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李三李圣武去世后,遗体被用作医学标本,其实是个普通人
想必你肯定听过“燕子李三”吧?这名号一出来,脑子里是不是立马就有画面了?飞檐走壁,来去如风,专门劫富济贫,简直就是民国时期的都市传说,跟个超级英雄似的。聊起他,酒桌上都能多吹两瓶。但今天,我想跟你聊的,是这个名号背后,一个叫李圣武的山东人。也是众多“燕子李三”里,名气最大,下场也最……怎么说呢,最让人五味杂陈的一个。
一提起燕子李三,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侠盗”。
但这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历史上的“燕子李三”不止一个,是个流窜的“名号IP”。李圣武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主要活动范围在山东济南、徐州一带。你要是翻翻当年的案卷,会发现他的行为,跟“侠”字基本不沾边。
他确实有本事,这是实话。据说他练过“缩骨功”和“壁虎游墙功”,能把自己缩成一团,从很小的缝隙里钻过去,也能徒手攀上光滑的墙壁。当年济南城里那些高门大院的围墙,对他来说就跟平地一样。
他专挑有钱人家下手,这没错。当年济南最有名的金店“瑞蚨祥”,还有一些军政大员的宅子,都被他光顾过。得手的东西,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样样都有。但他“济贫”这事儿,更多是老百姓的一厢情愿。 案卷里没记载,坊间传说也多是捕风捉影。说白了,他就是一个技艺高超的职业盗贼。
那个年代,兵荒马乱的,活下去是第一要务。李圣武出身贫寒,学了这么一身本事,选择做贼,从人性的角度看,似乎不难理解。他没有成为传说里那个兼济天下的英雄,而是成了一个为自己生存和欲望奔波的普通人。
甚至,他手上还有血债。有一次在徐州作案时,他被人撞见,情急之下动了杀心。这一下,“侠盗”的光环就彻底碎了。他不是罗宾汉,他只是一个在乱世里,用自己的特殊技能谋生的边缘人,而且逾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咱们现在坐在空调房里,敲着键盘,很容易去评价历史人物。但把自己扔回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谁又能保证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不是要为他开脱,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我只是觉得,把他从神坛上拉下来,看他作为一个“人”的挣扎和选择,这故事才更有嚼头。
传说里的人物,结局都得轰轰烈烈。要么归隐山林,要么为国捐躯。
但李圣武的结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甚至有点狼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社会秩序正在重建,像他这样的“不稳定因素”自然成了重点打击对象。当时济南公安为了抓他,真是下了大力气。据说当时有个口号,叫“活捉燕子李三”。
他再能飞檐走壁,也架不住天罗地网。最终,他在一个叫“鹊华居”的澡堂子里被捕了。 当时他正在里面洗澡,被警察堵了个正着,光着身子,束手就擒。
你看,这哪有半点传奇色彩?没有惊心动魄的打斗,没有惊天动地的对决。就是一个贼,在澡堂子里,被警察给抓了。就这么简单。
被捕之后,他的故事就更快了。公审,判决,枪决。1949年10月27日,在济南的十二马路北卡子外,一声枪响,结束了李圣武29岁的生命。
这个曾经让整个华北地区的富商豪绅闻风丧胆的“神偷”,就这么没了。他死的时候,还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会流血、会死的肉体凡胎。
从“李圣武”到“骨骼标本-001”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李圣武也就是一个在历史上留下几笔的江洋大盗。
但之后发生的事,让他以另一种诡异的方式,“活”了下来。
李圣武被枪决后,尸体无人认领。在那个年代,这太正常了。当时的山东省公安厅厅长李士英做了一个决定,把尸体送给山东大学医学院(当时还叫齐鲁大学医学院)做解剖研究。
这个决定,在今天看来可能需要经过无数伦理审查,但在当时,却是一个非常务实的选择。医学院缺标本,而一个死囚的身体,尤其是像李圣武这样以身体技能著称的人,其骨骼、肌肉结构,对研究来说,确实有不小的价值。
于是,李圣武的身体,走完了他作为“人”的最后一程。
在医学院里,他的皮肉被剥离,内脏被摘除,最后,剩下了一副完整的骨架。经过处理后,这副骨架被组装起来,挂在一个架子上,成了一件教学用具。
从那天起,他不再是李圣武,也不是燕子李三。他成了一具编号“001”的人体骨骼标本。
在之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具骨架就静静地站在山东大学的标本室里。一届又一届的医学生,围着他,学习人体解剖学。老师会指着他的锁骨说:“同学们看,这里的骨骼结构很特别,据说此人练过缩骨功。”
这可能是他身上,唯一残留的传说痕迹了。
那些年轻的医学生,可能很少有人会去想,这副白森森的骨架,曾经也包裹着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他有过童年,有过欲望,有过恐惧,也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地活了29年。
聊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唏嘘。
一个曾经搅动风云的人物,最后成了教学工具,如今又变成了网络上的3D模型。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我倒觉得,这恰恰是这个故事最深刻的地方。
我们这个民族,太喜欢造神,也太喜欢听神话故事了。 因为现实往往太骨感,太沉重,我们需要一些传奇来作为精神寄托。所以,一个技艺高超的盗贼,被我们想象成了劫富济贫的侠客。我们给他加上了无数美好的滤镜,把他塑造成了我们希望的样子。
但李圣武的这副骨架,像一个沉默的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戳破这个幻象。
它在告诉我们:拨开所有传说的迷雾,剩下的,不过是一个时代悲剧下的普通人。 他有天赋,但没能用在正道上;他很出名,但最终的结局却无比凄凉。他不是英雄,也不是恶魔,他就是李圣武。
这些年,我写过太多人物,发现一个规律:你越是想了解一个人的真相,就越得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来看。 有了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他的行为逻辑才能清晰;有了普通人的软弱和挣扎,他的形象才能立体。
李圣武的故事,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他的传说,满足了我们对“侠”的幻想;而他真实的命运,又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