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8 15:38

刘备一生最大失误: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却错失另4位绝世高人

人生总是世事难料,一件事情的得失没人说得清。这也应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比如刘备,他在荆州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殊不知,却也因此错失了4位绝世高人,这4人的本事不比诸葛亮差多少,甚至有的人比诸葛亮还厉害。

他们都是谁?刘备又为何会错失他们?

请诸葛亮出山,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话说刘备当初见势不妙,为了避祸来到荆州。他可不是为了在荆州养老的,而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

荆州牧刘表虽然表面上对他礼遇有加,但是却处处提防着刘备,以至于刘备在刘表那里不受重用。

没办法,刘备只得整天在荆州到处跑,去结交当地的豪强,寻找人才。

久而久之,刘备别的成绩没有,但是他仁义的名声却尽人皆知,刘备也因此成了豪强们的座上宾。

但是让刘备郁闷的是,这些豪强和刘表是一路货色。别看对他客客气气的,但是都只是泛泛之交,真正愿意为他效力的人,共创一番事业的,真没几个。

而随着官渡之战大局已定,北方大多被平定,来自曹操的威胁也不断逼近。这也使得刘备对人才更加渴望,希望能够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

也就是在这时候,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贵人,“水镜先生”司马徽。

名士也分三六九等,而司马徽无疑是属于那最高的一级。

刘备早就对其钦慕不已,只可惜一直不得见。一番交谈下来,二人相谈甚欢。刘备这才知道,什么算是顶级名士,别的不说,光司马徽的那份见识就十分难得。

聊到后来,不知怎么的,二人聊到了人才上面。司马徽大气地说道:“荆州人杰地灵,人才众多,光俊杰之才就不在少数。”

刘备一听,立刻激动起来,急忙问道:“不知何人称得上俊杰?”

司马徽笑道:“卧龙、凤雏。”

“那是何人?”

司马徽:“哦,这是外号,这卧龙名叫诸葛亮,凤雏名叫庞统。在年轻一辈里算是挺厉害的了。他们两个都有治国安邦之才,得一人便可得天下。”

刘备一听,高兴坏了,立刻打听诸葛亮的住处,然后急匆匆地走了。

刘备一走,司马徽就知道自己玩脱了。其实这次与刘备的会面乃是他处心积虑安排的,说处心积虑也不太合适,应该说是他有意引导的。

司马徽是什么人?那可是荆州有名的隐士,荆州牧刘表原本想要招揽他,但是他不看好刘表,于是装傻充愣,骗过了刘表,以为他只是徒有虚名。

就这么一个人,他如果愿意,刘备压根没机会见到他,更别说聊那么多了。

但是吧, 文人有个毛病,说话弯弯绕绕的,半天不进入正题。他其实是想要推荐自己的,但是又不好开口,就想着展现自己的才学,等着刘备主动开口。

谁知道,他随口夸了诸葛亮和庞统,刘备就屁颠屁颠地去找诸葛亮了。

“不是,这刘备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司马徽连连叹气,但是为时已晚。

就这样,刘备靠着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却失去了司马徽这个更厉害的高人。

为什么说司马徽比诸葛亮还厉害呢?别的不说二人的年龄差距摆在那里,这人生阅历,见过的世面不是一个水平的。

更何况司马徽早已闻名天下,而诸葛亮只是在小圈子里有点名气的年轻人而已。要不是司马徽,有几个人知道诸葛亮?你看人家刘表就不知道这号人物。

当然,有些名士徒有虚名。但是司马徽的见识非同一般,他发掘出来的人才不在少数,诸葛亮和庞统便在其中。

而且他对于天下大势的见解更是超越了诸葛亮,至少当时的诸葛亮,是比不上司马徽的。

只可惜,司马徽有文人拉不下面子的毛病,有话硬是不直说,结果与刘备失之交臂。实在是天意弄人。

蒯越,刘备错失关键助力其实相较于诸葛亮或者水镜先生,刘备当时在荆州最希望得到的人才是蒯越。这么说也不太对,准确说是刘备希望能得到蒯越的支持。

毕竟以当时二人的身份,蒯越还真看不上刘备。

这蒯越出身荆州豪族,而且他又是刘表重要的谋臣,在荆州的影响力巨大。而刘备当时的地位是远远不如蒯越的。

蒯越一开始在大将军何进手下做事,何进与宦官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蒯越曾经劝说何进先下手为强。但是何进优柔寡断,迟迟下不了决心。

