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女儿是个大骗局?
历史讲解员王汉周2025年10月02日 00:01 江西
⬆️点我 ⬆️
综合
zhihu.com/question/1944982733060284775
01
物质上要穷养儿子,富养女儿自古就是中国传统?
纯扯淡。
但凡读过书的人都该知道古代是父权社会,父权不等同男权,父权比起看重性别更看重的是君臣,父子关系和等级,所以古代社会体系下在外要听君父的,在内要听家父的。
所以就凭不尊重父母这点,有些子女就不配说什么传统。
根本就不存在自古以来,从物质上,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说法。
中国真正的民间古训其实是:“穷养儿志,富养女德”。
富养女儿更多的不是物质上的无限制满足,它说的其实是教育上的事情,通过教育不要让自己的女儿变得小气贪婪,不懂感恩为人处世变得薄情寡义。
对儿子也不是搞物质上的穷,它说的也是通过教育让儿子学会节制,克服欲望以正其心,整其行,励其志,苦其心,成其业。
说简单点直白点,就是通过教育让男女性从小就克服自身性别和心理等因素带来的缺陷,把女性普遍小气难缠说话尖锐不客气的天性,把男性普遍好色好斗好赌易成纨绔的天性,给通过家庭教育和影响给克服掉。
而现在网上的穷养儿富养女根本就是在培养仇人,把儿子穷的像解放前,把女儿宠的不知天高地厚,最后的结果就是儿子长大了对家里一点感情都没有,自此永远离开家不再过苦日子成了其唯一的追求。
女儿长大了越来越贪婪无度,稍微不满足其欲望就阴阳怪气指责家长。
凡事要适度,凡事要理性,无限制的穷或宠,都是自取灭亡之道。
不断互相理解,敢于纠正错误,这才是父母和子女相处之道。
02
现代的富养女是典型的错位理解。
古代大户女儿不能抛头露脸,没什么自己花钱的地方,吃穿用度全是账房支出,受到家庭严格管控。
而古代家庭遵循儒家君臣父子等级制度层级分明,家主T1,祖母T0,长子(继承人)T2,后面还有小妈嫡女庶子等,普通女儿基本要排到T5T6,比高级下人强点有限。
就算是现代,广东福建还是这个样子,比如家里老大老二女儿老三儿子的。
老二的家庭待遇都会差一档。
所谓的富养女,是因为长期低人一等,容易养成斤斤计较刻薄寡恩的性格,倒时候嫁出去会很难看。
所以会凭空给庶女提提档,别让她成为深闺怨妇。
但是这个“富”的比照对象终归是自己家里的档次,再怎么提高待遇,也不可能超越家主,给直接提到长子待遇都有点逾矩了。
如果说家主山珍海味,长子大鱼大肉,小妈,庶女青菜豆腐。
所谓的富养就是给庶女提提档也吃上鱼香肉丝,别太寒酸,其实也没多花几个钱。
放到现在,说白了不过是老生常谈的家里孩子多一碗水端平,根本不是让女儿多花钱。
结果变成全家省吃俭用,从嘴里抠食,独生女待遇超越全家,最后把女儿养成一个刻薄利己的巨婴。
可以说完全违背了初衷。
实际上独生女占的是继承人的生态位,应该遵循的逻辑。
穷养儿也不是不给钱,因为儒家宗族,儿子花老子钱是天经地义的,继承人出外欠的账老子得认,所以继承人完全可以凭一己之力出去把家败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该摆谱请客还得摆,该妆点门面还得妆点,但你要清楚知道这个谱这个门面你花了多少代价。
从小就要让孩子知道钱的价值,1万是两个月血汗工资可以买电脑,10万是两年血汗工资可以买车,100万是二十年血汗工资可以买房。
不要抬抬手不拿一百万当钱,赌桌上随便就输掉了。
继承人最忌讳的情况,恰恰是:不知物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