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俞大猷墓地:破败寒酸,毫不起眼,时至今日凭吊、瞻仰者不绝
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苏垵村北有一座明代名人墓地,这座明代名人墓地坐南朝北,历经数百年的时间,现今破败寒酸,毫不起眼,但每年却有不少人来到这里祭扫和凭吊,那么这座明代名人墓地的主人到底是何人呢?
竟会引得那么人纷至沓来,来到这里为其祭扫和凭吊呢,我们仔细察看墓地前白石墓碑上的字,便可以得知这座明代名人墓地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
俞大猷是明代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他一生四起四落,身经百战,创立“俞家军”与戚继光一道扫平了为患多年的倭寇。
俞大猷出生在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一个官宦之家,其先祖俞敏是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的随从,屡获战功,获得世职泉州卫百户之职。
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使得俞大猷从小就受到了非常的良好的教育,其父俞原瓒为了将俞大猷培养成才,不仅将俞大猷拜在王宣,林福,蔡清等名人贤士的门下,精进学识。
还安排俞大猷拜在李良钦等人的门下,习武练剑,学习兵法之术,这就为俞大猷日后投身戎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续,等到俞大猷岁数稍长之际,其父俞原瓒因病离世,俞大猷在与家长的长辈妥善处理好父亲的丧事后,便继承了家族的百户世职。
1535年,32岁的俞大猷参加武科考试,发挥出色,考中了武军人,被明廷授予千户之职,负责守卫金门。
俞大猷到任后,发现此地民风刁悍,打架斗狠之事频起,俞大猷便采取了各种较为妥善的措施,使得金门这个地方的治安得到了改善,当地的百姓可以再次安居乐业,为此,俞大猷在当地获得了好的口碑和赞誉。
后续,福建、广东地区海盗尽起,骚扰金门百姓,作为守护金门的俞大猷一面率领兵士前去围剿海盗,一面亲自上书佥都御史陈伍山,请他定夺接下来如何抵御海盗的袭扰。
然而,作为武官的俞大猷上书上级官吏,犯了朝廷的大忌和规章制度,佥都御史陈伍山为此十分不高兴,不仅下令剥夺了俞大猷千户的武职,还命衙役杖责了俞大猷。
俞大猷没了武职之后,回到了郡中,将自己生平所学的刀剑之术悉数教授给了当地的年轻习武之人。
后续,兵部尚书毛伯温出征安南,在机缘之下,与俞大猷相识,获悉了他的遭遇,觉得俞大猷是一个难得人才,便准备在后续的征战中启用俞大猷。
1542年,蒙古俺答汗举兵袭扰山西,嘉靖皇帝为了应对蒙古俺答汗的举兵来袭,便下旨选拔招募将帅之才,当时,身处郡中的俞大猷认为这是他重新被明廷启用的好机会,便写信请求兵部尚书毛伯温推荐自己,兵部尚书毛伯温便将俞大猷推荐到了宣大总督翟鹏处。
这宣大总督翟鹏虽然对俞大猷礼遇有加,但是却并没有给予俞大猷任何重要的职务,这就让俞大猷空有报国之心,却却无法施展其才,令俞大猷感到十分沮丧和无奈,最终选择了离开。
俞大猷从宣大总督翟鹏处离开后不久,兵部尚书毛伯温获悉了这个事情,不忍俞大猷这个将帅之才被埋没,便举荐俞大猷成为了漳州的守备,并命他领兵驻守在武平。
就这样,曾一度失意的俞大猷峰回路转,成为了漳州的守备,他到任之后,为了不辜负兵部尚书毛伯温的厚恩,他兢兢业业,诚诚恳恳,作出了不少政绩。
1546年,海贼康老等人作乱沿海,洗劫渔船与沿岸的商贾,为祸一方,俞大猷为了彻底剿灭这群海贼,亲自领兵,制定计划。最终剿灭了这群为祸一方的海贼。
也正是因为俞大猷在任上作出了不少政绩和实事,这就使得他得到了上级官吏的赏识和信任,在上级官吏的保举下,俞大猷升任为广东都司佥书一职。
后续,俞大猷又因功先后升任浙江宁波、台州诸府参将,开始督师抗倭,在督师抗倭的战斗中,俞大猷冲锋在前,奋勇杀敌,令倭寇对其闻名丧胆。
然而好景不长,俞大猷遭人诬陷,被明廷发配山西大同,好在山西巡抚李文进是一个爱才之人,在他的上奏和保荐之下,俞大猷被重新启用,继续担任军中要职。
1562年,俞大猷调任福建总兵,与抗倭名将戚继光一道协同作战,围剿倭寇,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俞大猷与戚继光等部协同作战,相互配合,最终消除了东南的沿海倭患,战后,俞大猷获得了明廷的褒奖。
晚年时期的俞大猷由于先前太过辛劳,积劳成病,为此,他向明廷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但是明廷都没有遵许,因此俞大猷便继续带病任职,1579年,77岁的俞大猷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家里人虽请来了医生为其诊治,但无奈病情太宗,最终,这位抗倭名将病逝于任上,终年77岁,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俞大猷病逝后,明廷感念他的功绩,因而追赠其为左都督,谥号“武襄”,并赐其祭葬。
后续,俞大猷的亲属将其安葬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苏垵村北的半坡上,这座墓地高为2.45米,宽为0.92米,上面刻有“皇明都督虚江俞公墓”九个正楷大字,祭台、供案和墓垣都是采用花岗石砌成。
在战乱的年代,这座墓地曾遭人为破坏,好在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现如今,这个墓地成为了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晋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磁灶镇青少年德育基地,吸引了不少慕名者和青少年们来到这里祭扫,缅怀这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