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能不打就不打?回看新中国历史,几乎没有一场战争是“能打”的
话说回来,中国人打仗向来不喜欢硬碰硬,这点从老祖宗孙武那儿就看出来了。孙武是春秋时期齐国人,大概生于公元前545年左右,死于前470年。他出身贵族,早年混迹齐国,后来跑到吴国去,给吴王阖闾献了十三篇兵书。
这书后来叫《孙子兵法》,里面最出名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说法。啥意思呢?就是说最好的打法是不用真刀真枪干,就能让对方服软。全胜才是上策,破敌次之。孙武强调,战争是国家大事,得仔细掂量,关系生死存亡。打仗前要算庙算,比实力、比天时地利人和。要是算下来胜算不大,就别逞强。孙武自己帮吴王打过楚国,在柏举战役中,用谋略避开硬拼,分散敌军注意力,然后侧翼突击,占了大便宜。吴军就这样扩张了地盘。孙武的思想影响了好几千年,中国人后来处理军事事儿,总爱先想办法外交解决,或者威慑为主,不到万不得已不开打。新中国成立后,这套思路也延续下来了,国家从没主动挑事儿,但外部压力一大堆,总有那么几次不得不应战。那些仗,看起来条件都不咋地,装备落后、经济刚起步,对手还强悍,可就是得打,因为退一步就没了底线。
先说抗美援朝那场仗吧。新中国1949年刚成立,国内还乱着呢,工业基础薄弱,军队刚从内战出来,武器多是缴获的杂牌货。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北边推进到汉城,眼看要统一半岛了。美国坐不住了,派兵干涉,联合国军名义下,以美军为主,坦克飞机大炮全上阵。南边反扑,一路打到鸭绿江边上,威胁中国东北安全。
东北是新中国工业心脏,丢不起。美国还轰炸中国边境,飞机飞过鸭绿江扔炸弹。中国当时经济恢复期,粮食短缺,国际上被西方封锁,苏联援助有限。志愿军装备远不如美军,美军有重型坦克、喷气机、舰炮支援,中国这边步枪手榴弹为主,补给靠肩扛。时间点也敏感,冷战刚起,美苏对峙,中国夹在中间。要是让美国在鸭绿江边站稳脚,东北就暴露了,国家安全成问题。中国多次警告无效,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跨江入朝。第一仗在云山,志愿军设伏打美骑兵师,缴获不少装备。接着长津湖战役,1950年11月底,美陆战一师被围,零下40度天气,志愿军冻伤严重,但坚持包围,美军突围损失惨重。上甘岭1952年10月,美军炮火猛烈,志愿军守住阵地,反复拉锯。
仗打了三年,到1953年7月27日签停战协定。中国付出几十万伤亡,但拖住了联合国军,美国第一次没赢就签字。结果呢?中国国际地位上去了,西方国家开始接触,英国1954年建代办级关系,封锁松动。中国从此在东亚站稳脚跟,避免了更多干涉。这仗看起来不能打,实力差距大,但不打不行,关乎家门口安全。
再看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这事儿发生在1962年。背景是印度继承英国殖民遗留,1950年后不断蚕食中国边境土地。西藏1959年平叛后,印度公开索要东段9万平方公里、西段3万多平方公里土地,无视中国主权。中国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1959到1961年,自然灾害导致粮食短缺,全国温饱都成问题。
外交上,美国继续封锁,苏联关系恶化,撤走专家,还在蒙古驻军威胁。中国内忧外患,军队补给困难,高原作战后勤更难。印度仗着英国留下的装备,加上美国援助,自信满满,在边境设据点,1962年10月开始进攻中国哨所。中国边防部队忍让多次,但印度得寸进尺,声称要清除中国军队。1962年10月20日,中国发起反击,东段克节朗方向,中国军队推进,击溃印军。西段瓦弄,11月16日反击,印军防线崩盘。中国一个月内俘虏击毙8000多印军,缴获武器一大堆。仗打到11月21日,中国单方面停火,撤回1959年实际控制线。印度军队当时有英国步枪、美国援助的飞机,但高原适应差,指挥混乱。
中国军队虽装备一般,但熟悉地形,机动性强。这仗为什么不能打?国家经济低谷,外交孤立,对手有外部支持。但不打不行,主权红线碰不得,印度蚕食下去,边境就没了稳定。结果,中国展示了实力,国际上没人敢小看,维护了领土完整,避免了长期摩擦。
最后说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的事儿。新中国改革开放刚起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完,经济恢复关键期。越南1975年统一后,转向扩张,侵占柬埔寨,还在中越边境挑事儿,1978年就开始袭击云南广西,杀伤边民。中国警告多次无效。越南背后有苏联撑腰,签了条约,苏联军力强大,谁知道会不会下场。中国军队当时现代化刚开始,装备不如苏联援助的越南。时间点敏感,改革开放伊始,打仗花钱多,拖长了经济受影响。
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起反击,炮兵先轰,步兵坦克跟进。高平方向,越军防线被破,中国军队拿下多个战役。谅山战役,2月27日,重炮覆盖,越军溃败。中国一个月内摧毁越北工业和交通,3月16日全撤回。越南军队有苏联武器,丛林战经验丰富,但中国火力集中,推进快。为什么不能打?经济转型期,苏联阴影大,战争成本高。但不打不行,越南侵犯主权,边境不安定,民生受扰。结果,中国打出威风,越北重建难,此后周边国家军事上谨慎多了,没人敢轻易挑衅,像菲律宾日本在南海岛礁上,也没真动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