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张飞打平,本可以轻松斩杀赵云出风头,为何却不敢下死手?
三国这乱世,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曹魏、蜀汉、东吴三家斗得你死我活,战场上刀光剑影,谋略上尔虞我诈。咱今天要聊的主角是曹魏名将张郃,一个智勇双全的狠角色。他跟蜀汉猛将张飞打过平手,还在长坂坡追过赵云,眼看着就能干掉赵云立个大功,可偏偏没下死手。这是咋回事呢?胆小了?还是有啥别的算盘?
张郃,字儁乂,河北河间鄚县人,生在公元167年,活到了231年,算下来64岁,在那个战乱年代也算长寿了。他不是那种天生含着金钥匙的主儿,出身普通,但靠着脑子和胆子,一步步从地方小将混成了曹魏顶尖大将。《三国志》里说他“临场巧变”,意思是打仗特别灵活,能随机应变,地形、敌情一瞅就明白,布阵指挥那叫一个稳。
张郃年轻时赶上了黄巾起义那档子乱事,东汉末年天下不太平,黄巾军到处闹腾。他先跟着冀州牧韩馥干,混了个军司马的职位,带兵收拾黄巾军。那时候黄巾军虽然乌合之众,但人多势众,靠韩馥混不下了,张郃就跳槽去了袁绍那边,成了袁绍手下的校尉。袁绍当时是北方的大佬,手下猛将谋士一大堆,张郃跟着他打公孙瓒,立了不少功。
199年攻易京那仗,张郃带兵挖地道搞突袭,把公孙瓒打得灰头土脸,袁绍一高兴,给他升了宁国中郎将。
张郃在袁绍手下干得不错,可惜袁绍这人耳根子软,听信小人谗言。200年官渡之战,袁绍跟曹操杠上了,张郃看出袁绍护粮仓乌巢的防守有漏洞,提醒了好几次,可袁绍不听,反倒听郭图那帮马屁精的,硬要跟曹操硬碰硬。结果曹操一把火烧了乌巢,袁军崩盘。
张郃一看这老板不行,带着手下直接投了曹操。曹操那时候正缺人,见张郃有能耐,二话不说封他偏将军,还给了个都亭侯的爵位。
投了曹操后,张郃算是找对了路子。204年打邺城,他带着兵爬城墙,硬是帮曹操拿下袁绍老巢。211到214年,他跑去西北收拾马超、韩遂那帮叛军,渭南之战带着五千步兵翻山越岭,夜袭敌营,把马超打得抱头鼠窜。
215年汉中之战,他跟夏侯渊一块守汉中,刘备带着蜀军来势汹汹,张郃靠着地形死守,愣是顶住了好几波进攻。219年夏侯渊挂了,张郃临危受命,带着残兵退到阳平关,保住了曹军主力。
张郃这人打仗不光靠蛮力,脑子也好使。他熟地形,会布阵,能猜敌人的下一步,曹操特别器重他。曹丕接班后,张郃又升了左将军,封鄚侯,管着一大票兵,镇守边疆。他还懂点儒学,推荐过贤才比如贝展,算得上文武双全。后来曹睿当皇帝,他照样受重用,官做到征西车骑将军,蜀汉那边一提他就头疼。
张郃这一辈子,从小兵到大将,靠的就是真本事。他打仗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硬是在乱世里闯出一片天。不过,他跟蜀汉那帮猛将的交锋,尤其是跟张飞和赵云的过招,才是后人最爱琢磨的事儿。
张郃跟张飞、赵云的交锋,得从他跟蜀汉的对阵说起。蜀汉有五虎将,张飞和赵云是其中最能打的俩,张郃跟他们都碰过面,尤其是长坂坡那场仗,差点就出了大风头。
张郃跟张飞的交手,历史上没啥详细记载,《三国演义》里倒是有点说法。两人碰上的时候,张飞那脾气火爆,嗓门跟打雷似的,手里丈八蛇矛耍得虎虎生风。张郃呢,不急不躁,枪法稳准狠,俩人你来我往,打了个旗鼓相当。按演义的说法,张飞勇猛无敌,张郃能跟他打平,说明本事不小。历史上张郃确实跟蜀军交过手,比如后期北伐那几次,他都能跟蜀汉硬刚,靠的就是沉稳和脑子。
张飞是那种猛冲猛打的主儿,张郃不跟他硬拼,靠着灵活的打法周旋。俩人实力在伯仲之间,张郃没占上风,但也没吃亏。这事传出去,张郃的名声又响了几分,毕竟能跟张飞过招不落下风,谁敢小瞧?
