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17:15

刘备创业时为什么是光杆司令,为什么没有刘姓宗族追随?

#历史开讲##三国##刘备##宗族#
大家好,我是猫叔儿,用最硬的逻辑,带你看透历史真相【上方点击关注】
三国时期,各家的创业史里,有一个贼有意思的“同人不同命”的现象。
你像曹操创业时,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待,一众本家兄弟、堂兄弟、表兄弟全来了。
《三国志》里《诸夏侯曹传》一打开,那叫一个“诸曹夏侯,并起贵戚”,整个家族All In,带资进组!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追随的有孙贲、孙辅、孙瑜、孙皎等,翻开《吴书·宗室传》,那也是“宗子维城”。
孙家的叔伯兄弟侄子们,把江东各级岗位塞得满满当当。
孙坚起步时,亲弟弟孙静就在老家当“后勤部长”,源源不断给他输送兵员。

唯独咱们刘皇叔,创业路上,愣是找不出一个明确记载的、跟着他出生入死的涿郡刘氏宗亲。
这是为什么呢?都是乱世豪杰,为啥曹孙背后站着一大家子,刘备身边却冷冷清清?

宗族的“生死选择题”
首先咱得明白,乱世之中,大家族的第一目标是什么?
存续!你得让家族传承下去,香火不能断。
经常造反的家人们都知道,造反是高风险、高收益,但不是唯一出路。
所以,大家族投资子弟创业,那得精打细算,讲究策略。
而曹孙两家,都是没有退路的“疯狂赌徒”。

曹操家祖上跟宦官曹腾绑定了,被贴了个宦官标签。
在东汉末年,宦官集团那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两次“党锢之祸”,士大夫们恨宦官入骨,袁绍后来更是直接对宦官集团宣判了死刑。
所以,曹家当时虽然处在社会顶层,但前途一片漆黑。
不转型,难道等士大夫掌权后清算自己。
曹操从小混顶级名士圈,结交袁绍、桥玄,玩“月旦评”。
当官后,比士大夫还狠地收拾其他宦官势力,比如打死蹇硕的叔叔。
曹操通过这种方式,拼命洗白身份,向士人靠拢。
曹操,就是曹家、夏侯家,能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张挤进新时代的“门票”。

押上全族精英子弟,帮曹操打天下。
成了,家族续命升级;输了,大概率也是团灭。
没得选,只能梭哈!
所以你看,曹魏政权核心,永远是“诸夏侯曹”,铁板一块。
而孙家在富春,汉朝那会儿属于边缘地带。
跟山里的百越人打交道,民风彪悍得一批。
这种地方家族,你想靠读经书、举孝廉混进中央?
孙氏属于是武力值爆表,但社会地位低,没上升通道。
孙坚因为战力彪悍,被同是江东人的朝廷大佬朱儁看中,被征召去打黄巾。

朱儁的征召,就是孙家鲤鱼跳龙门的“天赐良机”。
弟弟孙静在老家疯狂招兵买马,一股脑送给孙坚。
孙坚带着这支以孙氏子弟为骨干的部曲,从平黄巾到讨董卓,硬是砍出一条血路。

老刘家的正途
老刘家不一样,人家有“正经”上升通道。
刘备他爷爷刘雄,是举孝廉出身的县令。
老刘家走的是读经书、举孝廉、当地方官的“正道”。
在家族眼里,这是可持续、风险低的发展路线。

家族大佬刘元起,顶着老婆压力也要资助刘备读书,并且他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他的目的是指望刘备好好读书,博通五经,举孝廉,当大官,以后光耀门楣,带领刘家从“县级豪门”升级为“郡级望族”。
就跟现在家人都希望你能正经考个大学,然后考个公务员工作结婚,没人愿意你辍学去创业一样。
老刘家让刘备拜师卢植,就是想复刻范阳卢家的路子。
卢植儿子卢毓后来当了曹魏司空,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名门,卢家就是老刘家的榜样。
结果刘备这小子,书没读几本,跟着卢植、公孙瓒学了一身“洛阳恶少”习气。

放着好好的“读书做官”阳光正道不走,非要去闯“军功上位”的独木桥。
所以,在宗族看来,刘备挺“非常”,这路子太野、太险。
咱们老刘家现在有稳定上升渠道,犯不着把全族身家押你身上。
你真行了,算意外之喜;你不行,死在外面,咱刘家主体还在,孝廉、茂才的名额还能继续争。
而刘备选择的这条路,一开始从县尉、县丞、县令起步,基层中的基层。
中间还被免官、被贼兵打爆,惨不忍睹。
好不容易傍上公孙瓒大腿,又卷入袁绍和公孙瓒的大战,最后跟着田楷跑到青州吃灰。
后来刚当上徐州牧没几天,屁股还没坐热,又被吕布偷了家。

惨到什么地步?“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
都开始人吃人了,老婆孩子还被吕布、曹操抓了两三回。
就算有涿郡老家的族人想投奔,一看刘备这状态。
不是在吃败仗,就是在吃败仗的路上,老婆孩子都保不住,自己都差点被当军粮吃了。
你说谁还敢来?来了能活几天? 真来了的,估计也早成了乱世炮灰,没机会在史书上留名了。
等刘备在荆州刘表那儿混了个脸熟,后来又在荆南有了自己的地盘,算是“事业有成”了。
这时候该“衣锦还乡”,召唤宗族了?
可现实是老家涿郡,早就是曹操的地盘了。

蜀汉的底色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觉得刘备前期太惨、老刘家太短视。

祸兮福所倚,正是这份“孤”,造就了蜀汉政权最独特的魅力!
看看蜀汉的核心班底:
诸葛亮:琅琊士族旁支,但“躬耕于南阳”,本质也是流落荆州的寒士。
庞统:名气大,但出身非顶级高门。
法正:关中流寓士人。
关、张、赵:纯粹的草根猛将。
魏延:行伍出身。

李严、刘巴:虽有背景但非一流。
姜维:降将,边地良家子。
他们的共同点, “少孤”、“养于外家”、“出身不高”、“姓氏杂乱”、少有父子兄弟接力掌权。
这里不看爹是谁,只看你有多大能耐、多大胆魄。
蜀汉之所以会这样,根子就在刘备自己。
一个“寒门”出身的创业者,虽然有皇族名头,但起点就是“织席贩履”,家族在涿郡算个小地主,但绝非袁绍那种顶级门阀。
所以,刘备他太懂寒门才俊的憋屈和不甘了。
刘备的政治理想,不是简单地换个姓刘的当皇帝。

他骨子里怀念和追求的,是东汉光武、明章时期那种相对开明、皇权能与士人良性互动、共治天下的秩序。
他要打破的,是东汉末年那种士族门阀垄断上升通道、逐渐架空皇权,甚至与皇权对立的死局。
刘备的“兴复汉室”,不是复辟一个刘姓王朝的空壳,而是要召唤天下寒士,重建一个“英雄不问出处,寒门亦有通途”的公平时代!
这份“孤”,倒逼刘备打破血缘、地域、门第的藩篱,汇聚了当时天下最具才华与理想的寒门精英,共同缔造了三国中最具理想主义色彩、最具“草根”活力、也最为悲壮的寒门政权蜀汉。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得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备创业时为什么是光杆司令,为什么没有刘姓宗族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