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掌故——青城大桥的前世今生
图文作者:云卷云舒图0、即将建成通车的青城大桥 云卷云舒摄
欣闻地处重要交通咽喉节点、牵动着都江堰(灌县)及川西地区、甚至阿坝州人民厚重历史情感——新建的青城大桥就要建成通车的消息,我的心情也这如这岷江滚滚之波激荡不已!!!
盼望着、盼望着,梦想终于就要变成现实,数十万的都江堰人民难道不奔走相告、喜极而泣吗?!作为一个老灌县人,我也来讲讲我所知道的青城大桥。
一、青城大桥的前世----马家渡
青城大桥有桥梁之前,其所在的位置是岷江上的一个重要渡口,俗马家渡,两岸居民靠渡船摆渡往来交通。(见图一)
图一、青城大桥(马家渡)周边环境,背景是起伏连绵的青城群山 云卷云舒摄
不过个人认为,此地作为渡口的历史至少应该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或更早。
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王勃曾为他的朋友写过一首著名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提到的“蜀州”自然是我们都江堰的邻居崇州市,而毫无疑问的是,王勃的朋友杜少府自长安到蜀州任职,路途艰辛自不别说,但其最终必须横渡岷江才能到达蜀州。所以王勃仿佛看到了朋友在即将到达蜀州时的身影,在烟雨岷江边的渡口出没的样子,故其首二句即写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样大开大合的句子。
五津是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按清代蘅塘退士编著的《唐诗三百首》对五津的解释:《华阳国志》载,,蜀大江(岷江当时还被认为是长江之源,故称大江)自湔堰(都江堰的古称)下至犍为有五津:一曰白华津;二曰万里津;三曰江首津;四曰涉头津;五曰江南津。就此推断,杜少府过岷江最合理的渡口,应该是从都江堰的白华津,也就是后来俗称的马家渡、也就是从现在青城大桥所在之处,横渡岷江到达蜀州(四川崇州市)就任的。可见,青城大桥所在地的渡口,至少在初唐时代就是重要的交通咽喉之地,呵呵,我们的青城大桥原来古韵悠悠啊!(见图二)
图二、《唐诗三百首》有关马家渡的记载 云卷云舒摄
二、青城大桥有桥梁开始的时代------廊桥+索桥
岷江马家渡究竟何时开始建桥,其历史已不可考。清末民初在马家渡上已分段建有廊桥和索桥了,引桥部分名:“永宁桥”;主体部分名:“福星桥”,其引桥部分是木质廊桥(见图三),这部分即今灌温公路起点处,江安河从桥下流过(江安河过去是从外江金马河取水的,上世纪60年代修建仰天窝节制闸(蓝眼泪)才改为从内江走江桥闸引水,都江堰上点年纪的老人都知道)。而中间部分的福星桥,就是今天重建青城大桥的那部分,是以索桥的形式存在的,当时的灌县人又称这部分为“下索桥”,以区别于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处的安澜索桥(见图四、图五)。
图三、民国1930年代的永宁桥(青城大桥引桥) 云卷云舒翻摄
图四、民国1930年代的福星桥(青城大桥) 云卷云舒翻摄
图五、民国1933年叠溪洪水后冲毁的福星桥主体(青城大桥主体) 云卷云舒翻摄
三、青城大桥-----岷江上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
当代都江堰人民最魂牵梦萦的、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青城大桥,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1961年,完工于1965年并正式通车。青城大桥为何于1965年建成呢?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建政后,于1950年开始经过4年多的时间于1955年11月建成了成阿公路(成都至四川阿坝),也就是今天的国道G213线兰磨公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部分已成为今天中国南方地区去阿坝藏区、甘肃、青海、新疆甚至中亚地区的必经之地,所以这条公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见图六)
图六、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看到的中国通往中亚的公路网,G213线正是中国南方通往中亚的必经之道 云卷云舒摄
