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但顶好吃的“三无”小店,我在乌鲁木齐挖到了这些
作家蔡澜在《舒服食物》一书中说:“舒服食物的定义,在于从小吃到大的东西,绝对是过瘾的。在中国人心里,舒服食物代表了亲情、温馨、幸福和无穷的回忆。”诚如蔡先生所言,在我看来,舒服小吃便是吃得自在,想得简单。它不必是山珍海味,不用讲究排场,却总能让人念念不忘。
当我们看多了精致摆盘的“漂亮饭”,反而有点怀念“三无小破店”的舒服味道。
“三无”到底是哪三无呢?
在我看来,是无网红装修、无营销噱头、无连锁扩张。唯有一方灶,和几十年如一日的笃实手艺。
我们搜罗到 10 家藏匿于市井的美味小店,看看这里是否有你从小吃到大的“舒服食物”。
推荐点单:烤腰子、烤羊肝
时间:11:00-次日01:30
价格:人均 45 元
纪录片《人生一串》的镜头曾对准这家烟火小店,看到评论区说:“每月全家都得吃一次。”
从街边小摊蜕变成四代坚守的老店,如同古树的根,扎进乌鲁木齐人的记忆里。
正值饭点,店内四五张桌子,大部分人选择坐在外摆区,多是常来的熟客。
空气里弥漫着孜然与炭火交织的焦香。似乎羊身上的每一处部位在这里都能化作铁签上的美味,比如奶脬、喉管、红肠(肠子的一段部位)……
选了烤羊腰。羊腰带了一圈油,焦香与脂香交融,口感有些像慕斯。
不可错过的还有烤羊肝。边缘焦酥,中间保留着嫩滑,配软馕吃更香。
推荐点单:南瓜锅贴
时间:12:30-17:00
价格:人均 24 元
店在拐角处,稍不留神或许会错过门头。但“酒香不怕巷子深”,来这里的食客不少。
经营这家店的是一家三口,忙得连说话的功夫都没有。问起店是什么时候开的?老板的儿子说:“具体记不清了,一开始是我奶奶开的,现在是我爸在管。从我记事儿起就有这家店了。”
后来问询了老板得知,店原本开在解放南路, 2020 年才搬到这里。问起开了多少年时,他笑着回想:“得有 40 年了吧。”
锅贴只有两种馅儿,南瓜和韭菜,卖完就收工。
南瓜馅锅贴冒着热气儿,底子煎得焦黄酥脆,一口咬下,滚烫的南瓜汁“滋”地冒出来,一个不小心,衣服有幸“沾光”。
听住在附近的朋友说,这里的家常炒米粉也很好吃,是新疆老味道。留着下次来尝~
推荐点单:红烧排骨、炒三样
时间:9:00-23:30
时间:人均 30 元
@真理就酱说:“这是我最怕倒闭的小破店!”老三样又是哪三样?去看看~
店藏在居民区,一进门,就能看见墙上的证书、奖状。我指着墙惊呼:“这儿真的有特级大厨吗?”店员说:“对啊,就是我们老板,正在里面炒菜呢!”
听店员说,原先店在龙泉街,现在搬过来空间大了很多。我边吃边看过往的人,熟客跟老板娘讨论着味道上的变化。饭点儿不少人来占位置,“来晚了就真没有了!”一位顾客说。
店员介绍说,老三样其实是特色的三道菜,分别是:红烧排骨、红烧小黄鱼、酸菜粉条肉。
红烧排骨是咸甜口,很下饭。但炒三样更让我惊喜,山药、木耳,还有一味苦瓜。单尝苦瓜并不苦,还有一些清香。
这里还有爆三样、烧三样……每种“三样”做法不同,可以吃到三种以上的食材。
推荐点单:孜然牛肉肉夹馍
时间:7:00-24:00
价格:人均 10 元
是的你没看错,这家就叫这个名字,没有“招牌”,但早已名声在外。
老板罗大姐来自四川,和她的妹妹一起守着小店。每天清晨剁肉、炒菜,这一干就是 26 年。
罗大姐身形瘦小,在灶台和餐桌间忙碌着。和她交流时,罗大姐轻声细语,透着温柔与优雅。她告诉我,在她的家乡,这种夹肉的饼不叫肉夹馍,叫锅盔。
pic/l5yt4kwenp0.jpg
pic/la10hs3xpzo.jpg
pic/pvroxu0rdlv.jpg
我选了一份孜然牛肉肉夹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稍不留神,肉块就鼓鼓囊囊要溢出来,得用塑料袋紧紧兜住才行。
一口下去能吃到实在的肉筋,配一碗香浓的手磨豆浆,瞬间有种回到校门口小吃摊的感觉,简单又实在。
