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 22:16

于凤至晚年著书,痛骂赵四背刺自己,害张学良失去自由,无可原谅

于凤至一辈子跟张学良绑在一起,从年轻时候的东北大家闺秀,到后来在美国独自打拼,张学良是东北少帅,掌控大片地盘,于凤至嫁给他那年1916年,她19岁,他才15岁,算是包办婚姻,但两人后来感情还算稳当。她帮着管帅府的事,养孩子,处理家里的琐碎,张学良在外头忙军政,她在后头撑着。张学良花心是出了名的,早年娶了谷瑞玉做二房,后来又遇上赵一荻,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赵一荻1912年生在香港,爹是北洋政府的交通次长赵庆华,她排行老四,所以叫赵四小姐。她小时候在天津上学,接受新式教育,会英语,社交圈子广。1928年,她在天津一个舞会上认识张学良,两人很快就黏上了。
赵一荻去沈阳不是随便玩玩,她直接求见于凤至,希望能留下来。但赵一荻挺狠的,她说自己已经跟家里闹翻了,赵庆华登报断绝父女关系,还辞了官隐居,她没退路了,要是不让她留,就去死。于凤至心软了,同意了,但有条件:赵一荻对外不能叫夫人,对外国人说秘书,对中国人说侍从。就这样,赵一荻住了进来,还生了个儿子张闾琳。张学良后来说过,他那些乱七八糟的事,都是于凤至太纵容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了东北,张学良撤军,不抵抗的政策让他背上骂名。1933年热河丢了,他下野,出国游历欧洲,于凤至跟着去了,赵一荻留在国内。1936年,张学良回国,搞西安事变,扣了蒋介石,逼他抗日。这事儿震动全国,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回南京,自己被扣了,从此开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
于凤至1937年从欧洲赶回来,求蒋介石让她陪丈夫,蒋同意了,她跟张学良一起关了三年,先在浙江溪口,后来安徽黄山,贵州桐梓。赵一荻也来了,三人一块儿住,赵一荻帮着照顾张学良的生活。1940年,于凤至查出乳腺癌,国内治不了,蒋介石批她去美国,她本来不想走,想死在丈夫身边,但张学良劝她,说照顾好孩子们就是对张家的贡献,还让她帮着澄清西安事变的真相。
于凤至到美国后,手术成功,病情稳了。她投资股市,开公司,赚了不少钱,还上过美国报纸。她在洛杉矶好莱坞山区买了房子,带孩子们过日子,长子张闾珣学工程,次子张闾玗当医生,她一人拉扯大。张学良那边,赵一荻留下来陪着,从大陆转到台湾,住新竹井上温泉,后来台北郊区。赵一荻管家事,侍奉张学良,几十年没名没分。
1964年这事儿闹大了,美国那边舆论压力大,学者官员批评蒋介石非法关人。蒋介石想堵住张学良去美国的路,就借基督教教义逼他离婚。张学良无奈,表态说自己经过教育认罪了,感谢蒋宽待,愿意跟赵一荻在台湾过日子,跟于凤至离婚。赵一荻抓住机会,派人去美国游说于凤至,说张学良自己要离婚娶她,为了张学良安全,于凤至同意了。但于凤至强调,这是被迫的,不是感情断了。
于凤至对这事耿耿于怀,她晚年写回忆录,直指赵一荻背刺。她在书里说,赵四当年跪着发誓,一辈子做秘书,不求名分,还说永远感激她。现在倒好,借机结婚,明知道这会堵死张学良去美国的路,让蒋介石没压力,继续关他,但赵一荻还是干了,这没法原谅。张学良本来可能借离婚压力出国团聚,但赵一荻一结婚,舆论就平了,他一直关到1990年90岁才放。于凤至的回忆录写得直白,她觉得赵一荻自私,为了自己名分,害张学良多关几十年。
说起这段历史,得从张学良的家世说起。张作霖是张学良爹,东北王,1928年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接班,易帜归蒋。于凤至家是辽宁海城富商,她小时候读奉天女子师范,嫁张学良后,生了三子一女:闾珣、闾玗、闾琪、闾瑛。她管家严谨,张学良在外头风流,她忍着。赵一荻进门后,于凤至建了赵四小姐楼,让她住沈阳少帅府北巷。赵一荻聪明,帮张学良译文件,西安事变前还参与机要电报。她在香港生子后,事变时带着孩子去南京,后来香港住着,等机会陪张学良。

软禁期,于凤至和赵一荻轮流陪,商量每月一换,照顾孩子。张学良被关得郁闷,有吸毒史,但后来戒了。赵一荻耐心伺候,几十年如一日。离婚后,于凤至没再婚,专注生意和回忆录。她在美国组织救夫运动,演讲采访,制造压力,但没用。她的书《我与张学良的一生》详细记了这些事,痛批赵一荻忘恩负义。赵一荻从不求名分到抢名分,这转变让于凤至觉得被骗。
这段恩怨,是时代产物。张学良被关54年,从38岁到90岁,人生大半在牢里。于凤至等了50年,没等到团聚。于凤至觉得赵一荻的举动延长了张学良的囚禁,蒋介石借离婚稳住局面,不用担心张学良出国闹事。回忆录里,于凤至没美化自己,她承认当年纵容张学良,但对赵一荻的批评直击要害:明知后果,还推离婚,就是自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于凤至晚年著书,痛骂赵四背刺自己,害张学良失去自由,无可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