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大姓氏,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蚩尤后人,快来看看有没有你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的今天,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仅仅有黄帝和炎帝,还有一位同样重要的始祖蚩尤。
那如今来看,蚩尤的后代到底又姓什么?
实际上,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三大部落联盟鼎立: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领导的九黎部落。蚩尤作为九黎部落的首领,活动区域主要在黄河下游。
约五千年前,三大部落联盟为争夺中原地区,爆发了著名的涿鹿之战。最终黄帝与炎帝联盟获胜,蚩尤战败。
战后,蚩尤部落部分融入炎黄集团,部分向南迁徙。
而蚩尤部落的文明程度极高,他们不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了先进的农耕技术,还发明了青铜器,制作了五种兵器,创建了各种工艺。
更令人惊叹的是,蚩尤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山东阳谷县蚩尤文化展览馆中,展示着蚩尤部落观天象、种五谷的成就。蚩尤通过观察太阳、月亮的位置及行动轨迹,“观太阳种五谷”,指导农业生产。
也是因为蚩尤部落的文明程度较高,所以战后黄帝并没有对蚩尤部落赶尽杀绝,而是采取了融合的策略。
但后代终归要生存,血脉也要延续。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黎民百姓”这一常见成语,实际上便是记录了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融合的历史。
最初,“百姓”主要指炎黄部落的后人,而“黎民”则指蚩尤领导的九黎部落民众。随着时间推移,两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最终形成了“黎民百姓”这一整体概念。
不过蚩尤后裔的去向多元复杂。一部分融入炎黄部落,成为汉民族的重要来源之一,一部分向南迁徙,形成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还有一部分向西迁移,发展为古羌族。
而在今天的苗族文化中,仍保留着对蚩尤的深刻记忆。贵州关岭一带流传着《蚩尤神话》,云南文山地区苗族“踩花山”时,会悬挂被称为“蚩尤旗”的红长条布旗。
直到现在,川南地区苗族甚至保留着“还泰山”的祭祀习俗,而这里的“泰山”正指向山东的泰山,暗示着他们与东部地区的渊源。
而随着文化的融入,这蚩尤后代也便衍化了4个姓氏。
“黎”姓源自蚩尤领导的九黎部落,意为“九黎之后”。而这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262位,虽不算常见,却在汉族姓氏中占有一定比例。
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中明确记载:“黎氏”是“九黎之后”。这部分蚩尤后裔在战败后,大部分南迁,也有一部分选择留在中原地区居住,而后逐渐融入华夏民族。
另外便是“邹”和“屠”两个姓氏则同根同源。据东晋《拾遗记》记载,黄帝在战胜蚩尤后,将其部族中“善者”迁至邹屠之地,让他们以地名为姓,由此衍生出邹氏和屠氏。
而最罕见的便是“蚩”姓,作为最直接的蚩尤血脉标志,如今已极为少见。曾经采访过在河南许昌的郭集村,76岁的蚩付周老人曾表示,因封建正统观念的排斥,蚩姓人数不多,部分人甚至改姓“池”或“迟”。
而发展到至今,无论是“炎黄子孙”还是“蚩尤后裔”,我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都经历了不同部落、民族融合的过程。
实际无论你的姓氏是邹、屠、黎、蚩,还是其他成百上千的姓氏,都一如梁启超曾指出:“黄帝蚩尤之战,实为华夏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罢了。
参考资料:
黄帝 中华“人文初祖”——人民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