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鸟嘴医生,到底是什么来头?他们曾是离死神最近的人
14世纪40年代末,一种被称为鼠疫的流行病在欧洲各地扩散,当时欧洲人称其为黑死病。这种瘟疫断断续续延续了300年,总共导致大约7500万人死亡,其中2500万人来自欧洲地区。据统计,中世纪欧洲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因黑死病而死。
作为人类史上最为恐怖的疾病,从1347年爆发到消失的这300多年间,黑死病一次又一次登陆欧亚各地,将一座又一座的繁华都市沦为死亡之地。当时,欧洲最流行的一种打招呼方式就是,这么巧啊,你也还活着呢?可见其威力有多大。
当然了,虽然黑死病恐怖如斯,不过人们该做的还是得做,比如说治疗和寻找病原。在那个时期,人类社会最为流行的治疗方式就是放血。
可以说,这种听起来颇具东方色彩的医疗偏方代表了当时最尖端的医疗技术,不过由于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医生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高危受感染人群。
等到17世纪初期时,黑死病再次卷土重来,而为了杜绝医生受感染的问题,法国一个名叫查尔斯·德洛姆(Charles de Lorme)的医生发明了一种全皮革的隔离套装,鸟嘴医生就此问世。
这种隔离套装一共由5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黑色的宽帽檐、形似鸟喙的防毒面罩、黑色的长袍、皮革马裤以及皮手套和手杖。为了起到隔离的效果,鸟嘴套装从头到尾都是用浸有蜡的油布制得,标志性的鸟喙则装填有芳香物质。
实际上,鸟喙面罩是基于瘴气学说被设计出来的,当时人们一度认为鼠疫的扩散是由于坏空气所致,而独特的鸟嘴设计就是为了有空间放置气味宜人的药材,通过这些药材来过滤坏空气,抵御瘟疫的“恶臭”,以避免被感染。
其次,在看病的时候,鸟嘴医生会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杖挑起病人的衣物避免接触,并指出患者需要注意的地方,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时候还能用手杖抽打病人来驱赶病魔。是的,中世纪就是这么魔幻。
而除了造型奇葩外,鸟嘴医生所使用的医疗手段也很独特。医生们不光有放血治疗,他们还认为人体中主要有四种体液,也就是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疾病就是因为这四种体液失调所引起的。
而为了平衡这种失调,鸟嘴医生们会把青蛙、蚂蟥等动物放到患者淋巴腺肿上,以达到重新平衡体液的目的。当然了,虽然鸟嘴医生的样貌很古怪,不过当时这些和死神肩并肩的人绝对是一个颇受民众尊敬的职业。
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得到医治,医生们治疗的费用都是由政府拨款,同时他们还具备有自由解剖尸体的权利。
实际上,当时对人的尸体进行解剖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不过由于神学并未在对抗瘟疫的过程中起到明显成效,所以当时欧洲也曾短暂出现过科学凌驾于神学之上的情景。
在平时,鸟嘴医生除了治疗之外,还会进行公共服务。比如说帮有关部门记录各地的死亡人数、帮助死者立遗嘱,或者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教他们怎么从容面对死亡。
然而,尽管当时的鸟嘴医生是最接近死神的一群人,不过他们的形象还是因为自身居高不下的死亡率而逐渐黑化。
由于当时各方面的条件相当有限,鸟嘴套装的隔离效果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好,并且黑死病的传播途径也并非空气传播那么简单,这也导致频繁与黑死病患者打招呼的医师折损惨重。以至于发展到后期,只有穷途末路的江湖郎中,或者想一举成名的年轻医生会当鸟嘴医生。
人们敬畏他们,但也恐惧他们。这群人就像柯南一样,所到之处必有死伤。渐渐的,鸟嘴医生的形象就和死亡、瘟疫等名词联系到了一块。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战胜鼠疫的历史本就不久远,所以鸟嘴医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也不长,加上这种装扮本身就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又常年游走在死亡、科学之间,为此,鸟嘴医生的形象在近代也迅速被亚文化所接纳。
基于此,鸟嘴医生渐渐被融入到了现代网络游戏和影视剧作品当中。很多游戏但凡跟瘟疫有关,鸟嘴医生都不会缺席。
比如《刺客信条2》中的鸟嘴医生,还有《魔兽世界》中被黑死病折磨至死的医师形象。电影《所罗门王凯恩》中有一幕是,焚烧尸体所产生的火光中隐隐出现了两位鸟嘴医生。
当然,鸟嘴面具也曾被视作愚昧的代名词。在上个世纪,英国劳工部就在宣传漫画中这样说道,中世纪的庸医试图拿它赶走疾病,今天我们更倾向于科学而非咒语。
德国同时期也有类似的讽刺漫画,指责鸟嘴医生在做无用功,发死人财。
诚然,鸟嘴医生或许并未做出太多实质性的贡献,不过,敢于同死神搏斗的他们也是人类医学发展史的见证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