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 18:30

曹普,山西万荣人,曾任太原钢铁公司党委书记、山西省人大副主任

一九零六年,山西万荣。一个普通家庭诞生了一名男婴。他叫曹普。那时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年代。
外有列强环伺,内有战乱频仍。家境贫寒,少年辍学。他进入缝纫铺做学徒。双手满是针线的茧,但心里却早埋下不安分的种子。他渴望改变。渴望知识。渴望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人生的转折点,往往藏在看似平淡的日常。有一天,他遇上了进步青年。听到了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讲座。关于苏俄,关于理想。那天夜里,他久久不能入睡。思想如火星在脑海跳跃。也许——这才是人生的意义吧。改造社会,解放民众。
1931年,中国正被白色恐怖笼罩。革命者如履薄冰。曹普在小店镇,悄然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知道,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也许有一天会流血牺牲。但他不后悔。国难当头,总要有人挺身而出。
最初的党组织工作,是兵运。什么叫兵运?简单说,就是在敌军、军阀队伍里秘密发展党员,策动起义。极其危险。稍有不慎,就是“人头落地”。曹普却义无反顾。他在“晋绥军”中,西北营里,一点点播撒火种。和战友们策划、联络,拉拢觉悟士兵。点燃一支队伍的觉醒。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曹普转入公开抗日。宣传、动员、组织、扩军。他在旧部队中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发动士兵,壮大党的力量。每一次夜谈,都是生死考验。可他没有退缩。

1938年,调离军队,曹普投身地方武装。猗氏、稷山、荣河、绛阳……这些地名,见证了他的抗争。他带领游击队,编入政卫部队。曾有一次,荣河蔡庆山通敌叛变。曹普带队夜袭,歼灭叛顽。手段果敢。敌人闻风丧胆。
那时的敌人,不只是日寇,还有汉奸、顽军、土匪。敌暗我明,局势极度复杂。阎锡山为安抚共军,委曹普为县长。
曹普将计就计,借县长身份锄奸剿匪,反手又调动部队巩固根据地。游走在刀锋边缘。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走得极为小心。

1940年,入党校深造。学成归来,任主政团队。与黎锡福等同袍,挥师太岳山南。那年,日军发动“铁壁合围”,十四路大军重兵压境。
曹普临危受命。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最终,粉碎日寇重围,保存了根据地的力量。数据不会说谎——仅太岳军区那一年,游击战歼敌数千,武器装备自制率提高近一倍。
转战中条山。拔据点、复垣城、建政权、组武装。新区屹立。每一寸土地都刻着血与汗。每一位干部都是白手起家。曹普提倡“麻雀战术”,灵活机动。地雷、子弹,都亲自参与改良。他主持编写《太岳人民武装建设》,立章立制。让武装有章可循。干部有据可依。
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历史的钟声敲响新的篇章。兵戈已止,建设开始。曹普转入地方工业。初任山西省劳动局副局长。
很快,调任太原钢铁厂党委书记兼厂长。此时的他,已年过半百。本是外行,却硬是靠苦学、实践,成长为冶金管理行家。
太原钢铁厂,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基地。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设备落后,管理混乱。曹普脚踏实地。深入车间一线。

虚心向工人、技术员请教。他说——“没学过不要紧,肯学就能行。”两年后,他主持创立了企业管理制度:《太钢职责条例》。
这部条例,被誉为“太钢宪法”。明责、定岗、奖惩分明。打破政出多门。干部、职工都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效率提升,事故率下降。产量逐年攀升。
还有创新。曹普创立“总工程师中心制”。设立技术、质量、安全、设备四大会议制度。每周例会,总结问题,推进技术攻关。
太原钢铁厂跃居全国前列。有人问他:你没专业背景,怎么做成的?他笑:“靠群众,靠团队,靠实干。”
之后,冶金、物资、工交系统,曹普多次受命为领导。无论哪里,他都坚持一条原则:制度先行,干部带头。
他主张培养干部,提拔能干事、肯吃苦的人。反对走形式、讲关系。哪怕有人托关系找上门,他也据理力争。

一次,老家亲友求他批钢材、汽车,他只说:“公私分明。原则不能破。”用人唯贤。廉洁自律。两袖清风。身正影直。
改革开放初期,曹普已步入晚年。可他仍然关心山西的发展。他注意到,山西煤炭储量丰富,却尚未形成优势产业。
能源短缺,成为全国瓶颈。曹普主张——要把山西建设成强大的煤电能源基地。他亲自带队,深入煤矿、县市调研。
对煤炭、外贸、经委等部门,反复论证。终于,1979年,他发表《尽快把山西建成一个强大的煤电能源基地》论文。
提出煤炭外输,带动地方经济。这一建议,很快被采纳。山西煤炭出口,由此开启先河。“三晋乌金,首启外输之途”。这个历史节点,至今影响深远。
曹普一生,始终以党的利益为重。无论身处兵运、工业、物资还是人大系统,他都恪守“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子女求职,他只一句:“人生靠自己走,不能靠父辈。”有部下曾说:曹书记最怕的是“歪风邪气”。他常常告诫身边人:“党员干部,不能徇私情、不能徇乡谊、不能损党害国。”
他喜欢读书。空闲时,常坐在桌前,翻看文件和业务书籍。也喜欢和青年谈人生、谈理想。有人问他:你一生最自豪什么?他沉思片刻,说:“看到中国变强,看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值了。”如此朴实。如此坚定。
曹普的故事,不是传奇。却是中国共产党一代又一代干部的缩影。从学徒到省领导,从游击队到钢铁厂。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用一生,把信仰和责任熔铸进共和国的钢铁脊梁。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回望曹普。会问自己——什么是信仰?什么是担当?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是无私奉献,是公正廉明,是敢于创新,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对子女、家风的严格要求。也是在风雨如晦时,依然相信明天会更好。
曹普的精神,早已融入三晋大地。融入太钢的炉火。融入山西的煤矿。融入无数默默奉献的劳动者身上。他教会了我们:制度和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清廉和公正,是干部的底线;创新和实干,是民族的希望。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可无数个曹普,才能汇聚成中国崛起的洪流。我们要记住历史。更要继承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的征途上,继续前行。继续奋斗。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三晋山河,永铭先贤。世世代代,薪火相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曹普,山西万荣人,曾任太原钢铁公司党委书记、山西省人大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