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 12:51

当年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隧道国庆开通试运行,意义何在?


夹金山隧道建成通车对351国道沿线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意义

一、彻底终结“冬季封山”困境,实现“全年畅行”,成为沿线11万藏汉群众的“民生桥”“致富桥”“连心桥”。

夹金山隧道(全长10.07公里,主洞9.35公里)于2025年9月28日建成,10月1日试运行,将原翻越夹金山的1小时车程缩短至10分钟,彻底解决了沿线11万群众“冬季3个月冰雪封山无法通行”的世代难题。

这一工程不仅实现了“天堑变通途”的历史跨越,更从安全出行、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传承等多维度,为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二、具体意义解析:从“生存需求”到“发展需求”的全方位提升

1. 安全出行:告别“生死考验”,实现“全年无忧”。

夹金山主峰海拔4930米,原道路弯多、坡陡、路窄,冬季积雪期长达3个月,路面结冰、能见度低,翻山需“小心翼翼”,甚至“冒生命危险”。
据硗碛藏族乡村民回忆,过去翻山“常有人把车开下堡坎”“受伤后因封路无法及时就医”。
隧道建成后,10分钟穿越雪山,彻底消除了冰雪路面的安全隐患,让群众“想走就走”,不再受“天气限制”。

例如,小金县达维镇夹金村村民刘华青(红军后代)常年在垭口卖土特产,过去“遇极端天气积雪没过轮胎,根本无法翻山”,需绕行其他公路,耗时增加1倍;如今隧道通车,“10分钟就能到宝兴,再也不用担惊受怕”。


2. 经济发展:激活“红色+绿色”产业,带动“增收致富”。

夹金山沿线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达维会师遗址)和绿色资源(如硗碛藏族乡的生态民宿、宝兴的中药材、小金的苹果),但过去因“交通瓶颈”,产业发展受限。
隧道建成后,“交通+旅游”“交通+农业”融合发展迎来新机遇:

旅游产业: 硗碛藏族乡村民罗伟(民宿经营者)表示,“隧道通了后,从这里到四姑娘山也就一个多小时车程,相信会带动更多游客前来”,2025年国庆房间已全部订满;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党支部书记阿生提到,“亲戚在山那边,以前往返需2个多小时,现在10分钟就能到,走亲戚方便了,民宿生意肯定也会更好”。
农业产业: 宝兴县司机王师傅(常年往返运输农产品)回忆,“过去冬天翻山,心总是悬着的”,如今“10分钟就能到小金,农特产品(如中药材、牦牛肉)能及时运出去,物流成本降低了30%”。


3. 民生改善:解决“急难愁盼”,提升“生活品质”。

隧道通车不仅方便了群众“日常出行”,更解决了“紧急情况”的“后顾之忧”:

就医: 过去,硗碛藏族乡村民受伤后,因“大雪封山”无法及时赶到天全县的骨科医院,留下后遗症;如今“10分钟就能到宝兴县城,再转车去雅安,就医时间缩短了一半”。
亲情: 夹金山村村民杨林卫笑着说,“通车以后,走亲访友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脸色了!以前冬天想去看亲戚,得提前准备防滑链,现在10分钟就能到,天天都能串门”。

4. 文化传承:连接“过去与未来”,弘扬“长征精神”。

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承载着“挑战极限、不胜不休”的长征精神。
隧道建成后,串联起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达维会师遗址等红色资源,让更多人能“便捷地感受长征的艰辛与伟大”。例如,老党员王国康(义务讲解员)感慨道,“我讲了一辈子红军翻山的故事,如今隧道通了,会有更多人来听,长征精神会永远传承下去”。


三、隧道是“民心工程”,更是“发展工程”。

夹金山隧道的建成通车,不仅让“神仙到人间”的期盼成为现实,更成为沿线老百姓的“幸福路”。
它不仅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更激活了“产业兴”的动力,提升了“生活好”的品质,传承了“精神传”的基因。正如四川省委省政府所说,“夹金山隧道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工程,更是弘扬长征精神的民心工程”。


总结一下此隧道建成通车的意义就是: 夹金山隧道的通车,让沿线老百姓“走得安全、走得方便、走得富裕”,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幸福永相连”这一美好愿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年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隧道国庆开通试运行,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