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东部五县划归辽宁:一场影响深远的战略布局
宋东泽/文在新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中,1955年热河省的撤销是一项重大事件。1955年7月30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热河省。热河省撤销后,其辖区被一分为三,分别并入河北、辽宁和内蒙古。具体情况如下:将所属承德、围场、隆化、丰宁、滦平、平泉、青龙、兴隆八县和承德市划归河北省,设承德专区。将赤峰、宁城、乌丹三县和敖汉旗、喀喇沁旗和翁牛特蒙古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将朝阳、建平、凌源、建昌、北票五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地理、经济战略考量。
历史看,热河、察哈尔、绥远地处蒙古高原南缘,是保卫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被称为“京畿屏障”和“北方门户”。热河扼守东北通往华北的要道,察哈尔是蒙古草原通往北京的正面防线,绥远是抵御来自西北方向威胁的前沿。三地均在1914年设立特别区,1928 年正式建省。通常称为“塞外三省”或“华北边疆三省”,主要是为了巩固北方边防、有效治理边疆地区,并应对当时复杂的内外局势。
热河、察哈尔、绥远是民国时期 “屯垦戍边” 和 “改土归流” 政策的产物,带有较强的同化和直接管辖色彩。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外部环境逐渐稳定,这些省份的战略缓冲意义大幅降低。过于繁杂的行政区划不利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与行政管理。同时原有的省界割裂了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经济联系。撤销三省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草原、矿产等资源,发展畜牧业、重工业,服务于全国的工业化建设。合并行政区域,减少了管理层级和行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还可以极大地巩固民族团结,稳定北方边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1952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议,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将察哈尔省的察南、察北两专区的16个县和张家口、宣化两市划归河北省后,设立张家口专区。张家口市、宣化市为省辖市。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将绥远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的决定》。这是中国历史上以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精神解决民族问题的重大措施,是内蒙古自治区,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进一步解决民族问题,推进国家建设事业的正确的、必要的措施,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先例,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团结事业。
热河省面积约17万多平方公里,却仅有600多万人口,人口密度较低,行政资源相对分散。以物资交流来说,全省的市场历史上是分割的不是完整的,东部各县主要依附辽宁省的锦州;西南部各县则与河北,特别是京、津、唐联系较多;北部各县(旗)与内蒙联系密切。再以生产来说,全省主要是农业生产,并且是农、林、畜牧和山区生产相结合,地区差别性很显著。热东各县主要是产棉区,与辽宁省锦州周围各县基本相似。热河矿山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一千六百多处,其中许多是有开采价值的重要矿山,国家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项目有:新建寿王坟铜矿、热河铁矿厂、元宝山煤矿、鹰手营子煤矿,扩建北票煤矿,这些矿山的建设与辽宁关系密切,如寿王坟铜矿冶炼厂准备设于沈阳;元宝山煤矿所产煤炭可供应给锦州石油厂作原料;朝阳锰铳已由辽宁鞍山钢铁公司经营;锦西杨杖子钥矿矿脉主要在热河建昌;建昌铅锌矿也由东北钻探队勘探。根据以上特点,热河维持省的单独建制,是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如将省建制撤销,东部各县和西南部各县划归辽宁省,北部各县划归内蒙,这样对经济发展和物资交流上是极为有利的。
1955年4月27日,热河省委关于撤销热河省建制的建议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到:“东部五县(朝阳、北票、建平、建昌、喀左旗) 与锦州靠近,经济联系密切,应划归辽宁省。”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出决议,从1956年1月1日起,撤销热河省建制,并将原热河省管辖的朝阳、建平、凌源、建昌、北票五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
辽宁在当时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具有较高的工业发展水平和完善的工业体系,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将热河东部五县划归辽宁,有助于整合资源,强化辽宁在国家工业布局中的核心地位,使辽宁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发展。
从地理位置来看,热河东部五县与辽宁天然相连。五县地处辽宁西部,与辽宁其他地区在地形地貌上具有连贯性,多为山地、丘陵过渡地带,自然地理特征相似,有利于区域内部的资源整合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例如,五县丰富的矿产资源与辽宁原本的工业基础相匹配,划归辽宁后,便于统一规划开发,减少因行政区划造成的资源开发阻碍。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整合也是重要因素。这五县的交通线与辽宁的交通体系能够自然衔接,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交通联系,促进人员、物资的流通。京哈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在这一区域纵横交错,将五县与辽宁其他地区紧密连接,进一步强化了辽宁在东北地区交通枢纽的地位,有利于加强东北与华北地区的联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辽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链,尤其在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等重工业领域优势显著。而热河东部五县拥有丰富的农业、畜牧和矿产资源,像朝阳县、建平县等地农业基础较好,粮食、畜牧产品丰富;建昌县、凌源县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将五县划归辽宁,能够实现资源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一方面,五县的农产品可保障辽宁工业城市的物资供应,矿产资源则为辽宁的工业发展提供重要原料支撑;另一方面,辽宁的工业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可以助力五县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热河东部五县划归辽宁,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国家基于政治、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后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对辽宁的发展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续区域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