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胜过吕布,投靠谁就杀谁,成三国大恶人,却至今被香火供奉
东汉末年涌现出了非常多身手不凡的英雄人物,其中武力值最高的当属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虓虎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赞誉绝对货真价实。
但因为吕布总爱拿义父开刀,背着“三姓家奴”的骂名,所以世人对他的评价并不高。
吕布的所作所为的确让人不齿,可要论背叛和翻脸无情,他还算不上是最恨的。
当时有一个人比吕布还要冷血无情,他不但专杀恩人,还经常把屠刀对准手无寸铁的百姓,纵兵劫掠。
就是这么一个残暴无耻,背信弃义之徒,现如今却被香火供奉,享受着信徒们的膜拜。
这个人究竟是谁?为什么后世之人会把他供奉起来呢?
一、忘恩负义的背主小人东汉末年战乱频发,各地豪强都组建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丹阳兵是这些地方武装里面战斗力最强,最能打的兵种。
手中没有出名战将的陶谦能够当上徐州刺史,丹阳兵功不可没。
正因为如此,当上徐州牧之后,陶谦非常看中丹阳老乡,把不少乡党提拔到了重要的职位上。
出生于富户,在家乡横行无忌的笮融就是这个时候带着自己的几百随从依附于陶谦的。
当时的陶谦已经年迈,他在意气风发的笮融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在印象分的加持下,笮融被陶谦安排到了下邳,担任下邳国相,并督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漕运。
陶谦
按说这样的知遇之恩笮融应该死心塌地的尊陶谦为主,忠心耿耿的为其效力。
但笮融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报恩心思,他只想着在这个位置上大捞一把,好壮大自己的力量。
他借着职务便利,不但在下邳中饱私囊,狂揽钱财,而且还随意杀戮,让整个下邳都民不聊生。
陶谦在徐州经营多年眼线众多,这些事情很快就传到了他的耳中。
就在陶谦准备要罢免笮融这个毒瘤的时候,意外却突然而至。
公元193年,曹操因为父亲被徐州牧陶谦的部下张闿杀害所以兴兵讨伐徐州。
消息刚刚传到徐州,笮融就率领男女万口、马匹三千,逃往广陵郡。
当时广陵郡的郡守是琅琊人赵昱,曾经和笮融一样都是陶谦的属下。
他对于笮融的到来非常欢迎,大摆宴席,好酒好菜招待了一番。
笮融表面上感激涕零,和赵昱把酒言欢,实际上心里面却已经盯上了广陵郡的财富,准备要据为己有。
就在毫无防备的赵昱喝的醉醺醺之际,笮融突然发难杀死赵昱,然后纵兵劫掠。
郡守稀里糊涂的被杀,下面的人根本就形不成有效的抵抗,只能眼睁睁看着笮融屠戮抢掠一番扬长而去。
那时候的消息传递非常原始,广陵郡发生的一切短时间内传不到其他地方。
因此笮融很快就又选定了下一个投靠目标。
这一次被笮融盯上的倒霉蛋又会是谁呢?
二、恩人的收割机笮融是一个典型的枭雄,能屈能伸,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离开广陵郡逃到扬州后,他投靠了彭城相薛礼,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薛礼,共奉刘繇为盟主。
公元195年,孙策渡江而来大败刘繇,拿下了刘繇的牛渚营,又一鼓作气向笮融所部发起进攻。
起初笮融并不知道孙策的厉害,还大言不惭的想要拿下孙策向刘繇请功。
不曾想却被孙策斩首五百余众,打的笮融仓皇而逃。
亲身领略了一番小霸王的厉害后,笮融胆气尽丧,再也不敢出战,让第二次收留自己的恩人薛礼直面孙策的兵锋。
薛礼哪里是孙策的对手,被打的丢盔卸甲,侥幸突围才逃得性命。
接连的失败让笮融胆气尽丧,蜷缩于军营里面当起了缩头乌龟。
孙策见不能快速结束战斗,故意诈伤,让军中叛徒误以为他伤重濒死。
笮融得到消息后高兴坏了,命令部将于兹攻打孙策,想要立不世之功。
以逸待劳的孙策见敌人果然上当,伏兵尽出,大败于兹,斩首一千多人。
部属的巨大损失让自私自利的笮融肉疼不已,为了尽快恢复元气,他把主意打到了恩人薛礼身上。
趁着孙策攻打刘繇之际,笮融使诡计害死了薛礼,然后笑纳了其麾下的众人和辎重粮草。
刘繇对此虽然有些怀疑,但因为没有证据,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孙策的大杀四方让年事已高的豫章太守周术惊惧而死,袁术趁机任命诸葛玄为新的豫章太守。
