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 07:21

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极为丰富,尤其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青瓷文化、吴越唐宋文物等为特色。其馆区分为孤山馆区(更偏重历史文物、古典精致)和之江馆区(新馆,更现代化,展陈空间大)。
1. 良渚文化玉琮王年代: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出土地点: 杭州余杭反山12号墓馆区: 之江馆区简介: 这是目前已发现的体量最大、雕琢最精美、品相最佳的玉琮,堪称“琮王”。器形外方内圆,中间有对钻圆孔,象征“天圆地方”。四面竖槽内刻有八个完整的神人兽面纹,纹饰细密如发丝,展现了良渚文化极高的玉雕技艺和神秘的精神信仰。

2. 春秋伎乐铜屋年代: 春秋出土地点: 绍兴坡塘306号墓馆区: 之江馆区简介: 这是一件罕见的青铜房屋模型。屋内跪坐六人,作演奏状,分操鼓、琴、笙等乐器,生动再现了春秋时期越地宫廷的伎乐场景。它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建筑史和越国文明的无价之宝。

3. 五代吴越国纯银阿育王塔年代: 五代吴越国出土地点: 杭州雷峰塔天宫馆区: 孤山馆区简介: 此塔为吴越国王钱俶供奉,通体由纯银捶揲成型,鎏金装饰。塔身四周镂刻佛本生故事,精美绝伦。塔内曾供奉有“佛螺髻发”舍利,是吴越国崇佛历史和金银工艺巅峰水平的见证。

4.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年代: 元代馆区: 之江馆区(为保护文物,非永久展出,需关注特展信息)简介: 黄公望是“元四家”之首,《富春山居图》是其传世代表作,被誉为“画中之兰亭”。该画在清代遭火焚,断为两段。前段《剩山图》藏于浙博,后段《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卷合璧展出是艺术界的盛事。

5. 北宋泥塑彩绘观音立像年代: 北宋出土地点: 温州白象塔馆区: 之江馆区简介: 这尊观音像面容慈祥丰满,衣纹流畅飘逸,彩绘虽历经千年仍依稀可见。其写实、优雅、生动的艺术风格,完全符合宋代审美,是中国古代泥塑艺术的巅峰之作,有“东方维纳斯”之美誉。

6. 唐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年代: 唐代制作者: 雷威(唐代制琴世家“雷氏”高手)馆区: 之江馆区简介: 此琴为“唐琴”中的极品,音色绝佳,被古琴界视为神器。琴背有“彩凤鸣岐”的铭文,造型古朴,历经千年仍能正常弹奏,是中国古代乐器制作工艺和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7. 元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年代: 元代馆区: 孤山馆区简介: 这件文房用具设计成一小舟形状,舱内有人物,船夫作取帽状,巧妙地将注水口置于帽内。器身满施粉青釉,釉色莹润如玉。它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代表了元代龙泉窑青瓷的最高工艺水平和非凡创造力。

8.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年代: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出土地点: 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馆区: 之江馆区简介: 这件器物是河姆渡文化的标志性文物。正面刻有对称的双鸟,拱卫着中心象征太阳的火焰纹,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太阳和鸟的崇拜。其构图对称和谐,雕刻技艺精湛,是中国早期工艺美术的瑰宝。

9. 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年代: 战国馆区: 之江馆区简介: 此剑为越王勾践之子者旨於睗的佩剑。虽历经2400余年,但剑身毫无锈蚀,寒光逼人,锋利依旧。剑鞘保存完好,装饰华丽,体现了吴越地区当时冠绝天下的铸剑技术。

10. 清末民初宁波“万工轿”年代: 清末民初馆区: 之江馆区简介: 这顶花轿采用朱金漆木雕工艺,耗费近一万工时制成,故称“万工轿”。轿上雕有数百个吉庆人物和戏剧场景,极尽奢华精巧,是宁波传统工艺“三金”(金银彩绣、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的集大成者,展现了浙东地区的婚嫁习俗和民间艺术的极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