蒯越一看,知道何进必死无疑。为了避祸。先行一步请求外放做县令。

结果不久之后何进就死在了宦官手中,而蒯越因此躲过一劫。这足以看出其眼光之毒辣,见识过人。

后来刘表受封荆州刺史,刘表到了荆州,发现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差。当地匪盗纵横,官府说的话根本没人听。

好在刘表得到蒯越兄弟的支持,采用蒯越的计策逐一除掉这些匪盗,收服他们的部曲。再加上蒯越靠着家族在荆州的影响力帮刘表说话,刘表这才坐稳了荆州刺史的位置。

可以说,蒯越就是刘表的周瑜。没有他,就没有后来威震一方的刘表。

就这么一号人,要说刘备没惦记他,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只要得到蒯越相助,刘备相当于已经得到半个荆州。蒯越在荆州的威信和影响力可不是盖的。

只可惜双方身份相差悬殊,何况刘表一直防着刘备。身为刘表心腹的蒯越自然不便和刘备来往密切。以至于双方的交谈一直都没能往深了去。

当然,即便刘备招揽到蒯越,估计他也开不起工资就是了。

刘表病逝后,刘备倒是有机会,可惜当时曹操大军压境,不久刘琮就降了曹操。而蒯越也跟随蒯越一起降曹。

刘备也就错失了这位难得的人才。

石韬、孟建,才华不输卧龙凤雏石韬和孟建的名号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其实他们在荆州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虽说其才干比不上诸葛亮,但是在当时也超越了不少所谓的名士。更关键的是,他们俩都是务实之人,都在某些方面有着过人的本事。

石韬、孟建与徐庶、诸葛亮合称“荆州四友”,也就是说他们几个都是至交好友,而且在当时还小有名气。

他们四人曾经一同求学,因为个个都才华横溢,惺惺相惜之下,结为至交好友。他们同吃同住,一同探讨学问,研究如何经世致用,为国效力。

诸葛亮是什么人?那可是人中龙凤,拥有“卧龙”的美誉。能和他成为朋友的人,自然是得到他的认可的。

由此可以看出,石韬、孟建二人不简单。

当初他们一同求学的时候,指点江山,诸葛亮曾经评价二人:“以二位的才华,当个郡守、刺史是绰绰有余的,不过想要更进一步,可能就有些难了!”

二人闻言好奇地问诸葛亮:“那你能官至何位呢?”

诸葛亮只是笑了笑,说道:“天机不可泄露。”

结果真被诸葛亮给说中了,石韬一直在郡守的位置打转转,而孟建则一直出任凉州刺史、征东将军。

这倒不是说他们能力不足,入不得朝堂。而是因为他们乃是当时少有的实干家。

当时的文士,大多喜欢空谈,指点江山没问题,具体做点事就干啥啥不行了。

但是石韬、孟建二人不是这样。

石韬此人善于处理内政、治理地方,而且对于农业颇有研究。可以说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里面算是个异类。

这样的人才,自然要留到郡县去治理地方、发展农业了。如此干臣,放到朝堂反而是浪费人才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一直在郡守的位置上打转转。

至于孟建别看此人名气不大,但是却是一个狠人。他和西汉的李广一样,不擅长攻城略地,反倒是擅长打防守,尤其擅长守城。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当了那么多年的凉州刺史。

毕竟整个东汉末年,凉州这地方引发的叛乱不要太多。可以说这地方已经有造反的习俗了。对于凉州这地方,需要一个擅长防守的大将来镇守。而孟建便是曹魏为数不多擅长此道的大将。

此二人次次无法升迁,不是他们能力不足,恰恰相反,是他们能力太强了,是少有的干臣。

再加上曹魏人才济济,朝堂已经人满为患了。他们想要进入朝堂,没那么容易的。

如果刘备得到他们,登堂入室也是大有可能。毕竟刘备家底薄,人才严重匮乏。有石韬辅佐处理内政,发展农业,有孟建来帮刘备坚守城池,抵御来犯之敌。刘备的发展将会顺利很多。可谓是如虎添翼。

只可惜老天没有给刘备时间。他是公元207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但是时隔一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已经开打。

在此期间,刘备和诸葛亮要定下未来的策略,开始做准备。又因为刘琮突然降操,不得不落荒而逃,然后说服东吴结盟,对抗曹操。

诸葛亮作为二人的好友,不可能不推荐二人。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刘备根本没时间去招揽二人。

曹操一到荆州,二人便被曹操招揽去了。

只能说“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天意让刘备得不到这两位贤才。

参考资料:
《三国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备一生最大失误: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却错失另4位绝世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