该公路途经灌县最初的线路并不经过现在的青城大桥,而是沿岷江左岸、依据古代松茂古道的大致方向,经灌县北门过二王庙后门、茶关、楠木堰、漩口、映秀到理县、马尔康、茂县、松潘的。然而,公路建成后即发现,一到雨季,在都江堰与漩口、映秀交界处,频繁发生塌方泥石流灾害,常常造成十天半月不通车。为此,成阿公路都江堰至映秀段必须建成复线,复线公路的线路走向是先横跨岷江,再沿岷江右岸,经灌县的玉堂、麻溪和汶川的水磨、漩口,最终在映秀交汇。由此,千里岷江上第一座现代化青城大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复线建设连通岷江东西两岸,于1961年动工,1965年建成通车的。(见图七)
图七、老青城桥栏杆上的竣工于1965年5月的记载 云卷云舒摄
图八、2013年7月洪水中老青城大桥雄姿 云卷云舒摄
图九、2013年7月10日洪水中老青城大桥雄姿 云卷云舒摄
图十、2013年7月10日洪水中老青城大桥桥面一角 云卷云舒摄
四、老青城大桥的历史贡献
65版的青城大桥建成后,已安全运行了53年,为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的需要,曾于上世纪90年代进行过增宽扩建,为川西地区、乃至阿坝、青海、甘肃、新疆等地的经济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都江堰的重要地理标志和城市景观深深映在了每一位都江堰人的心中。可以这样讲,都江堰人已把老青城桥当成了我们生活中仿佛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对他的感情不是已建成的2、3、4号桥可以替代的!
图十一、老青城大桥美丽倩影之一 云卷云舒摄
图十二、老青城大桥美丽倩影之二 云卷云舒摄
图十三、老青城大桥美丽倩影之三 云卷云舒摄
图十四、老青城大桥美丽倩影之四 云卷云舒摄
五、老桥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然而,毕竟修建年代久远,原设计荷载、行洪能力等标准较低,加之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多次特大暴雨冲刷等因素影响,青城大桥桥墩损毁严重,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于2013年被专业机构鉴定为5类危桥,之后都江堰市迅速对其实施临时封闭。2015年开始,青城大桥临时保通运行了三年,但由于钢便桥超极限使用,大桥于2018年8月正式封闭。同年8月底,都江堰青城大桥启动改建。自此,老青城桥告别了她的历史使命,正应了那句悲壮而辉煌的话:老桥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图十五、拆除中的老青城大桥之一 云卷云舒摄
图十六、拆除中的老青城大桥之二 云卷云舒摄
图十七、拆除中的老青城大桥之三 云卷云舒摄
图十八、拆除中的老青城大桥之四 云卷云舒摄
六、即将重生的新青城大桥
自2022年10月10日改建工程主体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开始。经过3年多的艰苦建设,新建桥梁采用单跨336米钢拱钢梁系杆拱桥设计,单孔跨度位列亚洲第三 ,桥宽40-47米设置双向六车道,兼具人行与观景功能如长虹卧波的新的青城大桥已基本建成,通车在即,相信新大桥如凤凰涅槃般的重生,将续写她曾经的辉煌,继续为岷江两岸和G213沿线的人员来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以最大的热情盼望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图十九、建设中的青城大桥之一 云卷云舒摄
pic/0c0fc02jp1c.jpg
图二十、建设中的青城大桥之二 云卷云舒摄
pic/hh5m5yu2rkj.jpg
图二十一、建设中的青城大桥之三 云卷云舒摄
pic/aclubsr2tgj.jpg
图二十二、即将建成通车的新青城大桥之四 云卷云舒摄
pic/tyitce5alp2.jpg
图二十三、即将建成通车的青城大桥之五 云卷云舒摄
注1:图五中的文字内容:福星索桥系赴青城要道,前经军兴拆毁,今被暴水冲没。遗址虽存,其下之田庐人畜悉被洪涛卷去。现尚危波巨泊,彼岸难登。不知西河一带成何景象。隔岸摄影、感慨系之。灌县水灾赈委会同红十字会、红圆善会合摄。
注2、图三、图四翻摄于上世纪1930年代上海发行的一套有关四川灌县水力资源的明信片。
2023年9月22日 云卷云舒 于都江堰柏条河边草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