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山里发现杨家将后人,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至今过着古代生活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忠君报国的思想,虽然当下是一个人人平等的时代,我们也知道自己要为国家奉献自己,做一些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事情。我们了解古代大部分都是通过看小说或者电视剧,看到那些为了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献出自己一生或是生命的人我们不得不称一句佩服。古代都是分君臣的,有皇帝和臣子也就是君臣之分,皇帝是一个国家最高的统治者,而臣子就是为了皇帝和国家奉献自己的人,皇帝当然是希望自己的臣子都是忠臣,为了他和他的国家而效忠。
我们不少人都知道精忠报国岳飞,穆桂英挂帅等著名人物,杨家是北宋时期不可忽略的一个家族,但是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穆桂英挂帅这一事实,这是后人所杜撰的,但是历史上杨家的确是一个十分英勇的家族,他们为了北宋王朝付出了很多。
北宋吸取前几个王朝覆灭的教训,实行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士受到了足够的重视,而武士被赵氏王朝所忌惮,重文轻武是北宋治世的一大特征。
北宋时期杨家在朝堂上的地位也不是很高,毕竟重文轻武在北宋王朝从第一代君主就已经开始,杨家军的创始人是杨业,他此前是北汉刘崇的部下,五代时期战争频繁许多有志之士涌现出来成就了一番大业。
当宋太祖赵匡胤带兵攻打刘崇之时,杨业作为刘崇手下大将当之无愧的冲在了前方同赵匡胤周旋,杨业虽然身经百战有着很丰富的作战经验,但长时间的拉锯战杨业还是落败了被赵匡胤打的难以喘息。
后来赵匡胤去世后,杨业等人抓住机会和辽朝合作对付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后一段时间北宋局势稳定后,宋太宗派兵攻打北汉,杨业认识到局面对于北汉特别不利,他不想看到百姓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因此他选择投降开始了为北宋效忠。
宋太宗是知道杨业的能力的,因此对于杨业的投降他很高兴,杨业作为一个武臣也受到了很大的优待,他在北宋朝堂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宋太宗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忠心的为北宋王朝效力。
后来辽国来犯,由于杨业曾常年在边关驻守,过去北汉也是在边关地区,所以杨业对边关有着一定的了解,知道那里的气候和地势,杨业被委以重任,杨业被派往雁门关带领数万将士守卫北宋边关。
在这场战役中杨业的确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最终雁门关战役取得重大胜利,杨业作为将士首领也因此名声大噪,北宋王朝都知道了有着杨业此人,杨业大破辽军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当时宋太宗想要派兵攻打燕云十六州,杨业有着那么大的名声他被派往做副将,由潘仁美做主帅,他们带去的士兵很多,其中有一个刺史叫王侁。杨业在这次战役中被辽军所擒最终死亡,王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杨业带着大军把辽军打的没有后路可走,只要北宋军队有人接应杨业就一定可以带领众人取得胜利。
王侁此人是一个小人,看不得杨业立下大功,就带领军队提前撤退导致杨业没有人接应,让杨业好不容易拼杀出的大好局势瞬间转变成不利局势,杨业带领众人拼杀到最后一刻许多人因此丧命,杨业本人也被辽军生擒,杨业之前就曾把辽军逼的节节败退,杨业被俘后不愿投降绝食而死。
杨业死后宋太宗悲伤非常,他为了弥补杨业就对杨家十分重视,杨家被予以重任,许多杨家人都出人头地。后人把杨家人的故事编纂成册,杨家将的故事也因此流传,历史上虽然没有记录杨家将,但是有人找到了杨家后人生活的地方。
后世发现杨家人居住在鹿蹄涧,大家从这里找到了杨家的祠堂还从祠堂中找到了杨业的名字,村中大概生活有900多人,他们世代侍奉先祖,过着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也学习武术保持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但是当下是互联网时代,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的与世隔绝,其中杨家后人们的年轻人他们不再选择遵守老一辈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再单一的练武死守在一方天地,而是选择到外面闯荡领略另一方天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