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漪房想让次子刘武当皇太弟,为何最终庶出第10子刘彻继位了?
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一辈子生了2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唯一的女儿是大名鼎鼎的馆陶公主。窦漪房去世之后,把所有的私人财产都留给了她。
长子是“文景之治”里的汉景帝。他继承了汉朝的江山。
而窦漪房最偏爱的,应该就是小儿子刘武了。
汉朝一直实行的是父死子继的嫡长子继承制。
可是窦漪房居然在汉景帝有14个儿子的情况下,希望汉景帝立刘武为皇太弟,把皇位传给刘武!
窦漪房是一个强势的女人,生前压得汉景帝不能重用儒生,临朝称制以至于汉武帝憋屈到只能去打猎泄愤。
可是在立次子刘武为皇太弟的问题上,窦漪房的强势却不起作用。
最终汉景帝的庶出第10子刘彻成为太子并继承皇位,也就是汉武帝。
那窦漪房为什么没能把小儿子刘武扶上皇位呢?
01、汉景帝的太子变迁之路想要知道窦漪房为什么没能把心爱的小儿子扶上皇位,我们就要先了解,汉景帝有过几个太子,这几个太子都是怎么立的。
汉景帝继位的时候,已经32岁了,至少有了10个儿子。
可他一直到4年后36岁了,才终于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
要知道他父亲汉文帝继位的时候只有24岁,都在几个月后立马他为皇太子了。
汉景帝立太子的时机,显然不太正常。
他拖延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其一,来自祖母薄姬的压力。汉景帝的原配皇后是太皇太后薄姬的侄孙女,却一直没有儿子。汉景帝可能是在薄姬的要求下,先等等看皇后还有没有生嫡长子的机会。
而薄姬去世之后,汉景帝很快就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了。
其二,来自母亲窦漪房的压力。从后面的发展来看,窦漪房一直想让小儿子刘武继承皇位。所以汉景帝迟迟不立太子,也有可能是在被窦漪房施压。
不过以汉朝的标准来看,汉景帝当时的年龄已经不小了。
薄皇后十几年来没有生下儿子,能生下嫡长子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更别提汉景帝并不喜欢薄皇后。
所以在太皇太后薄姬去世两年之后,汉景帝就立庶长子刘荣为皇太子,没再给薄皇后面子。
而这一时期,史书并没有窦漪房对刘荣当太子不满的记载。
可是刘荣的母亲栗姬,却得罪了窦漪房唯一的女儿馆陶公主。
馆陶公主看到刘荣当了太子,兴冲冲地去找刘荣的母亲栗姬,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将来当皇后。
栗姬本就因为馆陶公主喜欢给汉景帝送美女,对馆陶公主怀恨在心。
此时自以为成了太子的母亲,能压制住馆陶公主了,就倨傲地拒绝了馆陶公主的联姻要求。
馆陶公主愤怒之下,找到了汉景帝的另一个宠妃王娡,问王娡的儿子刘彻想不想娶媳妇。
刘彻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如果能娶阿娇为妻,我要用金子建房子给她住。
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
金屋藏娇宣言之后,馆陶公主和王娡结成联盟。
馆陶公主一直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降低汉景帝对栗姬的好感度。
王娡则在汉景帝废黜原配薄皇后之后,找大臣上书请汉景帝立太子之母栗姬为皇后。
汉景帝以为大臣是被栗姬指使的,这是栗姬在觊觎皇后之位。
他大怒之下,废了栗姬之子刘荣的太子之位,并把栗姬打进冷宫。
此时汉景帝的打算是,改立王娡为皇后,这么一来王娡的儿子刘彻就从庶出第10子一跃成为嫡长子。
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立刘彻为皇太子了。
然而这个时候,汉景帝的母亲窦漪房横插一脚,提出了一个汉景帝没有想到的储君人选: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弟弟,梁王刘武。
说起来这件事的起因要怪汉景帝本人。
汉景帝的祖母薄姬去世那年,刘武来长安朝觐的时候,汉景帝酒后说醉话,说将来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
当时的汉景帝还没有立刘荣为太子。
窦漪房和刘武都把汉景帝的话当真了,听了之后非常高兴。
第二年七国之乱爆发。
刘武打仗非常卖力,以自己梁国一国之力,抵挡住了吴国和楚国的大军,为汉朝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刘武的梁国军队的战果,和朝廷派出的军队差不过。
可能在刘武眼里,这不是在帮哥哥汉景帝守江山,而是在守自己未来的江山。
可是七国之乱结束后第二年,汉景帝就立长子刘荣为太子。
当时的窦漪房和刘武或许觉得,汉景帝没有嫡子,立庶长子为太子,是天经地义的。他们虽然不高兴,却也没说什么。
可是汉景帝废了刘荣之后,居然打算立庶出的第10子刘彻为太子,为此还要先立刘彻的母亲王娡为皇后。
窦漪房和刘武一下子就不高兴了。
汉景帝既然都能立庶出第10子当太子了,凭什么不考虑同母的弟弟刘武呢?
