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敕建!深藏偃师260年的“镇村之宝”,免费看!
2011年9月11日,偃师市缑氏镇南家村。一夜雨后,一位早起的村民发现,村里的“镇村之宝”出事了。
越来越多的村民闻讯赶来。
村里的这个宝贝,是一座节孝牌坊;
牌坊上两个精美的文官石像头,没了,颈部残留着新凿的痕迹。
村民们赶紧拨打了110报案,当地警方和文物部门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勘查取证。
一座节孝牌坊,为什么会成为镇村之宝?
因为,这是自诩有“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亲自下旨敕建的牌坊。
具体名称为“儒童张泳妻张氏节孝坊”,敕建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是监生张道凝奉旨,为其养母张氏而立。
牌坊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2008年6月,张氏节孝坊被列入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牌坊的背后,是一个让现代人难以理解的故事。
张氏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与张泳定下婚约。
可惜,张泳自幼体弱多病,16岁时更是突发重病。
那时,民间有“冲喜”的习俗。
眼看张泳病入膏肓,双方家长商议后,决定让两人立即成婚,期望借此让张泳转危为安。
可惜,病体孱弱之人,如何能经得起这番折腾。
婚礼当天,张泳便撒手人寰。
于是,17岁的张氏成了新寡。此后,她终生未再嫁。
感念张氏的坚贞,张泳的弟弟张江,将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她,取名张道凝。
张氏知书达理,倾尽心力抚育张道凝成人。
张道凝亦很争气,他勤学苦读,最终得以进入国子监学习,成为一名监生。
学业有成后,他将母亲的事迹详述后,上书乾隆皇帝。
乾隆帝本就孝顺,更为张氏的节操与艰辛所感,于是特颁圣旨敕建“旌表已故儒童张泳妻张氏节孝坊”。
如今的张氏节孝牌坊,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
张氏节孝牌坊属于街巷牌坊,坐西朝东,通体用青石雕琢而成。
牌坊设一中门、二侧门,由四方柱支撑。
柱上有横梁,梁上原有坊顶,可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被毁。
牌坊总进深2.16米,宽6.78米,高5.8米。
牌坊上遍布精美的石雕,以人物、花卉、祥云、动物等为主。
雕工造型生动逼真,线条流畅,刀法纯熟,是清代石刻艺术的精品。
这座牌坊上,还镌刻着乾隆年间多位官员名士对张氏的褒扬赞颂之辞,有对联、诗作、题记等。
地址: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南家村。
自驾:导航搜索“偃师区缑氏镇南家村”。
从洛阳市区出发,沿开元大道转洛偃快速通道,再经317省道、顾刘路便能抵达。
停车建议:村内道路较窄,可将车辆停放在村口公共空地(免费),步行约5-10分钟,就可抵达牌坊。
公交:
洛阳市区乘洛阳—偃师城际公交,在偃师汽车站转乘偃师—缑氏镇乡村巴士,下车后向南步行800米即达。
门票:免费(开放式街巷文物,全天可参观)
建议游览时长:30分钟—1小时
温馨提示:
牌坊位于村民生活区,请勿随意触摸石刻,避免干扰当地居民生活。
周边景点:玄奘故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最早中国”遗址)、唐恭陵等
美食推荐:一定不要错过缑氏镇的牛肉水煎包,我每次去,基本都会买上一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