208年,曹操南下打荆州,刘备在新野、当阳一带吃了大亏,带着人马往南跑。长坂坡这地方,曹军追得紧,刘备的家眷陷在乱军里。赵云这时候站出来了,他单枪匹马杀进曹军,硬是要把刘备的老婆孩子救出来。
赵云找到刘备媳妇糜夫人和儿子刘禅时,情况已经很糟了。糜夫人受了重伤,知道自己跑不了,把刘禅塞给赵云,自己跳井死了。赵云抱着刘禅,骑马就往外冲。曹军追得跟疯狗似的,张郃带兵堵住了路。赵云之前在穰山之战干掉过张郃的战友高览,张郃早憋着一肚子火,这回逮着机会,带着人直扑赵云。
赵云抱着孩子,只能单手拿枪,压力山大。张郃带着兵围上来,眼瞅着就能干掉赵云。可关键时候,赵云带着刘禅突围成功,张郃愣是没下死手。《三国演义》里说啥红光一闪,天命护体,把张郃吓住了。这当然是瞎编的,历史上没这回事。但张郃为啥没追到底,倒是值得琢磨。
张郃没干掉赵云,肯定不是怕了。长坂坡那仗,曹军占上风,人数多,装备好,赵云再能打也就一个人,怀里还抱着个孩子,按理说张郃拿下他不难。可张郃这人打仗有个特点——谨慎。他不是那种见血就红眼的莽夫,脑子清醒得很。
第一,地形是个问题。长坂坡那地方,乱糟糟的,曹军追得太散,阵线拉得长,赵云后面没准有蜀军接应。张郃追太深,搞不好中埋伏,吃个大亏
第二、赵云跑得快,带着孩子还能杀出一条路,说明他拼命了,真把他逼急了,可能会拉几个垫背的,张郃没必要冒这险。
第三,杀了赵云和刘禅,战术上没啥大赚头。刘禅就是个奶娃子,杀了顶多让刘备疯一阵子,但曹军大局已定,没必要为这点小功惹麻烦。
还有个说法,张郃可能觉得杀小孩有点不地道。武将多少有点道义,杀个婴儿传出去,名声不好听,回头刘备军报复起来更麻烦。张郃这人讲究稳,不爱干冒险的事儿,权衡一下,他干脆就放手了。
这事虽说没让张郃大出风头,但也显出他冷静的一面。赵云呢,靠这单骑救主的壮举,名气更响了,成了忠义的标杆。张郃放手,反倒成全了赵云的传奇。
长坂坡之后,张郃、赵云、张飞各走各的路,三国这大戏还在接着唱。
张郃在曹魏混得风生水起。219年汉中之战,夏侯渊被黄忠干掉,张郃接手残局,带着部队退守阳平关,没让蜀军趁胜追击。220年曹丕当皇帝,张郃升左将军,封鄚侯,带着大军守边疆,平了卢水胡和东羌的乱子。
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碰上了硬茬子。街亭之战,他看准蜀将马谡站山顶的失误,断了水源,带兵猛攻,把蜀军打得屁滚尿流,诸葛亮只能撤。街亭这一仗,张郃名气更响,蜀军提到他就发怵。
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张郃奉命追蜀军。木门道那地方,蜀军埋伏好了,弓箭跟雨点似的射下来。张郃带兵冲锋,想硬闯出去,结果腿上中了一箭,伤太重,当场就没了,64岁。曹魏这边损失不小,曹睿追封他壮侯,他儿子张雄接了爵位。
赵云救了刘禅后,继续给刘备卖命。209年封偏将军,管着桂阳。赤壁之战后跟着刘备入蜀,打仗立功不少,后来升翊军将军,封永昌亭侯。蜀汉建国后,他在江州守着,帮诸葛亮北伐,229年病死,60岁左右。
张飞呢,长坂坡后照样猛。211年跟着刘备入蜀,217年瓦口关一把火烧了曹军连营,219年被封车骑将军、司隶校尉。可惜他脾气太爆,223年被手下范强、张达砍了脑袋,死得挺憋屈,51岁。
张郃活得最长,64岁才挂,靠脑子和稳重混成了曹魏顶梁柱。赵云60岁病死,忠义无双,名声最好。张飞51岁被害,猛是真猛,就是命短了点。三人各有各的路,张郃跟他们的交锋,反倒衬出了各自的能耐。
张郃跟张飞打平,又在长坂坡放过赵云,咋看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可细想,他这人不莽撞,凡事多算一步。长坂坡没下死手,不是不敢,是不想冒那险,也没必要为个小功砸自己招牌。说白了,他是那种务实派,打仗为的是赢大局,不是逞一时之快。
这事儿搁到现在看,也挺有意思。张郃要是真干掉赵云,历史上会不会多块丰碑?可他没干,反倒让赵云成了传奇。你咋看这事?张郃是聪明还是错失良机?有想法欢迎聊聊,三国这堆破事儿,越挖越有味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