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21:16

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倘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日本

“1895年3月17日,老夫若是死在马关,倒省得挨天下的骂。”谈判桌旁,李鸿章对随员孙家鼐忽然冒出这么一句。那天凌晨,他的胸口还在渗血,日本浪人留给他的那颗子弹只差半寸就夺命。
事情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1870年,明治维新的脚步刚跑起来,日本外务少丞柳原前往天津探路。彼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刚练成淮军,正踌躇满志。柳原一番花言巧语——“贵国若与我联手,西洋列强不敢轻慢”——让李心里一动:同是亚洲国家,又离得近,也懂汉字,拉来当伙伴,也许能借刀杀人。于是《中日修好通商条约》上落下了他的朱笔,条款里写着“彼此相助”,听上去义气十足。
短短四年,日本大兵猛扑台湾。清廷内阁惊得手足无措,李鸿章却托人写信进京:“勿遽开仗启衅。”他的理由听起来很体面——“兵连祸结,西人乘虚而入”。可落在台湾守将沈葆桢耳里,就是一句:先稳住,别动。结果,《北京专条》换来日本合法掏走白银、“视察”台湾的机会,岛上百姓敢怒不敢言。

更扎心的事接踵而至。1879年,日本宣布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清廷里主战奏折堆成小山,有人甚至提议撤回驻日使团断绝来往。李鸿章仍旧按兵不动,只发去一纸抗议电报。他给同治皇帝的折子里写道:“姑含忍以待其敝。”意思是日本胃口再大,也会有撑裂的时候。事实证明,这一句“含忍”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进入八十年代,清朝内部掀起“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执意砸重金建北洋水师,口头上说“先防倭,再顾俄”。但他又认定日本短期内无力东进,真正的威胁是沙俄南下,于是提出“缓倭急俄”。从后来的结局看,他把两份威胁的先后顺序完全拿反。
1894年甲午开战。北洋舰队本应一展身手,却在黄海炮火里折戟沉沙。丁汝昌战死,邓世昌殉舰,剩下的军舰挂白旗。李鸿章这才意识到:靠外交摆平日本,只剩下梦呓。他奉命赴日议和,可对面谈判代表伊藤博文一句“请照此签字”,就要他割让台湾、澎湖与辽东,还得再赔二亿白银。

暗杀事件发生于会谈第三次休会期间。浪人小山六郎的手枪响了,李鸿章左颧骨中弹。伊藤博文急忙摆出绅士样,一边捂冷汗一边致歉,顺手把赔款减了三千万两。李鸿章表面感谢,心底却清楚:人情价打九五折,也够大清掏空国库。舟船返程途经吴淞口,他扶栏眺望海面,低声对幕僚薛福成说了那句后来流传甚广的话:“日本狼子野心,欲壑难填。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灭其国。”
可惜,这狠话只剩纸面。回京后,他转身扑向沙俄,希望用“联俄”扳回一局。1896年,《中俄密约》签下,东三省铁路主权拱手让人,换来俄国对日本的制衡。李鸿章在奏折里大吹特吹“至少十年和平”,却没看见俄国吞象般的胃口。几年后,日俄就在旅顺口外拉开大炮,东北再次成了他人战场。
有人替李鸿章辩解:若非他四处折腾,满清可能更早覆灭。然而看看账单便知:台湾丢了、辽东丢了、白银赔了,北洋水师耗掉的七年军费,一炮没撑过半年;新兴工业刚冒芽就被战争赔款连根刨掉。日本恰恰靠这些赔款大办军工,钻石弹、高速舰一批批下线,再七年就撞进北京城,震天的“板垣见皇帝”之声响彻紫禁。
不止李一人背锅,顽固守旧的朝廷同样难辞其咎。但他身居中枢、握兵握财,仍执迷于“以夷制夷”的算盘。战前他对总理衙门说“和可保船不沉”,战后对光绪帝说“俄可制倭”,听着句句冠冕,实则每次下注都押在欺弱怕强的折衷上。等棋局收盘,满盘皆输,生路被堵,他才仰天长叹“国际无外交,全凭自立”。

1901年《辛丑条约》一簇密密麻麻的汉字和洋文,像铅块一样压在北京的小雨天里。外国公使坚持要李鸿章在文件最后一栏签名,声称“非李公不可”。名章落定没多久,他在天津病逝。小道消息说棺盖合上那一刻,街口有人放鞭炮,也有人垂泪——毕竟他练的淮军曾救过乡亲,也逼死过捻军百姓;他开办江南制造局,也签下无数丧权条约。褒贬,一时难分。
今天再翻档案,李鸿章那句“先灭日本”更像是身中一枪后的痛悟。要做到这四个字,需要工业体系、需要现代教育、需要国家意志,而不仅仅是手握谈判折子。遗憾的是,他回到北京后已无力再推改革,朝野也没时间重建军队,列强帆船和资本交织的阴影已轰然而至。
历史没有假设,但读到这里仍会忍不住想象:倘若早在1874年第一轮台海危机时,清廷能挺直腰板;倘若镇南关大捷后,北洋军舰立即南下协同追击;倘若李鸿章把筹建水师的进度和陆军训练放在同一高度……那么,中国与日本的胜负天平或许会更平一些。

现实却是,一连串“倘若”被软弱抹平。百姓骂他秦桧再世,也有人把他封成“东方俾斯麦”。史家说,李鸿章的错在于眼光只及王朝存亡,没能上升到民族存亡;他的悲剧在于明知故犯,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车厢里,刹车坏了却还想靠车铃提醒前方让路。可敌人驾驶的是蒸汽机车。
李鸿章死后十九年,青岛、旅顺、大连、哈尔滨轮番换旗。日本“灭国”之势扑来,坦克、毒气、飞机齐上阵,直到1945年炮火熄灭才告终。那时人们才彻底明白:口头联盟救不了危局,只有真正的现代化才能护国。李鸿章那句警示,不幸被他自己的犹豫和妥协印证得淋漓尽致。
今天,若在大连旅顺口岸细看礁石,还能摸到当年炮弹留下的坑洞。浪潮一次次冲刷,痕迹仍在。它提醒后人:光说“必须先灭日本”没有意义,强国之道,需要实干,需要决心,更需要不向任何外力下注的底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倘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