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8 10:42

关羽被杀后,诸葛亮冷冷地说了11个字,刘备听后当即赐死长子刘封

做刘备的儿子,可谓是倒了八辈子霉。

刘备共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亲生儿子刘禅,另一个则是义子刘封。

刘禅小时候没少被刘备摔,兴许是被摔多了,伤到了脑子,所以长大后的刘禅一副傻呵呵的样子,没啥建树。

至于刘封就更惨了,樊城之战,关羽败亡,结果刘备迁怒于刘封,对其进行责罚。后来更是听了诸葛亮的11个字,干脆将刘封赐死。

诸葛亮到底说了什么?刘备又为何要自废武功,赐死刘封这个能征善战的猛将呢?

关羽自作自受,最后败走麦城其实一切的根源,还是蜀汉和东吴关于荆州的矛盾。

当初赤壁之战结束后,孙权因为想要利用刘备抵御曹操,于是将荆州借给了刘备。没曾想到为双方的决裂埋下了伏笔。

既然是借的,那么自然有还的一天。可是当孙权派人向刘备索要荆州的时候,刘备却百般推诿。

尤其是刘备拿下益州后,实力大增。这时候的刘备有些嚣张起来,竟然打算与东吴大战一场,来决定荆州的归属。

不过这仗终究没能打起来,因为后方传来消息,曹操出兵汉中。而汉中毗邻益州,对刘备的威胁太大了。

为了稳住孙权,刘备只得交出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和桂阳郡。然后点起大军,急匆匆地奔向汉中。留下关羽一人镇守荆州三郡。

汉中之战,刘备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艰难地击败了曹操,得到了汉中。

这时候,坐镇荆州的关羽坐不住了。他明白荆州对于刘备的重要性,那是实现《隆中对》战略的关键。

当时,东吴刚经历了合肥之战的惨败,而曹魏则是在汉中败于刘备之手。关羽觉得双方都无力插手荆州,正是他大展身手的机会。于是决定出兵樊城,夺取这个曹魏在荆州的最后据点。

至于后面要不要和东吴开战,那是刘备说了算的事情,他不便越俎代庖。

不得不说,关羽能有那么大名气,本事还是不俗的。他利用天时地利,直接水淹七军,将曹操派出的援军全都解决了。而自己这边的损失几乎可以不计。

史书对关羽的描述是“威震华夏”,曹操都被吓得打算迁都。还是司马懿好说歹说,才让曹操打消了念头,全力增援樊城。

而关羽没想到的是,孙权此时也出兵了。

其实孙权原本不会掺和此事的,要怪就怪关羽太会得罪人了。当初孙权为自己的儿子求亲,想要迎娶关羽的女儿。结果关羽眼高于顶,看不上孙权。于是拒绝道:“虎女岂能嫁犬子?”

孙权听罢,大为恼怒。如果他孙权的儿子是犬子,那孙权又是什么?因此他对关羽怀恨在心,总想找机会让关羽付出代价。

加上孙权刚刚打了败仗,正需要一场胜仗来挽回颜面。没错,孙权这人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

于是孙权和曹操对关羽展开了两面夹击。

其实关羽是有提防东吴的。他当时留下麋芳、傅士仁留守南郡。关羽不指望他们能击退东吴的军队,只需要他们迁延时日,自己就能率领大军驰援。

可是二人此前因为运输粮草不及时,导致将士们饿了肚子,关羽便扬言要严惩二人。

加上关羽平时眼高于顶,看不上二人。尤其是麋芳,在关羽眼里就是个关系户。麋芳作为刘备最早的投资人,得以被重用。但是其能力真不咋地。关羽平时就对他冷嘲热讽。

所以当吕蒙兵临城下的时候,二人想都不想就开城投降了。

这就导致关羽的处境很被动了,他空有军队,却得不到补给。加上前有追兵,后又强敌,双拳难敌四手,关羽最终败走麦城,战死沙场。

关羽落得如此下场,关键在于不会做人。他要是答应孙权的提亲,那孙权就不会和曹操一起出兵,反倒是会帮着关羽。他如果安抚麋芳、傅士仁,平时注意维护和二人的关系,那么南郡也不会那么容易丢掉。

关羽但凡败得慢一些,刘备就能抽出身来增援。关羽纯粹是自作自受。


刘备震怒,迁怒于刘封关羽战死沙场,荆州也丢了,刘备夺下汉中的一点好心情全都荡然无存。

因为和荆州比起来,汉中的价值差得远了。如果将汉中比作鸡肋,那荆州就是鸡腿。孰轻孰重,可想而知。

只可惜关羽擅自出兵,等刘备收到消息的时候,荆州那边已经开打了。而且关羽一开始水淹七军,形势一片大好,刘备觉得没有出兵的必要。可惜后来情况急转直下,等刘备反应过来打算增援关羽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事已至此,刘备也无计可施。但是他心中的怒火无处发泄,而且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总要找个人来承担责任吧?

