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杀了6位皇帝,从农民逆袭成为天子,却坑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刘裕的童年比“孔乙己”还惨公元363年的京口(今镇江),寒风像刀子一样割脸。刘翘家的破草房里,刚生下的男婴正哇哇哭——母亲赵氏因难产去世,父亲看着瘦得像小猫的孩子,长叹一声:“这日子没法过了,扔了吧。”邻居陈氏抱着刚满月的儿子路过,听见哭声冲进来:“你还是人吗?孩子是条命!”她把自己的奶分给男婴,给他取名“刘裕”。从此,刘裕跟着陈氏的儿子一起长大,直到懂事才知道:自己的亲妈,埋在村外的乱葬岗。
刘裕的童年,是“卖草鞋”的代名词。他背着筐子走街串巷,吆喝声比哭还难听:“草鞋!草鞋!两文钱一双!”可东晋末年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谁买得起新草鞋?有次他蹲在街头,半天没卖出去一双,还被市吏当“占道经营”追着跑,草鞋散了一地,他蹲在地上捡,眼泪混着泥往嘴里塞。
“穷小子一辈子没出息!”富家子弟的嘲笑像鞭子抽在他心上。直到20岁那年,他听说“北府兵”在招兵——那是谢玄组建的精锐,专打前秦。刘裕咬咬牙:“当兵总比卖草鞋强!”于是,他抱着破包袱,走进了北府兵的营门。
从端茶倒水到小将领北府兵的士兵都是北方流民,个个虎背熊腰,刘裕个子高但瘦得像竹竿,只能做“后勤杂役”:给长官洗马、给士兵做饭、帮伤员换药。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马厩扫得比自己家还干净,做饭时特意多放一把米,让士兵们吃个半饱。
慢慢的,长官孙无终注意到他:“这小子做事踏实,让他当传令兵。”刘裕成了传令兵,每天跑几十里路,把命令准确传到每个营地。有次暴雨天,他摔进泥坑,爬起来继续跑,到营地时浑身是泥,可命令还攥在手里没湿。孙无终拍着他的肩膀:“你比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兵强!”
真正的转折点,是孙恩起义。公元399年,道士孙恩带着几万农民造反,逼近建康。刘裕跟着北府兵去镇压,第一次上战场就拼了命——他带着5个士兵侦察,遇到几百个起义军,二话不说举刀就冲。起义军以为遇到了精锐,吓得四散逃跑,刘裕砍了3个小头目的脑袋,带着士兵安全返回。
孙无终眼睛亮了:“这小子能打!”他把刘裕推荐给北府兵名将刘牢之。刘牢之问:“你敢带100人去劫营吗?”刘裕咧嘴笑:“有什么不敢?”当晚,他带着100人摸进起义军营地,放了一把火,把起义军烧得哭爹喊娘。刘牢之拍桌:“好小子,当我的参军!”
穷小子第一次“崭露头角”刘裕成了刘牢之的参军,跟着他打了几十场仗。最险的一次是在海盐:孙恩带着5万起义军围攻县城,刘裕只有3000人。他让人在城墙上插满旗帜,假装“有十万大军”,然后带着1000人偷偷绕到起义军后面,喊着“杀呀!”冲进去。起义军回头一看,以为被包围了,撒腿就跑,刘裕追了十几里,砍了几千颗脑袋。
孙恩见打不过,只好逃到海上。刘裕跟着追到临海,孙恩走投无路,跳海自杀。这场仗让刘裕出了名——老百姓说他“比关羽还能打”,朝廷封他为“建武将军”,给了他一支自己的部队。
可刘裕没骄傲,他知道:“要想站得稳,就得继续打胜仗。”
杀第一个皇帝,成了东晋“救世主”公元402年,荆州刺史桓玄造反,杀了司马道子,自立为帝,改国号“楚”。桓玄是个“变态暴君”:把大臣的老婆抢进宫,把反对他的人砍成肉酱,老百姓恨得牙痒痒,可没人敢反抗——他有10万军队。
刘裕当时在彭城当太守,听说桓玄篡位,拍着桌子骂:“这狗东西,敢夺司马家的天下!”他联系了几个北府兵旧部:刘毅、何无忌,凑了2000人,从京口起兵。桓玄听说后,嘲笑:“2000人也敢造反?派1万兵灭了他们!”
可桓玄的兵都是“纸老虎”——刘裕的军队虽然少,但个个是跟着他打孙恩的“死士”。他们在江乘(今南京东北)相遇,刘裕举着刀喊:“杀桓玄,复东晋!”士兵们跟着喊,像疯了一样冲过去。桓玄的兵吓得掉头就跑,刘裕追了50里,砍了3000颗脑袋。
桓玄听说军队败了,吓得连夜逃跑,带着妃子、财宝往荆州跑。刘裕进入建康,老百姓夹道欢迎,他下令:“废除桓玄的暴政,恢复东晋制度!”然后把白痴皇帝司马德宗扶上皇位,自己做了“太尉”,掌握了朝政大权。
桓玄逃到荆州,还想反攻,刘裕带着军队追过去,一刀砍了他的脑袋。第一个皇帝,死在刘裕手里。
两年杀两个皇帝,地盘扩大一倍刘裕掌握了权力,开始“扩张地盘”。第一个目标是南燕——慕容超建立的国家,占据山东一带,经常派兵骚扰东晋边境,抢粮食、抢女人。公元409年,刘裕带着5万军队北伐,慕容超笑着说:“东晋兵都是软蛋,我带3万兵就能灭了他们!”
