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临终前一天:早晨还在处理光绪丧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光绪死了,慈禧也紧随其后不到24小时,大清帝国的命运突然崩塌。气数掌握在一个“小屁孩”手中,这一切到底是天命,还是人祸。
掌权半生的慈禧,在那一天又做了什么事?
密谋权利慈禧太后,一个妄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女人,命运虽然给了她机会,但人不行,做什么都够呛。
垂帘听政、操控大清朝政命脉,成为一国之主。
咸丰帝的宠爱,让她从一位普通的妃子,成为大清国最尊贵的女人。智谋与狠绝,成为她上位的手段,咸丰帝驾崩后,年幼的同治帝登基,慈禧顺利上位,成为幕后“大佬”。
好景不长,同治帝很快就死了,慈禧又扶持了光绪帝。表面上,光绪尊慈禧为母,宫廷内一片和睦;背地里,光绪帝想要冲破“牢笼”,让这个国家、皇宫,都变成理想状态,希望变革改变一切。
慈禧对于变革的态度,堪比“杀父之仇”,一旦改革成功,她手里的权力就会崩塌,以后还怎么一顿饭吃108道菜?
戊戌变法,成为母子二人翻脸的导火索,慈禧的出手,外加社会的动荡,让光绪帝一败涂地,最终被软禁在瀛台,至死未能获得自由。
早在光绪刚病重时,慈禧就召来了庆亲王、醇亲王等亲贵大臣,密议皇位继承。
按照皇室惯例,应由宗室中挑选合适的子嗣继承大统。
庆亲王提出立溥伦,他是道光皇帝嫡长支一脉,名正言顺,此议获得了认同。就在确定之际,慈禧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出:“此事非新议,溥仪早在本宫心中有数。”
大殿内的人但凡勇敢一点,都会说出:“既然您有想法,找我们来干什么?过家家,还是背锅侠?”
一句“此举乃天意人心共向”,将溥仪推向了权力旋涡。他的父亲载沣,册立为摄政王;隆裕皇后则作为光绪的皇后,被册封为太后。
一次秘密会议,完成了清朝的权力体系无缝交接。
众臣心知肚明,慈禧的这番举动,彻底堵死了光绪复辟维新、清算旧账的可能。
光绪死亡之谜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在经过长时间的病痛折磨后,与世长辞。他的死亡原因,最初为:由于长期病痛引起的自然死亡。
但随着谜团出现,人们发现,这位皇帝的死,绝对不简单。
光绪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尤其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精神上的压力几乎压垮了他,经常表现出虚弱、食欲不振和频繁的腹泻。
远离朝堂后,他以为自己能轻松一点,没想到有人不愿意让他安宁。去世的前几个月,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饮食问题带来严重的肠胃疾病,身体越来越消瘦。
之前还有人高喊“请陛下保重龙体”,后来连问候的人都没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和慈禧有关。
据说去世前一晚,慈禧让太监带过去一碗酸奶,光绪喝完不久后,肚子就出现不舒服,还没等太医赶到,人就一命呜呼了。
仔细想想,本就肠胃不好,再加上酸奶的“搅和”,没有在喝下去的瞬间就去见列祖列宗,已经是酸奶做了“好人”。
2008年,在对光绪遗体进行化学分析时,专家们发现:体内残留着大量三氧化二砷。
这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化学物质,能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让你身体越发虚弱,直至死亡。也就是说,光绪帝可能是被毒死的!
