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为什么能够一直苟活到战国末期?周天子靠什么?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历史开讲##春秋战国#周王朝,八百年江山,够长够久!
尤其是东周时期,从春秋打到战国,诸侯脑浆子都打出来了,可你发现没?
那个缩在洛阳城里的周天子,愣是像打不死的小强,从平王东迁开始,硬生生“苟”到了战国末期才被秦国彻底送走!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需要一个“巫妖王”,滑稽脸.jpg。
战国变法的“盲区”
周天子能“苟”到最后,不是他拳头硬,而是列国纷争,需要一个名号!
甭管王室实力如何,有他在场边站着,大家抢地盘才显得“师出有名”!
战国时期,列国纷争,逐鹿中原,变法图强,打得天昏地暗。
但你仔细瞅瞅,无论是魏惠王、齐威王、秦昭襄王怎么折腾,骨子里对“天下秩序”的想象,还停留在“宗法分封制”上。
也就是说:天下必须有个天子,下面分设一堆诸侯。
战国七雄都搞改革,商鞅、吴起、申不害等,打击贵族中央集权。
可这帮人的改革都集中在“省内”,唯独没动一个核心:周的宗法分封制,要不要改了?能不能改?
为啥不动?不是不想,是成本太高,收益不明!
列国关系是动态平衡的状态,今天你强,明天他猛,合纵连横玩得飞起。
在这种“斗兽场”模式下,谁先跳出来喊“老子要当新天子”,立刻会成为其他六家的“集火”目标!灭顶之灾分分钟的事。
不信,你问问梁惠王夏车好不好乘,再问问齐湣王东帝好不好当?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就好比一群黑社会抢地盘,可以出生入死,但没人敢公开说“我要砸了关二爷的神像”!
关二爷是“忠义”的象征,是古惑仔江湖秩序的“合法性”来源!
明白了这层,周天子的生存之道就一目了然了。
秦灭周:新秩序?
时间来到战国末期,长平之战后,赵国算是废了。
从此,秦国独孤求败,统一大势已经不可阻挡。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大手一挥,把占据洛阳附近的“西周国”给灭了,象征王权的“九鼎”也搬回了咸阳。
秦王前脚灭周,后脚就天下来宾,诸侯来朝。
甚至,秦昭襄王跑到雍城祭祀上帝,僭越王权!
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五十三年,天下来宾。五十四年,王郊见上帝於雍。
这操作,骚不骚?
秦昭襄王死时,诸侯们像死了亲爹一样,披麻戴孝来吊丧。
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
这排场,不就是给“新天子”站台啊!
秦王政上台后,相邦吕不韦搞了个大项目,编纂《吕氏春秋》。
这书可不仅仅有“一字千金”的噱头,它是吕不韦集团给秦王政提出的政治诉求。
书里写道:天下大乱,就是因为没有天子了!
《吕氏春秋·谨听》:乱莫大於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书中还提到“好天子”的标准,核心就一条:要“贵公”、“去私”!
啥意思?“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出自《吕氏春秋·贵公》) 。
您秦王当了新天子,可不能吃独食!要“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出自《吕氏春秋·去私》)。
就是把土地分封给有德行的诸侯,恢复周朝那种“天子居中,诸侯拱卫”的和谐场面。
吕不韦集团的内心深处: 秦灭了周,是换了天子!但是,你嬴政得当个有模有样、讲规矩、舍得分蛋糕的“新天子”!
所以,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心中,主流思想还是坚持分封那一套。
秦始皇雄才大略
历史的转折点,出现在秦王政亲政后。
吕不韦的方案,遇到了李斯和尉缭反对,他们给秦王政画了一张截然不同的蓝图。
李斯说:诸侯在咱面前就是些“县长”,以秦国这实力,灭他们就像扫除灶台上的灰尘!咱要搞就搞“天下一统”的“帝业”!
《史记·李斯列传》: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尉缭也说:这些诸侯,花点小钱就能把他们全收拾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 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原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李斯、尉缭嘴里的“帝业”,并不是吕不韦心心念念的“天子2.0”,而是对宗法分封制的彻底颠覆!
吕不韦要秦王当“天下共主”,新周王。
而李斯、尉缭要秦王当“天下唯一”,也就是皇帝!
吕不韦主张“分封贤者”、维持列国,而李斯尉缭主张“尽灭诸侯”、废国置郡县!
吕不韦维护“天子诸侯”旧框架,而李斯、尉缭开创“皇帝郡县”的新帝国!
周天子能在战国中存活几百年,根本原因在于:列强需要他!
需要他这块“合法性遮羞布”,需要他这个“缓冲”,需要他维持那个大家心照不宣的“旧秩序”!
而在统一大势之下,秦决定废国置县之后,周天子就彻底失去了他的利用价值。
秦始皇及其核心团队,彻底、决绝地抛弃了“周天子”这个符号及其背后“秩序”的一切幻想!
因为,他们要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大一统的帝国!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得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