pic/ddwazseaftn.jpg
旁桌的女生看我吃得香,笑着搭话:“他们家豆腐脑也好吃,你下次尝尝。”聊了几句才知道,她就住在附近,是这里的常客。罗阿姨忙得脚不沾地时,她会帮着张罗一下客人,推荐好吃的饼、顺手递递筷子。
pic/qttb45g04ph.jpg
推荐点单:全家福砂锅、卤鸡爪
时间:12:00-23:00
价格:人均 25 元
太阳正盛,决定来吃一个滚烫砂锅,老话说得好,“以毒攻毒”(请勿模仿)。推开店门人却不少,空气混着辣油香和吸溜声。点了一份全家福砂锅,老板问“辣味正常吗?”,我说:“正常就行。”
pic/gflyoms0wfj.jpg
等餐间隙,老板告诉我说, 2000 年他们在幸福一街夜市摆摊,后来夜市关停,便把店开到这里,前后已有 25 个年头。“有顾客从谈恋爱的时候就来我这吃,现在带着娃儿来吃。”
来之前饺子推荐说:“他家砂锅一定得配卤鸡爪!”店里头有口锅,老板从锅里将鸡爪捞出来端上桌。鸡爪初尝没有辣意,只是香香糯糯,一嗦即脱骨,不一会儿,口腔里像着了火,有后劲儿!
pic/5ufhfrn00fr.jpg
pic/jyqn10csriv.jpg
pic/pme2qit15um.jpg
吃罢鸡爪,砂锅冒着滚烫热气上桌。在最上层飘着葱末,汤里咕噜着鸡肉块、鱿鱼卷、蟹足棒小段、鹌鹑蛋、豆皮、海带……堆成“小山尖”。
吃砂锅时最好放弃矜持,椒香麻辣每一层都跳跃在舌尖,辣意有些上头时,得不停擦汗。
pic/a4svmtfyx3g.jpg
头一回吃的朋友,建议强调微辣,如果觉得辣味不够,可以再加老板自制的辣椒面。若是不太能吃辣,而跟老板说“辣味正常”……那么,祝您好运。
pic/jqxwxrhkx3t.jpg
推荐点单:野蘑菇鸡肉炒米饭
时间:10:00-22:00
价格:人均 20 元
小店在友好商场的巷子里,在众多有名的美食之间也毫不逊色,一开就是 22 年。
pic/wyyeb03igci.jpg
老板陈姐是贵州安顺人,也是陈记米粉的创始人。“我到新疆快三十年咯,在新疆待习惯了,回老家回得也少。就连我们贵州米粉到了新疆,也‘变样儿’了。”陈姐说。
贵州米粉主打汤米粉,到了 80 年代贵州米粉来到新疆,才在融合变化中有了炒米粉。陈记米粉保留了贵州米粉的“粉”,坚持自制;在炒法儿和酱料上又融合了新疆人的口味。
pic/aegr3rqabbu.jpg
pic/nukvxsijpdp.jpg
pic/2gc4zpzmitl.jpg
起锅猛火爆炒是第一要义,酱料浓郁但不黏腻厚重,加上芹菜、油白菜和酸菜三种蔬菜,炒出的米粉更有家常味儿。
一份微辣鸡炒米粉,没有花招也不过辣,锅气十足。再打包一份她家特色的野蘑菇炒米粉带给朋友,看起来略显干瘪的野蘑菇,吃起来却很油润,还越嚼越香。
pic/00ssaqs0luf.jpg
“最初店内没这么大,小小一间就这么开起来了,也没想到能开这么多年。”陈姐一边说,一边想让我尝尝她正在吃的拌米粉。一碗之中,汇聚众多配菜,像极了贵州米粉和新疆人口味的“相亲相爱”。
pic/wtmw25jj2gi.jpg
推荐点单:紫菜包饭
时间:11:30-22:30
价格:人均 20 元
提到小吃,校门口的小店总不能错过。这里紧邻八十中,名副其实的“校园小店”,价格划算。
pic/euispy55xvq.jpg
店铺不大,却开了 21 年。店里几乎没有空桌位,食客前脚刚起身,后脚就有人占上座位。
停车耗了不少时间,天气闷热,耐心被蒸腾得所剩无几。
pic/nvds31ari45.jpg
pic/14ulnigdwhw.jpg
pic/yms14t4jcsz.jpg
本被热浪搅得心浮气躁,但当一碗带着冰块的冷面上桌,喝到汤的瞬间,就只有开心了。
汤汁的酸甜爽口直击灵魂,燥热减了大半。不过,面有些嚼得费劲儿,意外的是冷面里竟躺着一块西瓜。
pic/k3noe4uesb2.jpg
更推荐紫菜包饭,鱼皮和鱼籽口味双拼。软糯的饭团,一口一个,层次丰富且满足。
