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嫁给姐姐爱过的男人,夫妻恩爱40年后,发现丈夫日记,悲愤自缢
1979年,她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破旧的日记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翻开了这个日记本,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她的亲姐姐竟然跟丈夫有过3年的感情,而姐姐的离世竟然也跟丈夫有关。她是谁呢?这其中又发生了何事。
说起她的名字,荧幕前的你应该是熟悉的。这个人便是于立群,而她的姐姐则是于立忱。
首先我们来说说于立忱。于立忱,还有个名字叫竹青,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读书时,便写得一手好字,即使后来家中败落,她依旧带着妹妹们一起写书法。
每年春节前一个星期,于立忱便在和平门外女师大对面的厂旬处,摆下一张八仙桌,备好笔墨,代别人书写春联和横批。
由于她书法好,对联也做得好,加上又是一个美貌女大学生,所以附近的商店和住户都很喜欢请她代写。
这些商店和住户都非常想讲信用的,她每次写完后,对方都会给她相应的报酬,都是用红纸细细包装好的,有些每包竟然有十元之多,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钱。
有一年代写春联的收入,竟然达到1000多元,她掌握每年只有一次的机会所得来的收入,维持着自己和三个妹妹上学所需的全部费用。
对于三个妹妹来说,于立忱就是一家之主,她们非常喜欢姐姐,也非常崇拜姐姐,自然跟姐姐的关系也是非常好的。
于立忱的父亲于孝侯的思想比较陈旧,这导致家中姐妹跟父亲的关系很一般,于立忱考上女师大后,便搬到学校去住。于立忱是不愿意离开妹妹们的,但是她又想摆脱父亲的控制,最终还是决定这样做了。
除了家里的孩子对于孝侯有不满的情绪在之外,他的妻子也不满意他那一套封建思想。等孩子们都长大后,她便想着离开这个人。在于立群15岁那年,她便带着最小的两个孩子离开了于家。
母亲离开后,于立群感到很无奈也很伤心,今后没有了母亲和姐姐的庇护,她该怎么办呢?为了自己的将来,于立群找到大姐于立忱,希望姐姐能给自己指出一条路来。
“母亲现在在上海的生活已经很稳定了,我想,你可以去跟母亲一起生活,从小母亲就很疼爱你,我想,她是非常愿意跟你在一起生活的。”
大姐的话就像深夜里的灯塔,一下子就照亮了于立群的路,她没有犹豫,立刻告别父亲,带着行李来到上海母亲家中。
这年夏季,于立群考入当时著名的上海电影学校,为此,各方面都优秀的于立群也成了十里洋场里的一颗新星。她的名气虽然比不上胡蝶等人,但上海老百姓还是很捧她场的。
于立群热爱电影,于立忱则热爱文学,热爱国家。大学期间,她已经是一名活跃的地下党员了。大三时期,于立忱的共产党身份,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发现,她所在组织的同志,已经被国民党给抓到监狱里了。
眼下为了保命,于立忱只能选择离开北京。于立忱一开始到的城市是天津,后来又被组织派到日本当特派记者,她就是在日本遇到的郭沫若。
得知于立忱的遭遇后,郭沫若感慨万千,他们都是天涯沦落人啊!明明有家,却不能回,但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自愿牺牲掉自己的这一部分。随后,郭沫若便把于立忱介绍给自己的几个孩子和妻子,大家都对这位随和的中国女性很有好感。
聊天期间,于立忱对郭沫若说:“我想拜您为师,我也很喜欢文学,但是跟您一比,还差得很远。”
从这天开始,于立忱和郭沫若的往来次数便多了起来。后来得知于立忱生病后,郭沫若还特意带着郁达夫去家里看望她,对于身在异国的于立忱来说,郭沫若的存在就像家人一样,他让她感到温暖和安全。
渐渐地,郭沫若开始向于立忱表达心意,他觉得于立忱同自己有共同爱好,同样喜欢文学,他希望于立忱可以跟自己在一起。
于立忱虽然对郭沫若有好感,但她知道郭沫若是有妻子的,也就是她之前见过的安娜。她的原则告诉她,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而去破坏别人的家庭。
对此,郭沫若表示于立忱想多了,他跟安娜之间并没有所谓的感情,至于那种感情像什么呢?或许就跟鲁迅和朱安差不多吧。如果你想了解鲁迅跟朱安之前的点点滴滴,也可以去看小编之前的文章。
除此之外,郭沫若也表示自己会跟安娜离婚的,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等革命胜利了,他就立刻跟安娜离婚。在郭沫若的保证下,于立忱动摇了,她对郭沫若确实有感情,既然他都这样说了,那自己就相信他吧。
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于立忱跟郭沫若开启了为期三年的同居生活。那后来怎样了?
于立忱和郭沫若的感情一直很稳定,两人平日里除了会探讨文学之外,也会一起研究美食,比起伴侣来说,他们倒是更像一对知心朋友。然而,两人之间的美好情谊截止在1937年。
这一年,于立忱有了郭沫若的孩子,为了孩子着想,于立忱希望郭沫若可以尽快跟安娜离婚,给她和孩子一个稳定的家。谁知道郭沫若突然不认账,而且对于立忱越来越冷淡,甚至要让她打掉孩子。
这种变化于立忱是接受不了的,所以回国不久后,她就选择自缢而亡了。
由于当年通讯条件不好,所以于立群对于姐姐在日本发生的事毫不知情,甚至后来于立群跟郭沫若在一起后,郭沫若也没有跟她提起过于立忱,直到她翻开那本日记。
日记里的内容让于立群悲痛欲绝,她根本不会想到姐姐的离世竟然会跟自己恩爱了40年的丈夫有关。以至于后来于立群也选择了和姐姐一样的方式,悲愤自缢而亡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