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往事:《“嵇三阁老”大牌坊的下落》(作者 华钰麟 吴炯)
“嵇三阁老”大牌坊的下落(作者 华钰麟 吴炯)2007年,惠山浜龙头下“千人报德坊”埋在地下的石构件重见天日,而无锡历史上另一座与之堪称伯仲的大牌坊——学前街上的“人伦坊表”坊(又称“嵇三阁老”牌坊)的下落又在哪里?
“嵇三阁老”安在哉?
无锡旧有的石牌坊中,树立在惠山龙头下的“千人报德坊”是当年惠山人杰地灵的象征。而矗立在学前街上的“人伦坊表”牌坊(又称嵇三阁老牌坊),据老人们说那是无锡最大的石牌坊。2007年11月4日,在地下沉睡了56年的惠山“千人报德坊”的金山石构件出土,不久后,又有数件石构件在当地老人的指点下重见天日。以此为端,惠山古镇修复工程正式启动。“千人报德坊”的挖掘牵动了许许多多人的心。那么,在地下还有多少封藏的宝贝可以重见天日呢?“嵇三阁老”安在哉?
据老人们比较,“嵇三阁老”坊是无锡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石牌坊。这座牌坊的主人叫嵇曾筠,是康熙四十五年的进士。嵇曾筠对治理黄河有重大贡献,雍正十一年曾为文华殿大学士,因此无锡人都称他为“嵇阁老”。乾隆二年,乾隆皇帝御书了“人伦坊表”匾额,被刻在了这所大牌坊上,百姓俗称之为“嵇三阁老”牌坊。“嵇三阁老”牌坊是在文革中被推倒的。多年以后,知道此事的人已经很少。这座无锡最大的石牌坊“人伦坊表”石坊的下落究竟在哪里呢?
老人指点石牌坊的下落
谈景清老人今年已经80岁了,他说,当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已经结束,“革命委员会”已经成立,但有两个牌坊没有被打掉,其中一个就是嵇三阁老牌坊。在开会的时候,有人提出“破四旧”没有彻底,还有两个牌坊没有推倒。其实,由于嵇三阁老牌坊是无锡最大最好的牌坊,大家心里不愿去推倒它。但建议提出后,位于学前街嵇氏宗祠前的“嵇三阁老”牌坊也就不能幸免,终被大绳拉倒。牌坊被拉倒后,石件无处堆放,于是有人提出,槐古桥旁一条河浜要填没,正好可以用来填河。于是,隔三岔五地就有汽车把残损的石构件运到这条小河浜里,由于这个牌坊特别大,运了不少趟数。
这是在1968年7月左右。当时谈景清是城郊蔬菜管理处的干部,由于他就住在愧古桥这条小河浜旁边不到20米的地方,因此他对具体位置十分清楚。今天,他家的老房子还在,这是建于太平天国前的房屋,当时这里叫做“上谈巷”,今天的门牌号是“槐古桥6号”。谈景清老人在这里住了80年。参照老房子的位置,谈景清老人指着不远处新村里的一段小路说,嵇三阁老牌坊就在这下面。这条小路是新村的干道之一,上面没有任何建筑。
当时就住在河边的谈景清目睹了填河的场景,于是记下了这个位置,希望这座无锡最大的石牌坊的下落有朝一日能被有关方面重视。五十多年过去了,当惠山古镇在重建时将同样掩埋在地下的“人杰地灵”(千人报德坊)石牌坊挖出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后,谈景清受到了鼓舞,终于向人们揭示了无锡最大的石牌坊的下落。
绿萝庵里看梅花
从前,与南禅寺妙光塔一墙之隔有一所“龚勉祠”,谈景清老人说,“文革”时这里遭遇厄运,祠中的碑刻等文物同样也被填没在槐古桥旁这条小河浜中。说到龚勉,谈景清说起了绿萝庵的故事。据县志记载,“绿萝庵”是南门外一座颇具规模的佛庵,庵内遍植梅花。绿萝庵早就拆掉了,今天无锡东门外的绿塔路上有两间不起眼的平房,开设着店心店,这便是当年绿萝庵仅存的遗迹。
谈景清老人说,过去,绿萝庵里有一个“行好事”的规矩,在每年“大年夜”晚,都要请没法过年的穷人吃顿年夜饭,年夜饭里有四个菜,是笋干百叶、青菜、鱼、肉和萝卜汤,萝卜叫做“年萝卜”。吃完年夜饭后,还每人发一两斗米,让他们能一直吃过年初五。可是,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吃完后没有力气背走这些米,于是,就专门让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背了米送这些老人回家。当年18岁的谈景清就曾背了米送过这些老人。他说,这个规矩是从老祖宗传下来的,自己也不知道是哪年开始的。
龚勉是明隆庆二年的进士,官至浙江布政使,政绩卓著。当年的他却是个穷书生,为了避债他也曾在绿萝庵里吃过年夜饭,还对讨债的人戏称自己是庵里的“穷极无粮添尊佛”。传说龚勉还写了首避债诗,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今朝大年三十夜,绿萝庵里看梅花。”从此,“绿萝庵里看梅花”就成为无锡人传诵的一句有特殊意义的俗语。
大牌坊何日重现
在南长桥南侧的桥堍,矗立着两根石柱,这是一所石牌坊的残构,牌坊的名称是“首藩方岳坊”,这就是为褒奖龚勉的政绩而敕建的牌坊。据说,当龚勉祠内的龚勉塑像被推入小河浜内时,泥塑的身躯化成泥浆,但龚勉的头像却是木雕的,浮在了水面上,据说被龚氏的某位后人打捞上岸,因此,龚勉的头像也许也被保存着。谈景清说,附近原来还有一座“重恩坊”,坐落在妙光塔傍龚勉精舍前,当年龚勉祠被毁时,这两座牌坊残存的石构件中也有部分与嵇三阁老牌坊一样,沉在了这条小河浜里。
这个重要的位置,就在槐古二村36号-16到36号-18后的小区通道下。老人说,一旦无锡历史上最大、最精美的嵇三阁老“人伦坊表”牌坊和惠山古镇上的“人杰地灵”坊一样重见天日,重新矗立在无锡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上时,那将是无锡历史文化保护上的一件大事。
吴都路重建的牌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