朝廷方面不愿意让豫章落在袁术手中,所以也颁布任命,让名将朱儁的儿子朱皓和诸葛玄争夺豫章太守的位置。
朱皓知道光凭自己肯定打不过诸葛玄,于是他求助于刘繇,希望可以派兵相助。
作为汉室宗亲,刘繇自然是责无旁贷,他派笮融帮助朱皓攻诸葛玄。
此时笮融反复无常,喜欢背后捅刀子的坏名声已经渐渐被人所知。
以“月旦评”闻名于世的许劭因此提醒刘繇,认为笮融这个人靠不住,一定要告诫朱皓对他多加防备。
刘繇觉得笮融肯定不敢在自己的眼皮子下面搞小动作,所以没有把许劭的话放在心上。
结果笮融和朱皓合兵一处后没过多久,便再次显露凶残獠牙,用欺诈的手段杀死朱皓,把豫章郡的权利都窃取到了自己手中。
闻听此时的刘繇气愤不已,决定新仇旧账一起算,命人兵发豫章,要将笮融绳之以法。
笮融也不是好相与的,刘繇的第一次进攻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反而是损兵折将,损失了一千多人。
恼羞成怒的刘繇再次召集所属各县人马,不计后果的对笮融发起了攻击。
虽然刘繇只是一个小军阀,但他认真起来也不是笮融可以抵抗的。
最终笮融战败,仓皇逃到了山中。
俗话说“祸害遗千年”,毫无底线,臭名昭著的笮融这一次还能够侥幸活命,再一次东山再起吗?
三、让人无语的供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刘繇部下的宣扬,残暴无信的笮融成为了人人唾弃的对象。
这也直接导致逃到山里面的笮融被百姓群起而杀之。
勇冠三军,凭身手力压整个汉末群雄的吕布因为先杀义父丁原,后诛干爹董卓遭众人唾弃,背上了“三姓家奴”的骂名。
后世之名因此受了很大的影响,致使英雄蒙羞,无法与项羽等古之猛将所并列。
笮融所做的事情比吕布更让人所不齿,按说他应该被永远的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
但实际上生前坏事做尽的笮融死后却备受部分人推崇,现如今更是被堂而皇之的供奉在庙宇内,香火鼎盛。
笮融像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违背常理的事情,是因为笮融是个狂热的佛教徒,东汉末年用自己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修建了很多的佛寺。
笮融的这些举动让佛教在广大的南方地区扎下了根,因此在佛门之人眼中,笮融是个很了不起的“英雄”。
公元193年笮融任下邳相的时候,花巨资修建了一所浮屠寺。
据说寺中所有的佛像都外涂黄金,阳光照射下会发出耀眼的金芒,威严之相让人不敢直视。
这座佛寺可同时容纳3000多人在其内课读佛经。
每到浴佛会时,寺院便在路旁设席长数十里,置酒饭任人饮食,来参观、拜佛的百姓达万人之多。
笮融所建寺庙,流传至今
佛教推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理念,只要皈依佛门,之前所犯下的一切罪孽都可以既往不咎。
对陌生人尚且如此,对推动事业发展的信徒更是要宽宏大量,广开方便之门。
笮融认为佛法可以普度众生,相较于自己对佛门的贡献,死掉一些微不足道的老百姓又能怎么样呢?
南北朝的时候,梁武帝萧衍尊崇佛教,多次舍身为佛,可结果却被活活饿死。
最终被世人耻笑的也只是可怜的梁武帝,佛教却没有任何的损失,信徒反而是更加多了。
所以今天笮融被徐州一带的竹林寺、弘道阁所香火供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如果当初没有笮融,很可能也就没有江南一带佛教的兴盛。
笮融活着的时候虽然对世人残暴背信,但他对佛是真的倾其所有,佛教历史上有记载最早的宝塔就是笮融所修建的。
为了消弭自己的罪孽,笮融不但在佛像面前跪拜赎罪,还免除佛教信徒的徭役和赋税,让大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礼佛。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被佛教视为代表性人物,怎么可能不被供奉起来呢。
笮融像
结语:“果然净土人间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佛门中人本应该淡泊明志,一心修行,但修行太苦,“贫僧”不是人人愿意做的。
于是乎像笮融这样愿意大量捐献香火钱的信众就被树立成了榜样。
毕竟没有他们,豪车豪宅,以及名媛美人怎么可能被诸多和“方丈”一样的“高僧”所拥有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