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21:16

汉文帝想杀舅舅,派人送酒他不死:让百官都去哭丧!舅舅果然暴毙

汉文帝刘恒作为刘邦第4子,既没有太子刘盈嫡长子身份,也不如赵王刘如意受父亲喜爱。原本皇位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但睿智而敏锐的母族,为他上位提供了巨大帮助。
汉文帝母亲薄姬为人谦和,在宫中不争不抢,有上善若水的风采。吕后专权时,刘邦8个儿子她杀了5个,都没有清算到薄姬母子头上。吕雉死后,陈平、周勃“诛吕安刘”,杀尽吕氏一脉,皇位就空了出来。

这些开国功臣考虑到,外戚母系过于强大,容易重演吕后之祸。他们想选个母亲不那么强势的皇子,刘恒又因母亲薄姬成了最佳人选!
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往见绛侯,绛侯等具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薄昭还报曰:“信矣,毋可疑者。”——《史记》
可代国(山西北部)距长安千里之遥,谁也弄不清朝中形势。于是刘恒舅舅薄昭挺身而出,冒死入长安见周勃、陈平,确定他们都要拥立刘恒为帝。
这才返回代国,对刘恒说道:“可以入长安为帝,不要有什么迟疑”!然后亲自陪着刘恒,一起进了长安,双方是同生共死关系。
但在城外渭桥,又出了幺蛾子,百官迎接刘恒入城之际。大功臣周勃拦着刘恒不让入城,说有事要禀报,请求两人交谈。

刘恒当众说道:“太尉如果有公事,那请当着百官的面说;如果是说私事,王者无私事”!刘恒携天子之势,堂堂正正入城,没有给周勃任何许诺,还把他怼的无地自容,从入长安起就尽显明君风范。
当天夜里,刘恒要入主未央宫,发现宫门口有十名持戟卫士拦路。刘恒入长安,只带了宋昌、张武等六名随从,无奈之下向周勃求助,周勃下令调走十名卫士,汉文帝才得以入主未央宫。
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 ——《史记》
周勃等勋贵的层层刁难,极大刺激了初登皇位的汉文帝。他连夜任命亲信宋昌统领南北禁军,掌握京城军权;又任命张武为郎中令,控制下自己居住的宫殿;这才站稳脚跟,顶住了周勃等人压力。
此时分歧产生了,汉文帝把实权都给了亲信张武、宋昌,少年皇帝觉得自己人最可靠。舅舅薄昭却委屈了,他觉得从护送8岁的刘恒去代国,到进长安冒死打探消息,是他帮刘恒登上了皇帝之位。
结果外甥一上位,高官厚禄倒是给了,薄昭受封车骑将军、轵侯,荣华富贵应有尽有。可实权一点没有,两人就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

薄昭觉得没有自己扶持,刘恒成不了汉文帝;汉文帝觉得舅舅只是帮了他,他能坐稳皇帝靠的是出身与能力;他用人有自己的考量,高官厚禄也没有亏待舅舅!
薄昭在心中有不平之气情况下,做了一件让汉文帝很生气的事。那就是周勃被人诬陷谋反,汉文帝准备报复他之前的倨傲时,薄昭收了周勃家人好处,偷偷给薄太后报信。
汉文帝不仅没能撒气,还因为告密被母亲一顿臭骂,舅甥两人亲密关系彻底破裂。薄昭在朝廷也混不下去,回到了自己封地。
刘恒也没有继续追究,不看僧面看佛面,他还是想给薄昭一个安乐的晚年的。但当时朝廷有个问题,就是开国、诛吕功臣太多,长安城都因此拥堵起来,对民生、国库都造成了严重负担。
汉文帝就开始清退功臣,让周勃等功臣回自己封地,并对功臣们的权利、待遇都做了严格限制。这下薄昭彻底爆发了,他觉得自己忙活一圈,外甥当了皇帝不仅没权,连享受都受限了。
一怒之下,就打死了汉文帝派来的使者,杀“天使”是诛九族的罪。损害的是朝廷权威,打得是皇帝脸面,薄昭清醒之后也害怕起来。可这种混事他又不敢跟姐姐说,只能躲在府中希望外甥看在亲情份上,不会为难他。
但对汉文帝这种有为之君来说,治国大于一切,就派大臣们来陪薄昭喝酒。意思是好聚好散,你自尽谢罪留个体面,诛连家人也不说了、人走过消。

但薄昭不甘心,他以为汉文帝是不敢违背孝道,就揣着明白装糊涂。汉文帝一看你不体面,也不用留体面了,直接让百官跑到薄昭府上哭丧。薄昭见百官都来了,得罪的人太多,只能无奈自杀,对外宣称暴毙。
薄昭死后不久,汉文帝亲自到场,为这位故去的舅舅主持了盛大的葬礼。纵观薄昭悲剧的始末,越位不清是他最大的问题,为了皇位多少父子相残,他竟然还把登上皇位的刘恒当外甥,希望自己能大权在握,能够像刘恒少年时一样主持一切。
而汉文帝聪明的地方,在于高官厚禄给你就对得起你了,再因争权而心怀不满、惹了众怒。就是你的不对,这是典型的明升暗降,最后天理人伦在上,让群臣去办诀别之事,自己当好人以防千古骂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文帝想杀舅舅,派人送酒他不死:让百官都去哭丧!舅舅果然暴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