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21:16

太和寨村消失的两件宝贵文物:黎元洪匾与大陨石

一个普普通通的今秦皇岛市开发区的农村,居然曾经有两件足以让人称道的文物,尽管它们早已毁灭和遗失,但让我回想起来,也为家乡自豪。
这个村子叫太和寨,紧邻北戴河火车站,在其西北一公里。村子不小,因为它挨着火车站,所以同传统的农村相比,它就多了与外界接触的通道,加上村中有识之士的作用,教育在这里发展起来了。解放前 ,就有了完全小学,1949年前后还设置了师范学校。
完全小学这个概念现在没有了,它是初级小学(初小,1–4年级)和高级小学(高小,5—6年级)的总和,简称“完小”。在教育极其不发达的解放前,完小极少,当时的整个抚宁县,完小总共也没有几所。除了村西头这所完小 ,村中王家街(本地人读“该” )还有一所“女子小学校”,我的一二年级就是在这所学校度过的。学校坐南朝北,高大的围墙中间是欧式拱门,上方的学校名称也排成半圆形。里面仅仅一排房子,两个教室一个办公室,南面是小操场,操场三面都是自然形成的沟壑,虽然不深,却也自然成独立的区域,这也是太和寨村的地形特点。
村西的完小全部归了师范学校了,这所学校就是今天在南戴河的“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的前身“河北抚宁师范学校”。学校正门是一排房子中间留的一道门洞,门外很宽阔,外围又是一道花墙围起来,门的右侧,一株不怎么粗壮的垂柳下,矗立着一座陨石,成三角状,后立一说明牌,介绍陨石,但没有此石的来历。我上小学的时候,没有它高。花墙校门是敞开的 ,下几步台阶,外是东西一条大道,隔道相对的又是一个门:一道花墙之间的牌楼式门,有绿色琉璃瓦装饰的一个门额,內书“太和寨公园”五个楷体字,虽然不是很大,在路上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它的落款是“黎元洪”。
上公园也须几级青石台阶,对着的是一架超大的紫藤,紧挨着,南边又是一架,每架紫藤下都有一青石的正方石桌,下配四个鼓形石凳。那紫藤的次藤都已经有小孩子胳膊粗细了,我们没事就坐在上面打秋千。
公园也是一个孤岛,东面相对平展,挨着村里的甜水井,南面和西面又是一人高的沟壑,北面也是平展的,但被道路与学校隔开。我说的花墙,是在北面,其余三面都是自然状态。公园以紫藤为中,东西狭长,以柏树为篱,树立的黑瓦围成一个个花池。所种的花都是大众的:步步高、胭粉花。我们那时特别祸害人,为了捉“蛐蛐”,常常把瓦拔出来随便一扔。公园归师范学校管理,好像人手不足,所以我们从来没有被管理者逮住过。公园南西两面土坎下都是水塘,春天是蝌蚪的天下,夏天则是青蛙的自由世界,雨后蛙鸣,非常壮观。
后来我听说,黎元洪的题匾,是太和寨小学的创立者当年花钱请黎元洪写的,那时黎已经下台。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原名秉经,字宋卿,是湖北黄陂人‬,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其‬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时间为1916年6月7日至1917年7月1日,以及1922年6月11日至1923年6月13日,共两段任期。
‌第一次任期(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日)‌。
袁世凯病逝后,黎元洪以副总统身份继任大总统,1916年6月7日宣誓就职。‌‌任内与国务总理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1917年因张勋复辟被迫下台。‌‌
第二次任期(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
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为控制政权,短暂扶持黎元洪复任总统。‌‌次年曹锟通过贿选迫使黎元洪辞职,结束其政治生涯。‌‌
黎元洪的书法造诣深厚,我寻到他为张裕酒厂写的一匾,有太和二字 ,与我记忆中的太和寨公园里的二字很像。

到了60年代末,我以回乡知识青年之名回家务农时,两件东西都没有了。公园变成了工厂,学校虽然还是学校,门前的陨石却不见了。询问我身旁的社员们,谁也不清楚,且也不关心。这两件东西有没有,影响不到生产队的分红和口粮数,对于庄稼人来说,那才是最重要的,最值得关心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和寨村消失的两件宝贵文物:黎元洪匾与大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