pic/dhidkp5ilnb.jpg
推荐点单:小白菜拌面
时间:12:00-21:30
价格:人均 25 元
深夜饥肠辘辘时,脑子里最先飘过的美食是什么?我会最先想到这家拌面小馆。
pic/c4s31sk03or.jpg
开了 10 年的老店,装修简单,菜品也简单。只有三种拌面,辣皮子羊肉、过油羊肉和小白菜羊肉。
但味道可不简单。为了保留羊肉拌面最原始的香味,店里坚持少油少调料的风格。
pic/adof2mp1ldg.jpg
pic/ur1gfet2h4o.jpg
pic/i0v45v4yz2k.jpg
炒菜只放盐和花椒,这种做法对食材很有要求,羊肉不能有膻气,菜得是新鲜的才好。
小白菜羊肉拌面是我的心头好。面条落进沸水,三起三伏后捞起,筋道中带着麦香。
pic/op3y3dy2kru.jpg
小白菜鲜嫩脆爽。羊肉炒得干香,嚼起来有淡淡的花椒味,有些记忆里“妈妈的味道”。
pic/c2lnakg3fa4.jpg
推荐点单:水煮肉片
时间:11:30-22:00
价格:人均 41 元
“吃点儿什么,选好了叫我。”说这话的人是老板曹姐,语速很快,字音也干脆利落。
pic/i4qihdhycwj.jpg
来之前,朋友悄悄给我说:“这家老板说话可能有点‘凶’,但菜是真好吃,实惠又地道。”
看向菜单,选了招牌的水煮肉片。端上桌后的分量着实让我一惊,满满一盆,光是看着、闻着就能感到那份鲜香麻辣。
pic/g4jerphwfnh.jpg
pic/gmqjg21abc4.jpg
pic/nznd0zn1k4b.jpg
极下饭的水煮肉片也有足量的米饭可以吃,一碗不够还能续。曹姐看我被辣得斯哈斯哈,给我递上一杯冰镇的酸梅汤。“中午饭点儿忙,我们很难有‘服务’。环境呢,如你所见就这条件,我们只能在菜上钻一钻,怎么炒得更好吃。”
店如其主,和曹姐直率的说话方式一样,炒出来的菜也不打花招。分量够足、味道够劲儿!友情提示:如果不是很能吃辣,建议水煮肉片选微辣足矣。
pic/dqplavzluzq.jpg
夏天还有树下的外摆区,周边上班族赶着饭点儿来,饭搭子们一起点几个菜,中午既吃饱了,又能吃好。
pic/dr2ogdoifsa.jpg
推荐点单:羊腿抓饭
时间:12:00-16:00
价格:人均 30 元
朋友推荐我说,“这家抓饭一段时间不吃就甚是想念。”但到了有些打退堂鼓。这家店,没!空!调!
pic/pk000nyjyyy.jpg
窄长的小店挤满人。我坐了不到一分钟就汗流浃背。可是人多,外卖小哥也多。冒着酷暑天也要吃的抓饭,究竟有什么不同?
店的最深处便是一口大锅,后厨小哥儿正一盘接一盘地盛着抓饭。没多久,羊腿抓饭闪着金光上桌。
pic/3voz1j3bwgp.jpg
pic/kwnkqiqlv3e.jpg
pic/vargont04t3.jpg
米粒颗颗分明,油润饱满。入口轻盈松散,带着恰到好处的香气。羊腿肉横在饭里,不用费力啃,勺子一碾就碎。
萝卜丝是固定搭配小菜,爽脆微酸,增添了风味。另配一份酸奶,解腻开胃。
pic/uvx4s2caxtg.jpg
确实没白跑,老板说,冬天还会有马肠子抓饭。
常听人说,食物是带有记忆的,我深以为然。
存在我记忆里的美食,是学生时期校门口的那家红油宽粉。虽然那家店又小、又破,但每当吃到那一口味道,便瞬间解了写作业的疲惫。
我原以为我只是爱吃红油宽粉,但那家店搬走后,却再也没有吃到过类似的味道。
现在的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究竟是什么样的滋味,能像老朋友般让人惦记?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那么,你的那份“舒服味道”又藏在哪里呢?欢迎评论区分享。
作者:许瑞娴、韩雨琪
图片:许瑞娴、韩雨琪
编辑:许瑞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