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8 13:16

大顺名将刘宗敏,誓不降清,慷慨赴死

刘宗敏(1607-1645),李自成大顺军头号猛将,权将军,汝侯,陕西蓝田人,铁匠出身。
崇祯七年(1634),李自成率军经过蓝田时,刘宗敏加入,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刘宗敏出身贫寒,父亲被官府逼租税自缢身亡,母亲沦为乞丐,因寒冷饥饿而死。他被舅父韩清收养,十二三时拜河南铁匠师傅学艺,学得一手锻铁绝活。
刘宗敏对明朝统治者和地主阶级怀有深仇大恨,这和他的家庭背景有极大关系。他随李闯王造反后,作战勇敢,攻坚执锐,屡立战功,很快脱颖而出。刘宗敏在农民军中威望极高,被称为“总哨刘爷”,为武将之首,担当着闯王手下大元帅的角色。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明朝京城北京,命刘宗敏节制文武百官,主持对明朝官吏拷掠索饷。刘宗敏准备了五千副夹棍,残酷用刑,过度拷掠,终得七千万两白银,并融成银饼,运往陕西。他对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照样拷打索银,并趁机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本想投降李自成,闻听家庭惨遭祸事,不由怒发冲冠,转而降清,与李自成展开了生死对决。
1644年4月5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召开军事会议,拟派刘宗敏领兵前去山海关迎战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刘宗敏当众咆哮道:“大家都是做贼的,凭啥你在京城享受,让我前去卖命?”
无奈,李自成只好带兵“御驾亲征”,结果在山海关败给了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军。从此,李自成兵败如山倒,在中原大地无处立足,后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被当地地主武装击杀。
刘宗敏1645年4月23日被清军阿济格所部俘获,劝降未果,被用弓弦勒死,时年三十八岁。
客观地讲,刘宗敏作战勇敢,对统治者和剥削阶级怀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他对李自成大顺军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最后,面对清朝的劝降,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失为一条好汉。他的勇猛无畏和民族气节还是可圈可点的,这也是刘宗敏最后的亮点。
但作为大顺政权文武群臣之首,刘宗敏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他贪财好色,逼反吴三桂,是导致大顺政权失败的始作俑者。他目光短视,气量狭窄,心里只有仇恨、杀戮、金钱和女人,没有大格局和家国情怀。作为文武群臣之首,他显然是不合格的。
《明史》是清人写的,对刘宗敏极尽污蔑之能事,我们须秉持客观的、一分为二的态度和观点来看待历史人物。刘宗敏有功有过,不是毫无瑕疵的英雄,也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他最后面对满清的威逼利诱,慨然赴死,这一点就胜过了许多满口仁义道德的、实际摇尾乞怜的伪君子。
刘宗敏是个悲剧英雄,也是个有很大争议的历史人物,其功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唯有交给历史评说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顺名将刘宗敏,誓不降清,慷慨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