所以窦漪房提出,要立刘武为皇太弟。
史记对这件事的记载很简略: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後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於景帝,窦太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
意思是,刘荣被废之后,太后窦漪房想让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当皇太子。
但是包括袁盎在内的多个大臣好言好语地劝说窦漪房和汉景帝,汉朝终究还是要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窦漪房的提议受阻,也就没有再坚持这件事。
梁王刘武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梁国。
汉景帝的第10子刘彻也顺利被封为皇太子。
后来汉景帝去世之后,刘彻登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景帝。
然而,窦漪房立刘武为储未遂这件事,却在刘武的梁国掀起轩然大波,甚至毁了刘武的后半生。
02、刘武的结局如何?汉景帝废黜刘荣的时候,刘武正好在长安觐见。窦漪房提议立刘武为皇太弟,或许也和刘武怂恿有关。
可是汉景帝执意要立刘彻为太子,刘武也没有办法,只能憋了一肚子火返回封地。
当刘彻当上太子的诏书正式传到梁国之后,刘武更加窝火。
他打听到了当初是哪些大臣劝阻汉景帝的,派出杀人刺杀这些大臣。
史书的记载当中,至少袁盎这个有名有姓的大臣就被刘武派出的刺客杀死了。
汉景帝勃然大怒,一下子就想到是刘武下的手了。
他派出使者去刘武的梁国调查,虽然没对刘武本人怎么样,可是也问罪并逼迫刘武的同党自尽了。
汉景帝由此和刘武这个同母弟弟感情破灭。
虽然后来刘武通过母亲窦漪房、同母姐姐馆陶公主等人向汉景帝求情,得到了汉景帝表面的原谅。
但兄弟感情终究是回不到过去了。
有一次刘武又入长安朝觐。
他到了函谷关之后,或许是怕汉景帝还在生他的气,就没有等汉景帝派人来接他,而是自己偷偷潜入了长安,躲在同母姐姐馆陶公主府中。
汉景帝派出来的人找不到刘武,消息传到太后窦漪房耳中。
窦漪房顿时哭闹起来,连声质问汉景帝是不是暗中杀了刘武。
刘武这才现身,恳请汉景帝的原谅。
这么一来刘武在汉景帝那里的待遇又好了一些。
然而以前的刘武是可以和汉景帝一起乘坐天子车驾的。此后汉景帝再也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公元前144年冬天,刘武又一次入长安觐见的时候,请求汉景帝让他在长安多待一段时间。
汉景帝无情拒绝。
刘武不得已回到梁国,闷闷不乐,没过多久就郁郁而终,大约活了40多岁。
可以说,汉景帝说要立刘武为皇太弟,只是酒后失言,这是一个不可能兑现的承诺。
可是刘武却当真了,并为此赔上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当年汉景帝没有说要把皇位传给他的话,他作为汉景帝的同母弟弟没有萌生出野心,他或许可以当一辈子的富贵王爷。
03、窦漪房为什么不能扶刘武上位?那么问题来了。
窦漪房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
汉景帝在位的时候,想要重用儒生,却因为窦漪房信奉黄老学说,而不能大力提拔儒生。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更是郁闷,干什么都束手束脚的,憋屈到微服出巡去打猎泄愤。
这么一个强势的女人,想要立自己的小儿子当皇太弟,很难吗?为什么她做不到呢?
由于刘武在汉景帝在位期间就去世了,所以说,这个问题就涉及到窦漪房这个太后在汉景帝年间的定位了。
西汉的太后,理论上全力是很大的。
西汉的第一个太后就是吕后。她基本上把儿子刘盈架空成傀儡了。
刘盈去世之后,刘盈的儿子当上皇帝,吕后更是成为汉朝实际上的掌权者。
别说区区一个皇太子或者皇太弟了,她废了刘盈的长子前少帝的皇帝之位,改立刘盈另一个儿子后少帝为皇帝,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可是同样是太后,窦漪房有这样的权力吗?
实际上我们看整个西汉历史就会发现,西汉就没出过多少个强势的太后。
吕后只是个例外。
吕后去世之后,吕家被诛杀,汉文帝继位,薄姬成为皇太后。
薄姬出了名不干涉朝政,唯一一次过问朝政的记录还是为诛吕功臣周勃求情。
汉文帝去世之后,汉景帝继位,窦漪房成为皇太后。
窦漪房的野心比婆婆薄姬更大,对朝政的干预也比婆婆薄姬更深。
可是窦漪房依然不是吕后那种强势的太后。汉朝的实际掌权人,始终是汉景帝本人。
窦漪房作为太后,在汉景帝执意要逼死她的长孙,也就是汉景帝的第一任太子刘荣的时候,一点办法都没有。
她保不住刘荣,只能迁怒于负责审讯刘荣的郅都,把郅都革职。
可是汉景帝阳奉阴违,改让郅都去当雁门郡守,窦漪房也无可奈何。
后来郅都被冤枉,窦漪房才抓住机会,逼着汉景帝杀了郅都。
窦漪房打压儒生也是一样的道理。
窦漪房喜欢黄老学说,看到汉景帝信任儒生,心里非常不满,就召来著名的儒生辕固,问他关于《老子》的事。
辕固说话不客气,窦漪房气得把辕固扔进兽圈,让他和野猪搏斗。
然而窦漪房不满归不满,却没有大臣们的任免权。是不是重用儒生,依然取决于汉景帝本人。
汉景帝虽然挺重视儒生的,但是一辈子没有真正重要过多少儒生,这主要还是汉景帝的个人选择。
如果汉景帝坚持,窦漪房是拦不住的。
所以,连长孙刘荣的性命都保不住的窦漪房,连彻底免去讨厌的儒生都做不到的窦漪房,怎么有能力立刘荣为皇太弟呢?
在汉景帝年间,窦漪房这个太后,并没有太多实质上的权力。
她在朝政上的影响力,大多还是靠着汉景帝生母的身份,用孝道来压汉景帝。
汉景帝妥协,她就能如愿。汉景帝不愿意妥协,她就只能认了。
既然汉景帝坚持不想立刘武为皇太弟,那窦漪房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觉得是不是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