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10:11

红色上胡同峪,巾帼不让须眉


红色上胡同峪,巾帼不让须眉
文/江兆玲
今日应邀来到上胡同峪,采访了甘肃省张掖军分区副司令员张洪峰的父亲张文起。

(八十八岁的张文起大爷)
老人家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非常健谈。他跟我们说,上胡同峪张家,本来居住在张庄。明朝时期,张家张七、张八的兄弟俩都是明朝的大将。明朝灭亡后,他们便回了山东省沂水县张庄。后来清朝派人来请他们出山,但张七、张八忠臣不保二主,杀了信使,离开了张庄,来到了四面环山的上胡同峪,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在上胡同峪村办公室后面,有两块谱碑,一块垒在石堑中,一块半身掩埋地下,碑文隐约可见:明xx考张太公……可见上胡同峪村建立在明朝是毫无异议的事了。

(半身掩埋地下的墓碑)
也许有历史渊源的原因,也许与张家人骨子里那种英雄豪迈的基因有关,上胡同峪张家历代人才辈出。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德,也是位难得的桃树种植专家。是他发现并嫁接种植了金皇后桃树,为自己和乡亲们打开了发家的门,走上了致富的路。
上胡同峪在部队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里,就有张文起的儿子张洪峰。
张文起说起他儿子的事情时,眼睛里满是骄傲的神情。
他说他的儿子张洪峰是1990年12月入伍的,1993年10月入的党。2021年7月3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授予张文起的儿子张洪峰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老人家说,张洪峰所在的连队是邱少云连。当年刚入伍的儿子跟父亲抱怨训练之苦,说腿肚子肿得上不了床时,这位从小见证过日本鬼子残忍杀害老百姓和革命军人的老人,狠狠的训斥儿子:你所在的连队是邱少云连,你得学学人家邱少云那种誓死不屈的革命精神。苦点、累点算什么?人家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战友们的安全,为了最终的胜利,能忍受火烧之苦,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到牺牲。你腿肚子肿了算什么?我给你找偏方消肿,你不许叫苦连天的。
老人家说,我听说牛胎盘水能消肿,就买来牛胎盘寄过去,让儿子用牛胎盘烧水消肿,果然奏效。接下来,他的儿子张洪峰在部队炊事班当了班长。当发生暴乱时,他主动请缨到第一线去。当他发现暴乱份子将一捆自治的炸弹扔在了战友的胯下时,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准备将炸弹抓起来扔出去时,炸弹爆炸了。张洪峰的左臂被炸飞,人倒在了血泊中。经过一天一夜的紧急抢救,张洪峰的命算是保住了,但他失去了左臂,左眼也被炸瞎了。
说到这里,已经88岁的张文起,眼里蓄满了泪水。但他依然骄傲的说:有邱少云做榜样,当兵就得不怕苦不怕死。像我们村有多少人在抗日战争中搭上了性命,又有多少人为了救治伤员,把自己的口粮省出来留给伤员吃。我们村四山的山洞里,当年就藏了好多伤员,我们村的崔明治和刘胜祥这些人,都是当年给伤员按时送饭上山的人,可惜都不在了。当年陈毅的爱人刘茜也在我们这里住过山洞。我们村牛建立的母亲扈广芬和江兆莲,从十来岁就当情报员,风里来雨里去的,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不比男人少。
由于老人家年事已高,村里还有很多为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的事迹,他都记不大清楚了。张书记非常遗憾的说:那些亲身经历过战争的老人都去世了,若是早个十来年来采访就好了。我有一个大爷,他说他很小的时候,躲在一个青石板底下,鬼子就在上面打枪,吓得他捂住嘴巴子不敢出声,直到鬼子离去他才从石板子底下钻出来。还有一个八路军的狙击手,躲在透明崮上打对面山上的敌人,没想到对面的鬼子也有狙击手,他刚一抬头,就被鬼子的狙击手给打中了头部,当场就牺牲了。
当年我们村南下的干部就有五六个,可惜也都不在了。这些人都是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的。我们上胡同峪村的红色故事可是不少,只可惜当事人都不在了。
我琢磨着那几个从小就当情报员的女党员,她们的事迹也许更感人。她们当情报员时的年龄跟刘胡兰差不多,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她们吃了多少苦,经历了多少次生与死的考验,都随着她们的离世,远去了。可惜村里没有记载,那些跟她们同龄的人也都去世了。在那样的年代,在那样危险的情况下,她们小小年纪就担当起了情报员的工作,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红色诸葛,到底还有多少感人的故事被埋没,还有多少英雄的事迹等待挖掘,真的是迫在眉睫了。
原载《铃子随笔》微信公众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色上胡同峪,巾帼不让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