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 10:09

1983年,花一百元能买多少东西?那年我们满载而归回家过年

民办教师升官记57两个月后,马上快过年了,父亲也终于在腊月二十五左右出了院,在人的搀扶下,可以勉强走一段路。渭阳城里,已经张灯结彩,有了过年的氛围。
父亲在我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在大街上。街上很热闹,有卖对联的,书法家在案头挥毫不停,还有卖衣服的,卖各种吃食的,平时市里面相对人还不多。到了过年前。附近的乡镇都到市里面来买东西,或者来进货,人头攒动,摩肩擦踵,好不热闹。
我带着父母先去吃了一碗扯面,吃的浑身热腾腾的,然后再到集市上买了一些东西,给父母和爷爷每人买了一件新衣服。随后,又买了一些过年的时候必须用到的东西,提了两大化肥袋子。市里面的东西多,也要比乡里面稍微贵一点点,不过有的东西还更便宜。算下来我买了这两大袋东西,最后总共花了100元。不过,当时的100元也值不少钱了。
来到路口,我们等班车,那年头班车很少,每天只有一趟去隔壁市的班车,刚好经过我们那里。等了大半个小时。才看到班车上面人已经坐满了,我们只好硬挤了上去。车票钱是每人3毛钱。
车上特别挤,我害怕父亲被击伤。就一个一个人地请求坐的人让个座。好在有一位善良的大哥一听我父亲刚住过院,做过手术,就非常热心的让了座儿,让父亲坐下。摇摇晃晃两个小时,才来到龙山镇。
在市里面整整待了一个月时间,恍如隔世的感觉。我的心里呼喊着,龙山镇,我回来了。这一趟去市里面。经历了好几件事情,也认识了不同的人,最重要的是让我见了世面,还跟陆老师重逢,让我收获很大。

从龙山镇到我们张家庄有10多里山路,这就很麻烦了,那时候没有电话,也不可能打电话让村里人来帮忙。如果父亲身体健康还好,现在他走不了路,就更加麻烦。冰天雪地的,的确不好爬山。我只好让他们在老刘家的磨面坊先坐下休息,我自己先回家里去,叫几个亲房家的堂兄堂弟来帮忙。
我给了付某10块钱,让他们先从镇上的面馆里吃顿饭,我自己背着一个化肥袋,就朝家里走去。
马上快过年了,山路上满是积雪,漫山遍野都银装素裹,很壮观。风在耳畔呼啸的吹着,我每一步走的都走的小心翼翼,生怕被滑倒。住在山山沟里面,的确很不方便。这一刻我回首望着山下的镇政府所在地这里地势平缓,即使遇到下雨下雪,也不会太难走,交通也便利,的确要比沟里面条件好的多。因此,当时也有很多人,嫁女儿就要嫁到平川里面的村庄,而不嫁到深沟里面,还是很有道理的。
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终于回到家里。爷爷拄着拐杖,苦巴巴的坐在巷道瞅着,我想,他肯定是在等着我们回家。
爷,我回来了!我远远的喊了一声。
是二娃吗?爷爷疑惑的问道。他60多了,眼神儿没以前好了。
是我爷爷。
你爹妈呢?
他们还在龙山呢,我先回来叫几个人,去把爹抬回家。
好,太好了,赶紧回家过年。爷爷咳嗽了两声,高兴的说道。去把老大老二家的几个兔崽子都叫上,让他们去帮忙!
放下东西,我就赶紧去大伯二伯家里,让他们帮忙。
二伯一听我们回来了,高兴的说,走,咱们一起去。你去张有明家借一个单架,到时候好抬你爹。
张有明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村里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都会让他看病。他家也有个担架,方便抬附近村里的伤员。
借了单价,我和五六个堂兄弟,还有二伯,8个人浩浩荡荡的朝山下走去。看到身边有这么多亲人帮忙,我的心里如沐春风。那个年头,村儿里面房头大的人家,不管干什么心里都踏实。
到了山下,我们接上父母,将父亲抬在单架上,轻轻松松就回到了家里。父亲在炕上头休息,我和母亲忙着收拾家务。一年几天,妈的,晕头转向。眼看着,马上就到腊月三十了。
腊月二十九,我还跟村里人一起去山下的龙山镇买了一些过年要用的肉菜。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现在和家人在一起等待着过年。可是,我的心里却闪出了一个身影。
过年了,不知道她在什么地方?过得怎样?
(未完待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983年,花一百元能买多少东西?那年我们满载而归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