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地由来,跟老家在许昌县养马铺的宋代大儒有关
【宋代大儒靳裁之是养马铺人(上)】丈地由来,跟老家在许昌县养马铺的宋代大儒有关 ‖老家许昌
文‖杨明德
书稿《童年往事与养马铺》和乌达区政协文史资料《乌达与周边那些事儿》完稿后,我将书稿送到建安区(原许昌县)政协文史资料室,受到雷文举老师和韩晓民老师的热情接待。
当我侃侃而谈养马铺两千年来的轶事旧闻,不亦乐乎且沾沾自喜的时侯,韩晓民老师突然问我:你们蒋马(即养马铺)还有一位叫“靳裁之”的名人你写进去否?
原本以为,我已把养马铺的人文故事几乎全包罗进我的文章里了,忽听韩老师发问,我忽然记起贤侄杨书生曾说过明朝《许州志》记载有蒋马人靳裁之其人其事。苦于手头没有任何资料和道听途说这个人的轶闻,也就搁置起来了。今韩老师突然问起,我眼晴放光,赶紧问韩老师:可有这方面资料?韩老师拿出一沓子资料来,我赶紧将其中“靳裁之”之页内容拍照留影。因为这是写养马铺人文不可缺的素材啊!
资料记载,靳裁之的确是养马铺人(蒋马人)。我原以为三国时代曹操在养马铺训兵养马,留下诸多遗迹,他的重要谋士贾诩死后葬在养马铺土地上(此土地解放前是养马铺杨富荣家的田产);清代杨如耀曾高中“解元”,死后葬在养马铺杨氏祖坟。两千年来在养马铺这块土地上出过不少名人轶事轶闻我尽我所知,已尽收入拙作中。岂料宋代大儒靳裁之也是养马铺可歌可泣的人物,要写养马铺是不可丢掉的素材,况且他还是许昌十二贤士之一啊!
全文抄录建安区文史资料第56节,靳裁之段:
靳裁之(生卒年不详),许州长社县(今建安区)城北人(长社县治所在许昌长葛县老城)。北宋神宗、哲宗时大儒,学者、经学家,累官至太学博士(太学博士,古代学官名。汉、晋置正六品,宋、金置正七品,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改为国子监讲置,为从八品。太学博士作为古代学官,其设置和职责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但都承担着传授儒家经典,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职责)。
靳裁之自幼学习伊、洛程氏理学,并一生潜心研究,还精通儒家学说,在《靳氏家谱》中有副对联“学崇伊洛,功著攀麟”,上联用典指的就是靳裁之。
北宋大学问家胡安国曾拜他为师。据《宋史·儒林传》记载:“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顾之友朱长友及颍川靳裁之为师,裁之与论经史大意,深奇重之。三试以礼部,中绍圣四年进士第。”
靳裁之对读书人人品品评非常有名:“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后来朱熹注释《论语》就曾引用他的这句话。靳裁之鄙视功名利禄,乐于培养人才。他讲学深入浅出,剖析透彻,指导有方,深受士子赞扬。他教育学生读书要有明确目的,要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为首要任务,不能为求功名取富贵而读书。
靳裁之晚年在老家许州城北二十里处设帐讲学,传道授业。前来求学的人很多,小商小贩跟进,大家定居下来,便成了一个村庄,此地为“设帐讲学之地”,村子叫“帐地”。后人为书写方便,经常把“帐地”写成“丈地”。丈地村今隶属许昌市建安区苏桥镇,以“丈地羊肉汤”闻名。
靳裁之讲学之余,乐于著述,主要著作有《经说》《史评》《德谈家训》《蜀汉本末》《理学正宗》《礼经葬制》等。)
读完靳裁之资料章节,我又打开网络查“靳裁之”。网载:靳裁之,男,汉族,宋代颍川郡人(今河南许昌县尚集镇蒋马村人),宋代儒家学者。
尝闻西洛程先生之学,胡安国入太学,以靳裁之为师,由是学问益疆、识致日明。裁之尝言: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安国子寅闻其言而引之曰:志于富贵则孔子所谓鄙夫也。朱子注论语亦尝取之。
靳裁之精通儒家学说,学宗二程,曾为南宋经学家胡安国的老师。于城北二十里没帐讲学(设帐讲学之地,时称帐地,今为河南许昌县丈地村),名闻中州。(此条参见明嘉靖《许州志》)
我又查靳裁之简介,是这样介绍的:
(1)朝代与籍贯:宋代颍川郡人,今河南省许昌尚集镇蒋马人,汉族。
(2)学派与师承:学宗二程(程颢 程颐)之学,精通儒家学说,学宗伊洛学派。
(3)教育贡献:在城北设帐讲学(今河南许昌丈地村),名闻中州。曾为南宋经学家胡安国之老师,胡安国因师从其学而“学问益疆、识致日明”。
(4)思想主张:提出士人三品说,强调“志于道德功名不足以累其心。”此论调被胡安国之子胡寅及朱熹注《论语》时引用。
(5)历史评价:明代《许州志》及现代姓氏文献记载其事迹,列为许昌十二贤士之一。
又网络得之靳裁之提出的“士之品大概有三”是对士人品的经典分类,其核心观点及相关思想背景如下:
(一)士人品格的三种层次
志于道德者。以道德修养为根本追求,功名利禄无法动摇其心志,此类人士超越世俗功利,专注于精神境界的提升。
志于功名者。追求建功立业,但能抵御富贵诱惑,不为物质利益所累,其目标在于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抱负。
志于富贵者。仅以财富权位为目标,为达目的往往不择手段,(即“无所不至”),此类人被孔子贬诉为鄙夫,因其贪婪无度,患得患失。
【未完待续,明天请继续欣赏“宋代大儒靳裁之是养马铺人(下)”的精彩内容】
另:当年的美好时光哪去了?那些曾经影响我们生活的风物为何慢慢无影无踪?为留住更多渐行渐远的消逝的老建筑、老寨、歌谣、现象、老行当、童年游戏等,“老家许昌”汇编了资料《消逝的风物》,希望留住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记忆。该资料长约29厘米,宽约21厘米,厚3厘米,重约3.2斤,50余万字,496页,全彩印刷。数量不多,欢迎留言咨询……
【作者简介】杨明德,1953年9月生于河南许昌,汉族,大专学历。1979年前在原籍读书,曾任民办教师。1979年至1989年在内蒙古乌达从事个体经营,1990年至2007年创办乌达丛柳造纸厂任厂长,期间曾任乌达工商联副会长及巴音赛分会副会长,乌达区政协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第四、五届政协常委。1999年加入民革,曾任常务副主委。本人爱好书画及文学,系乌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乌达书画院院士。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