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 12:50

金银今犹在 易水古难平“易水寒光——易县大北城宋辽金银器窖藏展”武汉博物馆年度重磅大展

记者马艳,通讯员屈征
一个微高于成人膝盖,腹部较鼓,小底大口类似常见腌菜缸的陶瓮(高45厘米,口径25.3厘米,底径14.5厘米,最大腹径39厘米的陶瓮),可以装下什么?成套的银制酒器、85件银碟;百余件成对(套)金、银饰品;五十两银铤18件、金叶181片;金银、玉、水晶、琥珀200余件……1986年,河北易县高陌乡大北城村民在日常耕作中无意间的发现,让这个宋辽时期的“私人窖藏”重见天日。
2025年9月27日,武汉博物馆将推出年度重磅大展“易水寒光——易县大北城宋辽金银器窖藏展”,带您一同“穿越”回宋辽时代,亲历这场藏宝行动!




在考古学上,窖藏是在突发事变过程中,人们为保存物资,特意将其盛装在金属、陶瓷等材质的瓮罐中掘地埋藏的方式。目前,我国多地发现的宋代金银器窖藏,主要为宋辽、宋金、宋元战争中富家大贾、官宦人家匆忙掩埋而遗存下来的。易县地处宋辽边境,宋、辽对峙时期,长期属辽、短期归宋,后又归金。这批由太平岁月辉煌厅堂转入幽暗地下沉埋的财富,应该就和这十来年间的战乱纷争、风云变幻相关。河北易县窖藏的发现提供了诸多史实,同时带来了许多谜团:这瓮宝贝埋藏地是属于北宋还是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掩埋了这瓮宝贝?他后来发生了什么没有回来取走它们?为什么这些器物既有辽代北方草原民族特质,又充满北宋温婉典雅气韵?
本次展览将有400余件展品展出,其中,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更达360余件,质地丰富,涵盖有金、银、玉、水晶、琥珀、陶等多品类。展品工艺精湛,形制精美,汇集了錾刻、捶揲、鎏金、焊接等工艺,其中金覆盂形器、满池娇纹金梳、金穿玉摩竭戏珠耳环等,更呈现了古代工匠精湛高超的技艺。
展览分为馔器、货币、饰品、杂件四个部分,从生活、经济等多个方面反映宋辽时代风云变幻时局下的交往融合和宋朝显贵风雅精致的独特气质:
银盘玉露盏——馔器。馔器,即筵席用器。北宋空前繁荣的商品经济为宴饮文化中高档金银馔器的使用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此时,贵重馔器的使用甚至普及到了市民阶层,各类器具一应俱全,样式繁多。易县大北城窖藏中的金银酒器,包括注碗、盘盂、酒盏、银碟等,形制与纹饰彼此呼应,据专家推测应为成套使用。
流泉锁云关——货币。易县大北城窖藏中有18件银铤和181枚金叶,其上錾刻的铭文和墨书文字承载了财富价值与历史信息,意义重大。其中,18件银铤皆为五十两大铤(实测重量在1969-2036克之间,唐代以来,大约40克为一两),将已知中国境内出土的北宋银铤数量增加了近一倍,其上发现的戳记信息,透露出每块银铤的制作、交易、检验、用途等环节,为研究北宋银铤、货币与经济,提供了大量原始实物资料。
花簪坠金缕——饰品。易县大北城窖藏中出土的钗、簪、梳、耳环、钏镯、带具等饰物多成对或成套出现,造型与纹饰丰富多样,除传统的龙纹、螭虎纹外,多选取清新且富有生活气息的物象,如瓜瓞、荷叶、荔枝等,以表现丰盈谐美的情致。
丰禄桂香陌——杂件。窖藏中部分器物难以归类或用途不明,例如铜印、银叶、银条、荷叶形金饰片等。其中金覆盂形器为目前仅见,十分精致珍贵;镂空五佛金冠能将观者引入窖藏者的精神世界;水晶、玉石、琥珀等饰品,则进一步体现其多元的审美趣味。
除易县窖藏展品外,为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宋辽珍宝,武汉博物馆精心遴选了一批同时代的珍贵馆藏文物参与展出。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宋《奇峰楼阁图》为建馆以来首次对外展出。此幅珍贵的宋代绘画作品中远山若隐若现,山峰俊俏突兀,宫阙楼阁掩映于山林之中。宋代距今已近千年,中间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和时局动荡,大量画作损毁或流失,目前存世量极少。
为便于观众更好欣赏展览,武汉博物馆除每周安排专家导览外,将与百万粉丝文博大V、浙江文旅宣推官、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宝藏猎人董臻”深度合作。董臻老师将亲临展厅为观众开展多场公共导览(国庆假期安排有多场),还为展览定制了专属的全伴随导览。观众可以在手机上通过详细的讲解视频,了解文物的重要看点、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及窖藏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此外,知名文物科普短视频账号“言物许”,将围绕易水寒光展推出系列科普短视频,以专业而生动的方式向公众深度解读展览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内涵。
本次展览与蒜鸟家族联合创造了专属文创——一只可爱又吸“金”的金簪蒜鸟。它灵感取自于展出的一枝金凤银簪,可以又娇又嗔的讲:“蒜鸟,蛮裹金~”(武汉方言的谐音),意为:帮你把财运都“裹”来。
本次展览为收费展,购票详情见武汉博物馆网站、微信、微博、小红书官方账号。近千年窖藏重现,梦华录旧物归来,这个国庆节在武汉博物馆与古代金银宝藏来个亲密约会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银今犹在 易水古难平“易水寒光——易县大北城宋辽金银器窖藏展”武汉博物馆年度重磅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