至于是谁下的毒?大众的目光都直指一个方向:慈禧。
从戊戌变法开始,光绪便站在慈禧的对立面,这个女人不允许有任何人,企图动摇她的地位。
当光绪试图借用维新之力自救,摆脱慈禧的垂帘时,一双大手就把他的命运推向悬崖,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光绪被幽禁。
这个皇帝,不再是“九五之尊”,而是笼中之鸟,是慈禧眼中最危险的隐患。
她可以不废他,却不容许他复起。
她可以养着他,却绝不能在自己死后让他翻盘。
人到了一定岁数就会知天命,尤其是自己快要走的那段时间,想必慈禧正是有了这种预感,才会让光绪陪着她一起走。
身穿寿衣前的坚决掌控“国不可一日无主,人不可无纪无纲。”
光绪死后第二天,慈禧照常处理政务,上午时间处理光绪的后事细节,确保丧仪流程有序推进,毕竟她可是“好爸爸”,人死为大,就算有再多的心结,也得好好安葬。
她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常年积劳成疾,精神也显得愈加疲惫,本该好好休息,却不忘手中的权力,那种掌控一切的感觉,让她疯狂着迷。
午膳时间,慈禧已然乏力,连筷子都需太监扶持。吃到一半,突然头一歪陷入昏迷。
李莲英急忙命人请御医,载沣与隆裕跪在榻前不敢动弹。
经过御医的治疗,慈禧终于恢复一丝神志,随后说出:“将本宫寿衣取来”,在宫女的伺候下穿在身上。
这件寿衣早已缝制,白绸打底,金线绣龙,等同于皇帝规格。
随着她的病情加剧,亲近的宫臣也开始意识到,她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慈禧见了包括载沣在内的几位权臣,共同商议继位问题。
她坚持要立溥仪为皇帝。
溥仪年幼,意味着他无法独立行使权力,醇亲王载沣的所有决定,都会在慈禧家族人掌握,哪怕慈禧离开,这个天下也是叶赫那拉氏的!
随后下达的懿旨,“国政由摄政王载沣主裁,事有大者,可请太后裁夺。”又轻描淡写地补上一句:“然隆裕不过女子,宜不轻涉政事。”
这是对隆裕的定位,也是对载沣的授权。
随后,她找人来拟定遗嘱,通篇长达四百多字。内容涵盖了他从进入后宫以来,如何服侍咸丰,又如何辅佐新皇,又如何评定叛乱,将自己的塑造成一个“伟人”,所有决定都是为了大清和大清人民。
她还向身边人解释,垂帘听政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就在这遗言说完不到一个时辰,慈禧彻底陷入昏迷,再无言语。
pic/uksvso05lms.jpg
死后的荣华与报应1908年11月15日下午5点,慈禧面南而逝,距离光绪驾崩不足一天。
她的死,标志着清朝历史的终结,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pic/szgae4hsu4e.jpg
在宣告驾崩后,贵族和大臣们开始商讨后事,准备让新皇尽快登基。宫中太监便连夜开始筹备葬礼,从金棺的尺寸到珍珠褥子的厚度,必须按慈禧生前的要求执行。
御前侍从将其遗体装入特制金棺之中,金棺内三层锦褥,一层由金丝珠线串成的图案繁复锦,一层铺设整块羊脂玉毯,还有一层珍珠串织的锦缎。
pic/rqcjcx1m32d.jpg
口中含着的夜明珠,浑圆剔透,夜里能自发微光,足有拇指大小。
太监用神秘香料混合麝香与沉香,外加“密制”,确保尸体不腐。
出殡之日,像是一场盛大的帝国送别仪式。棺椁由近两百人轮番抬起,前后跟随的文武百官、八旗护卫、佛门高僧,还有为她“打通阴路”的数百纸糊兵将。
pic/e3l325areat.jpg
队伍从紫禁城出发,一直到东直门外的观礼台,走了整整三个时辰。
据后来内务府档案记载,慈禧丧礼费用高达一百四十余万两白银,是光绪葬礼的三倍多。
pic/tsm0auj4yku.jpg
东陵是她亲自定的“万年宝地”,耗费上千工匠十年之久,墓道尽头,用整块玉石雕成的“金刚墙”,厚重至极。
可这又有什么用?清朝灭亡三年后,孙殿英带人炸了东陵,将里面的东西洗劫一空。尸体被随意丢弃,陵墓沦为废墟。
pic/cropoiixf4n.jpg
曾经权倾朝野的慈禧,最终落得尸骨无存的结局,成为清朝覆灭后“树倒猢狲散”的缩影。不过也有人伤心,就是伺候慈禧的那帮太监,还有在乎礼乐崩坏的“贵族”。
溥仪登基后,他的“皇帝”身份,并没有让清朝过的更好,外有列强的压迫,内有腐朽的政权体系,百姓的疾苦与日俱增!虽然有人尝试改变,但现实就摆在你面前,如果不彻底改天换地,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pic/okbyjw2uro4.jpg
1911年的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覆灭、溥仪退位,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虽然后期有人想要复国,还把溥仪送进了紫禁城,但这些都是无用功,清朝气数已尽,这个时代属于人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