尚书’的称号便由此而来。”讲解员指着雕像旁的铸铜浮雕,向记者讲述郑均的故事:从脱身为佣劝兄廉洁,到孝养寡嫂传承美德;从直言敢谏辅佐朝政,到御驾赐禄坚守清贫,浮雕墙面上生动再现了郑均“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一生守善”的一生。

在多媒体动漫展示区,大屏上再现郑均劝兄的经典片段,让游客在动态影像中感受廉孝文化的魅力。
“青帝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在白衣尚书纪念馆门前,李白《任城县厅壁记》中的诗句镌刻在对联上,为这座展馆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唐代诗人李白曾旅居济宁多年,留下了多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也为济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今年以来,太白湖新区围绕“李白诗词文化”,设计制作“太白湖诗词小讲堂”AI短视频。策划拍摄《太白寻梦录》系列视频,让真人cos李白穿越古今,体验新区文旅项目。设计制作“李小白IP”文创产品,让古人“走”出典籍,让传统文化拥有现代化表达的同时,转化为经济价值。
“天下汉碑半济宁,济宁汉画甲天下”,在白衣尚书纪念馆的对面,就是汉碑汉画像石馆。馆内陈列的汉碑、汉画像石及拓片,为游客打开一扇了解汉代人文历史和石刻艺术的窗口,是汉代文化生动的展示。

“我们与专家们进行拓印技艺交流,让这项技艺得到传承与发展。”工作人员张女士对记者说,“馆内也有丰富的拓片文创产品,还能让游客在这里亲自体验拓印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在于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方式。目前,太白湖新区拥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项、市级2项。打造4家“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展示展销中心,通过“展览+展销+培训”模式,让剪纸、面塑、糖人、钩织等20余种非遗技艺走进当代社会、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告别汉碑汉画像石馆里的“石上史诗”,暮色渐浓,橘红色的晚霞正肆意铺展在太白湖的粼粼波光上,将湖面染成一幅流动的油画,让人沉醉其间。
太白湖新区坚持“以水为脉、以文为魂”,让优秀传统文化如涓涓细流般浸润城市肌理、滋养当代生活。
记者:杜文闻 肖珊
视频:王芊 高源 徐诺
编辑:张家辉
审核:戈腾龙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条大河·文脉新韵丨白衣彰廉孝 汉石载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