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9 07:28

本拉登的逃亡岁月,平日里三点一线:看碟,吃饭,找老婆


奥萨马·本·拉登这个人,从小出生在沙特阿拉伯一个有钱有势的家族里,1957年3月10日的事儿,他的老爸是建筑业的大佬,家族跟沙特王室关系铁得很。家里兄弟姐妹一大堆,他排行第十七,本来可以过那种挥金如土的日子,但这家伙从小就走偏了路,选择搞激进的宗教活动。年轻时候他去苏丹和阿富汗转悠,1988年成立了基地组织,这个组织后来成了全球恐怖活动的头号玩家。
他个人生活倒挺节俭的,吃的东西基本就是面包加蔬菜,不怎么碰肉,住的地方也没啥电器,家具简单到不行。可他把家族的钱和募捐来的资金全砸进去了,支持各种袭击行动,从1998年的美国大使馆爆炸到2000年的军舰袭击,这些事儿造成不少人丢命。他对手下和客人出手大方,杀羊办宴席,给保镖高工资和福利,这帮人对他死心塌地,帮他处理麻烦事儿。
话说回来,这一切都为2001年的大事件铺路了,那年9月11日,他策划的袭击用劫持的飞机砸了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还有一架在宾州坠毁,死掉近3000人,这事儿震动了全世界,美国立刻把他列为头号通缉犯。

袭击之后,美国带着盟友直奔阿富汗,10月7日就开始军事行动,目标就是砸烂基地组织,顺便抓本·拉登。他当时躲在阿富汗东部山区,那地方地形复杂,洞穴到处都是。11月底到12月中旬,美军和当地部队围攻托拉博拉山区,那场战斗打了半个月,炸弹扔得山崩地裂,美方情报说本·拉登就在那儿,但他们没派够地面部队,结果让他溜了。
情报显示,他靠着部落支持和护卫的掩护,从一条小道越过边境,进了巴基斯坦。那次逃脱成了美国反恐史上的一大败笔,因为本来有机会堵住他,却因为战术失误放跑了。从那儿起,他的行踪就成了谜,他开始长达九年的逃亡生活,不断换地方躲避追捕。

逃亡头几年,本·拉登在巴基斯坦北部部落区晃荡,那里是部落武装控制的地盘,便于藏身。他先去了白沙瓦附近,2002年左右在那儿待了段时间,住的可能是普通房子,护卫帮他买吃的和药,用现金交易,避免留下痕迹。情报后来显示,他在那儿生了个孩子,家庭成员慢慢聚齐,包括几个妻子和子女。2003年,他可能转到库纳尔省边上,但美军搜捕只找到空营地,他早转移了。
期间,他没闲着,通过录音带和视频发消息,嘲讽美国反恐行动,鼓动手下继续搞事儿。这些消息用信使传出去,帮他保持领导地位。2004年,他缩小活动范围,去了哈里普尔地区,那儿人口多,好伪装。他租了房子,门窗紧闭,护卫轮班放哨。一次爆炸事件后,他们赶紧换地方,避免暴露。整个过程,他靠复杂网络支撑,部落和当地人提供庇护,资金从各种渠道来。
2005年,本·拉登终于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安顿下来,那地方离伊斯兰堡不远,靠近军事学院,但他的院子建得低调,2004年就开始盖了。高墙围着,顶部铁丝网,大门加固,里面没电话没网,全靠信使联系外界。这座院子分成几层,一楼存东西,二楼住年长妻子,三楼是年轻妻子阿迈勒和孩子们。他带着三位妻子和多名子女住那儿,生活圈子就限于院内,几乎不出门。信使负责带消息和补给,他们骑自行车或摩托,避免用车引人注意。
美军情报花了好几年才锁定这儿,因为院子太普通,但没网和焚烧垃圾的习惯露了马脚。期间,他继续遥控基地组织,分支在伊拉克和也门搞袭击,2007年左右,阿迈勒生了个孩子,他给取名,2010年又生一个。护卫家庭住附属区,孩子不准乱跑,整个地方管得严实。2006年有场风暴坏了墙,他让手下自己修,不请外人。2008年无人机飞过,他们全躲地下室。2009年基地组织高层被打掉不少,他手写笔记调整策略,强调分散行动。2010年,信使出行太频,美军卫星盯上,记录车牌和规律。

本·拉登的逃亡日子,说白了,就围着三件事转:看碟,吃饭,找老婆。这不是夸张,情报和后来搜出的东西都证实了。他存了一大堆DVD,有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纪录片啥的,比如《猫和老鼠》、《冰河世纪》、《火影忍者》、《生化危机》,这些跟他公开反对西方文化的立场完全对不上号。他每天抽时间看这些,可能是消磨时间的方式,毕竟躲了那么久,没网没电话,日子单调得要命。
吃饭方面,他保持节俭习惯,主要吃面包、蔬菜,偶尔加点蛋白质,家庭成员也差不多,院子里有小菜园,自给自足一部分。其他时间,他就跟老婆们待着,三位妻子分层住,避免互相干扰,但他常上去找她们,亲近啥的,这期间还生了两个孩子。这生活表面平静,其实是高压下的,随时担心被抓。他对外发消息维持形象,但私下这些事儿暴露了他的双面性,一方面鼓吹禁欲反对物质,一方面自己消费这些东西。

其实呢,本·拉登的逃亡不是孤立的,他靠着网络支撑,部落、信使、保镖缺一不可。这些人帮他转移,采购,传情报,没有他们,他早被抓了。美军花了巨资追捕,从卫星到间谍,全用上,但他的低科技策略奏效了,没用电子设备,就靠人传话。
这也暴露了反恐的难点,情报难准,地方复杂,国际合作有缝隙。巴基斯坦那边的角色一直有争议,他们否认知情,但院子离军校那么近,难免让人怀疑。话说回来,他的逃亡也影响了全球安全,基地组织虽被削弱,但分支继续搞事儿,造成更多伤亡。这段岁月提醒大家,恐怖主义不是一蹴而就,得从根源抓。
2011年4月,美国总统批准行动,5月2日凌晨,海豹突击队从阿富汗起飞,直升机降到院子附近,破门进去,枪战中本·拉登被打死,还有他儿子和两个护卫。部队带走电脑、硬盘、文件,这些里面有他的计划书,还有那些碟片内容。尸体运到航母上,确认后海葬,按伊斯兰规矩办。之后,基地组织确认他死了,但组织没散,继任者接着干,不过影响力弱了不少。美国从文件里挖出更多情报,打击剩余网络。巴基斯坦拆了院子,避免成圣地。他的死结束了十年追捕,但恐怖威胁还在,全球反恐行动得继续加强合作。

本·拉登的逃亡岁月,归根结底,是个猫捉老鼠的游戏,他躲了九年,靠聪明和运气,但最后还是栽了。这事儿有啥内涵?就是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网,恐怖主义再猖狂,也挡不住正义的追击。可现实中,反恐不是电影,得花时间金钱,还得国际联手。
接地气地说,他那些看碟吃饭找老婆的日子,听着普通,但背后是无数人的血泪。基地组织搞的袭击,毁了多少家庭,这家伙却在墙后过小日子,讽刺得很。他的故事告诉我们,防范恐怖,得从情报到行动,全链条抓牢,别留空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本拉登的逃亡岁月,平日里三点一线:看碟,吃饭,找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