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孙蒋万安,为何公然违背祖训重返政坛?身份不明遭人质疑
1949年那个夏天过得飞快,岛上的风有时候夹着海腥味。蒋介石退守台湾,把整个家族的命运扛在肩上又递给了儿子,这么做是不是认命?没人知道。他靠着一双铁腕和无数亲信,整了个铁桶江山。没过多久,“总统”成了家里的血脉传承。偏偏到蒋经国那里,晚年留下一道不许子孙染指政坛的家训,这算什么?禁令?还是遗憾?大家都看得云里雾里。轮到第三代,章万安,后来叫蒋万安,他出现在台北政坛。翻过那段禁止参与政治的祖训,这是不是挑衅?他当然不是一出生就是蒋家人。早年那个名字还不叫蒋万安,姓章,身份曾被质疑过好多年,理由耐人寻味。这背后离不开蒋家一段早年的故事——爱恨、家法、父子的缝隙、名字的纠葛,都碾碎在时间里。
回想蒋介石,将家族的牌局布得密不透风。浙江、黄埔、宋家,信得过的一个都没放松。这个气氛,没有几个人能逃出去。家里人或远或近,蒋经国,自小打上“继承人”的烙印。父亲把他送到苏联学习,那时候国共合作还没告吹,谁都没想过会走散。两年之后,天翻地覆。蒋介石与共产党翻脸,蒋经国说得最重的一句话是,“我父亲是我的敌人!”年轻人倔强得很,有人说其实他在苏联也不是想说啥就能说啥,每天盯梢,谁不怕。
到1937年才回国。带着一个苏联媳妇。那个婚姻好不好蒋经国自己最清楚,外头看是政治结合,私底下心里有结。蒋介石高兴得很,老父重逢,看重的不只是儿子,还有蒋家的未来。很快,蒋经国被送去江西打磨,权与责扛起来。
这一年遇见章亚若。她出身算不得高门大户,却有自己的风度和盼头。书读得多,气质里带着自信。抗战爆发,她主动报名宣传队,弄得一身尘土。一次巡查时,蒋经国被她台上表演吸引,问下姓名,一来二去心思藏不住了。其实蒋经国已经娶了苏联太太,章亚若心明白得很,却没走开。两人越走越近,裹挟在政治和家族压力之间。
她不问将来,他也不敢提将来。蒋经国安排她和蒋方良见面,故意在妻子同意下“临时”带入生活圈。这样两个人的秘密更加微妙。感情到这里已算过了头。家族风暴随时可能扫过。
1941年,章亚若有孕。蒋经国把消息告诉父亲。仔细想想,以蒋介石的性格,这事他必然是不肯点头的。那个年代,家丑不能外扬。蒋家名誉大于一切。蒋介石要蒋经国把章亚若送去桂林安胎,其实那就是赶离中枢。蒋经国不敢反抗,也没法子。
到桂林后,章亚若顺利产下一对龙凤胎,起名字——孝严,孝慈。取名有讲究,不仅是血统的认可,也代表着一种被视作“边缘”的安排。人前没有蒋家的权利,私下又不能脱离蒋家影子。照顾她的人变成朋友邱昌渭。蒋经国忙,连陪产都顾不上。
夏天的一个夜晚,章亚若参加晚饭,回家后突然病重。没隔多久,人没了。周围那些流言开始冒出来,说她死得不明不白。有人耸动声色,说是中毒。可蒋经国呢?没有过问,一切都点到为止。
留下那对双胞胎,生活滑进外婆家。姓氏是章,不是蒋。孩子们和家族断了联系。这不是偶然,家规摆在那里。
等他们大了些,身世才慢慢明了。讲出来容易,可章孝严、章孝慈过的日子其实早成定数。成年以后,各自走向台湾不同的路。孝严进政界,孝慈出国。蒋经国的家训此时仍然压在头上,外界有人议论他们是“违规者”。家里人,外人,谁说了算。并不是一时情感冲动能解释清楚的。
后来,章孝严的孩子蒋万安出来了,走入政坛。再次揭开蒋家历史的线头。祖训没挡住他。选举时他赢得轻松,年轻人买账。有人说他走出了父辈的阴影,有人却认为蒋家不过是换了张脸。可这块看似顽固的漆皮,其实已经剥落得差不多了。
等到蒋经国去世,蒋家在政坛的影响像被一阵风吹散。剩下能被认同的人不多。即使如此,章孝严和蒋家还是保持距离。2005年,章孝严终于认祖归宗,算是把上一代的故事封进了族谱。但这一切没有想象得那么正式,甚至有些尴尬。
蒋经国一生,总说“家规”,可自己的私事都做不圆满,旁人又如何?蒋家后人也好,旁支也罢,这道疤永远不会愈合。蒋万安的上位也成了一种矛盾的延续。该遵守的没能守住,该突破的倒是迈了过去。这种转折和冲撞下,历史切片总有谁被忽略。
如果把蒋介石一生的安排、蒋经国的隐忍、章亚若的退让,混合进一个家族兴衰的宿命,大约没人会说得清对错。蒋家极盛极衰,能留下的只是一地微妙的裂痕。蒋万安站在现在,前路和命里安排的一样吗?未必。有玄乎的浪漫,也有一地鸡毛。
今天的政治局势,讨论蒋家再多,最终不过是把历史抹平了重写。政权易主,风水轮流转,之前是谁的地盘,今天早全变了味道。蒋万安那套身份、血缘、仕途交织的标签,于外界可能很重,于他或许就只是个自我博弈吧。也许明天又会是别样的天气,这个结局到头来未必稀奇。
也有人私下怀疑:蒋经国所谓禁令到底有没有约束过家人?蒋万安是不是和别人一样根本没受过约束?事情摆在那里,有证据也没人再计较细节。
家族在权力脚下变形,记忆却成了岛上流传的故事。复杂也罢,混乱也罢,马前卒和旗手终会成为后来人的谈资。蒋家留给岛内外最大的印记,很大程度,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无声转换。谁会主动承认,谁又会偷偷否认。这种情节,似乎各有各的注脚。
家族传承和个人抉择,在时间面前,像两只纠缠不清的绳结。蒋家人各自过自己的关,退出也好,卷土重来也罢,到最后都是一场命运的较量。过去的禁令现在还有效吗?其实这一切到今天,谁也没个准数。
历史从不留下明确的答案,只有一些被人琢磨不透的遗迹。揉在现实里头,再光鲜也就那么回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