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灭韩信3族后,将其3岁幼子送给南越王,如今已繁衍一岭南大族
在山西、陕西、江苏的韩信墓祠门前,都写有一副对联,上联为“生死一知己”,下联为“存亡两妇人”。这副对联只有十个字,但是却讲出了韩信的两次重生,两次濒死。
而在这四次事件中,萧何出场了三次,后来更是亲自带兵夷了韩信的三族。
萧何真就这么狠心?
第一次重生与濒死在参军之前,韩信是一个非常胆小的“侠客”。
叫他侠客是因为他总是带着一把剑,说他胆小是因为人们从来没见过这把剑出鞘的模样。
当时韩信他们村有一群无所事事之人,他们到处惹是生非,但是也没人敢招惹他们。
有一天,这群人遇到了出门的韩信,他们看韩信带着一把剑很威风,于是就过来故意找茬,想逼韩信出剑。
有个胆子大的屠夫走上前来对韩信说:“你要是个爷们,就拔剑砍死我,要不然你就从我胯下钻过去吧!”众人都围在旁边看热闹,都想看看韩信作何反应。
如果韩信是个一般人,这个屠户肯定不敢这样说话,因为一般人遇到这样的事,肯定会拔出剑来反击。
就算砍不死这家伙,也得给他留下几道伤疤。
可是韩信不是一般人,他的胆小已经刻进了骨子里,他不敢拔剑,只好趴在地上,从人家两腿之间爬了过去。
从此之后,人们更加确信,这个韩信就是个胆小鬼。韩信不光是个胆小鬼,他还是个穷鬼,家里时常揭不开锅。
家里没有饭吃的时候,韩信就会去河边钓鱼,但是钓鱼并不稳定,有时候韩信钓半天也钓不上一条鱼,他只好饿肚子。
这天中午,半天没钓到鱼的韩信饿得头昏眼花,他昨天就没吃饭,所以今天一大早就来钓鱼。结果在这里聚精会神地钓了一上午,还是没饭吃。
就在韩信即将饿死的时候,在旁边洗衣服的老婆婆发现了他,老婆婆将自己的午饭给了韩信,韩信这才活了下来。
从此之后,韩信天天来这里钓鱼,老婆婆也天天给他带饭。就这么白吃白喝半个月之后,韩信十分感动,他发誓自己将来一定会报答老婆婆。
但是他说完这话之后,老婆婆却生气了,她告诉韩信:“我知道你养活不了你自己,所以才可怜你,给你饭吃,难道我是为了报答吗?”
韩信被老婆婆训斥后,心里五味杂陈,他现在的样子,就跟一个乞丐没什么区别。
就连一个老婆婆都不对他抱什么希望,令韩信大受打击。
为了不让老婆婆看扁自己,韩信第二天就跑出去当了兵,加入了项家军。
第二次重生韩信参军之后,先是跟着项梁打仗的,但是项梁被秦军打败了,韩信只好又去投奔项羽。
但是项羽刚愎自用,根本不打算听韩信的建议,更不打算重用韩信,于是韩信又去投奔了刘邦。
但是到了刘邦那里后,韩信依然只是个看管仓库的小官。
而且韩信不光是小官,他还是个犯了事的小官。
跟韩信一起投奔汉军的几个人中,有人犯了事,导致韩信也要被连坐杀头。
等刽子手打算对韩信行刑时,他朝着监斩官夏侯婴大喊:“看来汉王是不打算得到天下了,居然连投奔他的壮士也要处斩!”
夏侯婴见他不凡,于是便留了他一命,让他近前详谈。
这不谈不知道,一谈吓一跳,夏侯婴与韩信谈完之后,马上就去找刘邦,声称自己发现了一位大将之才。
但是刘邦对夏侯婴的建议不屑一顾,他觉得夏侯婴就是一个莽夫,哪里识得什么叫大将之才。
夏侯婴见刘邦不信自己,只好又将此事告诉了萧何,让萧何去验一验韩信。
萧何本来也不信,但是等他测试过韩信之后,这才知道韩信的厉害。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萧何天天来找韩信说话,对韩信的才华十分佩服。
虽说萧何认为韩信有才,但是管事的还是刘邦。
韩信在汉军营中待了些日子之后,认为刘邦也跟项羽一样傲慢,于是便趁着夜色离开了刘邦。正巧萧何来找韩信谈话,发现韩信已经不在了。
萧何知道,不管韩信是回老家还是投奔别人,对己方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因此他顾不上跟刘邦禀报,就骑上马去追韩信了。
三更时分,萧何终于追上了韩信,并且答应韩信一定会重用他,这才将韩信劝了回来。
两人回来之后,萧何直接就去了刘邦的营帐,在刘邦面前好好地夸奖了韩信一番,甚至称赞韩信为“国士无双”。
刘邦见萧何如此看重此人,于是便遂了他的愿,让韩信当了大将军。
最后的死亡韩信被任命为大将军之后,先是让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后又“出定三秦”,给刘邦打下了基础。
若没有韩信,刘邦是不可能打得过项羽的,首先在武力上刘邦肯定不是项羽的对手,没有人是项羽的对手。
打是打不过的,如果策略上再不能胜过项羽,那就真没得玩了。
韩信的出现,成功地让刘邦在策略方面超过了项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但是在胜利到来之后,韩信对于刘邦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得到了验证。
但是韩信一开始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他觉得自己立了这么大功劳,而且还与刘邦亲如兄弟,刘邦再怎么说也不会对他下手的。
结果刘邦确实没下手,他让自己媳妇出的手。刘邦出征陈豨期间,吕后得到“消息”,说韩信要趁机造反。
吕雉被吓了一跳,急忙召萧何来商议此事。萧何也不知道这个消息的真假,但是他“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于是他当即就以举办庆功宴为理由,将韩信请到了刘邦的后宫之中。
韩信心里没鬼,只带了一个小童前来,但是萧何和吕后不讲武德,在宫中安排了武士。
韩信虽然是名将,但是要他手无寸铁面对一群披甲武士,一样是毫无胜算,韩信就这么死在了后宫之中。
韩信死后,为了防止他的家人叛乱,萧何当即领着几百名士兵包围了韩信的家,将韩信一家老小全部杀害。
按理来说,韩信一家一个活下来的都没有,各种史书上也都记载着韩信无后。
但是在广西京兆堂的《韦氏族谱》的记载中,却与史书截然不同。
当初萧何包围韩信的府邸后,找到了韩信的幼子。
萧何不忍心让这位功臣无后,于是便让韩信的门客萧美、蒯彻将孩子藏了起来。
《韦氏族谱》中记载,萧何看到韩信之子后,自知他不可能在吕后的魔爪中活下来,于是便安排萧美将这个孩子送去南越王赵佗那里。
赵佗很尊敬韩信,所以他愿意收养这个孩子,但是为了隐藏这个孩子的身份,就取了“韩”字的半边,也就是“韦”为姓,这便是岭南韦氏的起源。
pic/smbp102awaw.jpg
时至今日,这个故事的真假已经无法验证,就连韩信的死也是疑点重重。
但我们能确定的是,韩信真的从一个人人欺负,人人都看不起的胆小鬼,成长为了威震天下、流传千古的“兵仙”。
韩信身上的某些特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