关羽已经战死沙场,为国尽忠了。这个锅总不能让关羽来背,刘备思来想去,只能委屈一下自己的义子刘封了。

当然,他选择刘封也是有说法的、

当时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曾经向驻守上庸的刘封和孟达求援。毕竟从上庸可以走水路,远比刘备走陆路快。如果有刘封的增援,关羽至少还能拖延时间,等待刘备的援军。

可是刘封和孟达拒绝了关羽的请求。

但是话又说回来,换作是谁坐在刘封的位置上,都不会出兵的。

刘备当初命刘封、孟达驻守上庸,就是为了提防曹魏。如果刘封增援关羽,就会导致上庸兵力空虚。万一此时曹魏出兵上庸,上庸根本无法抵挡。

到时候丢了上庸,受责罚的是刘封。而帮助关羽,即便守住了荆州,那也是关羽的功劳,刘封得不到多少好处的。

所以说,但凡脑子清醒的人,都不会出兵。当然,如果是张飞,他估计早出兵了。毕竟一切涉及二位兄长的事情,他都是不计后果的。

更何况关羽眼高于顶,对刘封没什么好脸色。在他看来,刘封没啥本事,小毛孩一个。全是凭着刘备义子的身份,才能得到重用的。这种人,他最看不上眼。因此二人的关系并不和睦。

这样刘封就更不会出兵了,刚好孟达劝说刘封按兵不动。他求之不得,心想这下有人背锅了,便答应了。

没想到的是,孟达见势不妙,担心被刘备责罚,干脆投降了曹魏。没了甩锅的对象,刘封就被刘备拉出来背锅了。刘备将关羽战死的责任全都归咎于刘封不就,将其严惩了一番。

诸葛亮的小心思,直接要了刘封性命其实刘备此举,就和他摔阿斗,还有诸葛亮处死马谡一样,只是为了安抚人心罢了,毕竟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总要有人承担责任的。否则众怒难平。

不过刘封毕竟是他的义子,刘备终究不像诸葛亮那样铁石心肠,能毫不犹豫地处死处死自己的爱徒马谡。刘备没打算赐死刘封,只是将其责罚一顿就了事。

或者说,他原本是这么打算了。

可就在此时,诸葛亮找到刘备,说出11个字:“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意思就是说:刘封这人性情刚烈,作战勇猛。他这样的性格,刘备一旦去世,刘禅很可能无法驾驭。

诸葛亮这是在隐晦地暗示刘备:既然确定了自己的继承人,还要刘封这个义子做什么?嫌刘禅继位之后太清闲了?赶紧将刘封赐死得了。

事实上诸葛亮所言不无道理,当初刘备之所以会认刘封为义子。就是看中了刘封性格豪爽,体格健硕,一看就是个猛将胚子,好好培养,说不定又是一个关羽、张飞。

当然,我们知道,刘封距离关羽、张飞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员猛将。在攻打益州的过程中,刘封过关斩将,连下数城。凭借战功,得以升任副军中郎将。

汉中之战的时候,刘备特意派刘封去曹操阵前挑战。可惜曹操的大将当时都有任务在身,那些普通武将都不是刘封的对手,气得曹操破口大骂:“刘备,你也就敢派个假儿子上阵。等我的真儿子来了,定让这小子有来无回。”

当然,曹操也就是说下场面话。因为不久后他就退兵了。

其实刘备收刘封作义子,就是为了给刘禅当替补的。毕竟当初刘禅年纪太小,那年头小孩子夭折再正常不过了。万一刘禅夭折,刘封这个义子就能转正,到时候继承刘备衣钵的就是刘封了。

什么?你说让刘备再生一个?他都一把年纪了,不太现实。更何况他整天忙着打仗,也没那闲工夫呀。

随着刘禅逐渐长大,刘封的处境开始尴尬起来。虽然刘备也在义子和亲生儿子之间纠结了许久,但是假的真不了,刘备最终还是决定传位给刘禅。

但是他和刘封毕竟朝夕相处这么多年,二人还是有些感情的。加上刘封作战勇猛,是个人才,于是刘备依旧重用他。

如果刘封是个庸才也就算了,留着他也没事。可偏偏他是个猛将,可堪大用。一旦刘备去世,刘禅继位,刘封自然不服刘禅,万一他谋反,又该如何?

毕竟他也是被当作储君培养过一阵子的,朝中大臣也有一些人支持他的。为了刘禅能坐稳皇位,刘封必须死。

当然, 诸葛亮这么说也是有私心的。可以预见,一旦刘备去世,蜀汉就是他诸葛亮说了算。至于皇帝刘禅,资质平平,指望他作决断还是算了吧。

诸葛亮毕竟不是皇帝,这时候如果留着刘封这个先帝义子,诸葛亮能指挥得动他?

如果刘封和诸葛亮唱反调,那些对诸葛亮不满的人必定会聚集在刘封周围,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这对蜀汉可不是好事,说不定最后蜀汉会一分为二。

甭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蜀汉,刘封都必须死。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手段十分巧妙。他利用了刘备的心理,借刘备之手,除掉了对自己有威胁的刘封,这才是顶级谋士的实力。

参考资料:
《三国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羽被杀后,诸葛亮冷冷地说了11个字,刘备听后当即赐死长子刘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