可刘裕不是软蛋。他用“却月阵”——把军队排成月牙形,前面是步兵,后面是骑兵,中间是弓箭手。慕容超的军队冲过来,步兵挡住,弓箭手射死一片,骑兵从后面绕过去,把慕容超的军队切成碎片。慕容超只好逃回广固(今青州),刘裕围了3个月,慕容超弹尽粮绝,只好投降。
刘裕把慕容超押到建康,斩首示众。第二个皇帝,死了。
接下来是西蜀——谯纵建立的国家,占据四川,和后秦勾结,经常攻打东晋。公元413年,刘裕派朱龄石带3万兵讨伐,谯纵笑着说:“四川地势险要,东晋兵进不来!”可朱龄石用“火攻”,把谯纵的军队烧得大败,谯纵走投无路,自杀了。第三个皇帝,死了。
两年时间,刘裕灭了两个国家,杀了两个皇帝,东晋的地盘扩大了一倍,老百姓都喊他“刘公”。
收复洛阳长安,杀第四个皇帝刘裕的野心越来越大,他想“收复北方失地”。公元416年,后秦皇帝姚兴死了,儿子姚泓继位,是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国内混乱。刘裕觉得机会来了,带着10万军队北伐。
他分两路:王镇恶打洛阳,檀道济打潼关。姚泓的军队根本不是对手,王镇恶用“攻城锤”砸开洛阳城门,檀道济攻克潼关。刘裕带着主力部队赶到,姚泓只好派人向拓跋嗣求援,拓跋嗣派了10万兵驻扎在黄河岸边,想偷袭刘裕。
刘裕笑着说:“拓跋嗣是个胆小鬼,我用‘假渡河’计骗他。”他让士兵们在黄河岸边摆了很多船只,假装要渡河,然后自己带着5000骑兵,绕到拓跋嗣军队的后面,突然袭击。拓跋嗣的兵吓得掉头就跑,刘裕追了20里,砍了1万颗脑袋。
解决了拓跋嗣,刘裕带着军队进攻长安,姚泓开城投降。第四个皇帝,死在刘裕手里。
刘裕进入长安,老百姓夹道欢迎,他站在城楼上,看着洛阳、长安的城墙,眼泪掉下来:“我终于收复了中原!”
杀两个皇帝,篡位称帝刘裕北伐成功,威望达到顶点,他想“当皇帝”。可司马德宗是个白痴,连话都不会说,刘裕觉得“留着他没用”,于是派人毒死了他,立司马德文为帝。司马德文知道自己是“傀儡”,对刘裕说:“我知道你想当皇帝,我会让给你的。”
公元420年,刘裕带着大臣们进宫,要求司马德文退位。司马德文笑着说:“我早就准备好了退位诏书。”他签了字,把皇位让给刘裕。刘裕称帝,改国号“宋”,史称“刘宋”。
可刘裕没放过司马德文,他派人把司马德文杀死在宫中。第五、第六个皇帝,死了。
刘裕坐在皇位上,看着下面跪拜的大臣,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我从卖草鞋的穷小子,变成了皇帝,谁还敢嘲笑我?”
刘宋的“骨肉相残”,比西晋还惨刘裕称帝后,实行了“重用宗室”的政策——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封了王,让他们掌握地方兵权,以为这样就能“巩固江山”。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些儿子们长大后,变成了“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
刘裕死后,儿子刘义符继位,是个“昏庸皇帝”,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大臣们发动政变,废掉刘义符,立刘义隆为帝,也就是宋文帝。宋文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实行“元嘉之治”,可晚年变得“猜忌多疑”,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刘义康,因为他觉得“刘义康会夺皇位”。
宋文帝死后,儿子刘劭继位,是个“残暴皇帝”,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篡位称帝。刘劭的弟弟刘骏听说后,带着军队进攻建康,杀死刘劭,继位为宋孝武帝。宋孝武帝更残暴,杀死了自己的叔伯刘子鸾、刘子产,因为他觉得“他们会夺皇位”。
宋孝武帝死后,儿子刘子业继位,是个“变态皇帝”,杀死了自己的叔伯刘彧、刘休仁,还侮辱自己的姑姑和姐姐。大臣们发动政变,废掉刘子业,立刘彧为帝,也就是宋明帝。宋明帝继续杀,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刘休佑、刘休若。
宋明帝死后,儿子刘昱继位,是个“魔鬼皇帝”,经常杀人取乐,把大臣的脑袋砍下来当球踢。大臣们忍无可忍,发动政变,杀死刘昱,立刘准为帝,也就是宋顺帝。
公元479年,萧道成发动政变,废掉宋顺帝,自立为帝,改国号“齐”。刘宋灭亡,六十多年的统治,结束了。
刘裕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竟然被子孙们“互相残杀”搞没了。他的“重用宗室”政策,成了“骨肉相残”的根源——儿子们为了皇位,杀父亲、杀兄弟、杀叔伯,几乎没有一个善终的。
参考书籍《晋书》(唐·房玄龄等撰)
《宋书》(梁·沈约撰)
《南史》(唐·李延寿撰)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