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17:12

古代社会,普通人100两银子,有多大购买力,对标多少钱?


最近一段时间,作者正在读红楼。作者发现,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后,得到的金子、银子和绸缎等物品合计,大约折合100两银子。公正客观的说,明清两朝,对于普通家庭来说,100两银子,堪称巨款,甚至能够实现阶层跨越。今天,我们根据明清两朝的物价、房价、地价,看一下明清时期,普通人的100两银子,到底有多强的购买力。


首先,我们聊聊一个误区。近年来,影视剧中,动辄出现了几百上千两的银子的剧情,这是非常夸张的。在古代社会,普通人购物消费,以铜钱为主,很少使用银子或者金子。或者是,大块的银锭或者金锭,普通的商人、商铺也根本找不开。而且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缺银,铜钱属于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货币。金银,使用的概率比较低。
而且古代也有“假币”,混合其他金属的金块、银块,也容易鱼目混珠。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后,得到的金子、银子和绸缎等物品合计,大约折合100两银子。那么,我们以明清两朝的各方面价格为例,刘姥姥得到的100两银子,到底能够购买多少东西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耕地的价格,而且是江南松江府的耕地。在明清两朝,属于价格最高的梯队。作者查阅了明朝崇祯朝,到清朝顺治朝,松江府一亩耕地的售价,大约都在2—4两银子左右。清朝康熙19年,增加到了一亩七八两银子。到了乾隆朝,每亩耕地的价格,增长到了13两银子,这与清朝经济复苏、人口迅速增长有关。
所以说,在明末清初时期,100两银子,能够购买20亩以上的江南上号耕地。即便是到了康熙朝,也能购买10亩以上。请注意,这是江南富庶水乡的耕地价格。如果是在华北、西北等地的耕地,预计几乎再翻一倍。刘姥姥拿着100两银子,在直隶或者山东等地,购买耕地,最少30亩以上起步,几乎立刻成为了中等地主。

不说大富大贵,堪称衣食无忧。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明清两朝的房价。康熙57年,北京大兴县一套临街商铺的2层小楼,售价210两白银。乾隆16年,清朝京师刘家胡同二道街,一套10间房的院子,总价180两银子。这是清朝京城周围的住房价格,如果是各地的府城、县城,价格肯定更低。
我们以红楼梦中的100两银子为例,在府城或者省城偏僻地段,足够买上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当然,对于明清两朝的普通人来说,辛苦一辈子,可能也存不了100两银子。我们看一下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的物价情况,也能够反推当时普通人的经济水平和购买力。

在清朝统治时期,1两银子,能够兑换1000—1200文铜钱。清朝康熙时期,每斤大米大约7文钱。到了清朝嘉庆时期,江苏通州(南通),每斤白面价格20文左右。请注意是白面,不是杂粮,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购买力。除了主粮以外,还有水果、蔬菜。
清朝道光时期,每斤黄瓜2文,每斤白菜1-3文,每斤大葱5文。每斤桃子6至10文,每斤梨10至20文。也许大家发现了,按照清朝统治时期的各种物价,刘姥姥的100两银子,几乎能够搬空一个大集市。当然,有一个方面比较贵,那就是服装。在明清统治时期,我国的棉花产量并不高。

因此,造成了棉布、棉花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在清朝道光时期,每斤棉花大约125文,再加上棉布的价格,仅仅是一套冬季棉衣,总价大约需要300—400文。如果全家都定做一套,这个支出,已经非常吓人了。即便是小地主家庭,也做不到年年换冬衣。在古代社会,普通农民家庭,出现没有冬衣御寒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能说“身上无衣怨天寒”。

由于冬衣的价格偏高,在古代社会,在当铺典当棉衣,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结合清朝的物价、房价、地价,请大家联想,甲午战争后的2亿两白银战争赔款、庚子战争后的4.5亿两白银战争赔款,数额有多大。对于当时的清朝社会、经济秩序、社会生活框架,造成了致命打击。直接造成了很多农民、小商人、手工业者的产业链,全面崩盘。

关于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社会,普通人100两银子,有多大购买力,对标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