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06:57

外甥女嫁舅舅,表侄娶表姑,西汉的皇帝皇后关系为什么这么混乱?

一说到西汉皇家疑似乱伦的关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汉惠帝刘盈在吕后的逼迫下,娶了只有11岁的外甥女张嫣为妻。
由于外甥女嫁给舅舅这件事实在是太骇人听闻,很多人怀疑刘盈的皇后张嫣可能并不是鲁元公主的亲女儿,而仅仅是个庶女。
毕竟吕后再疯狂,也不至于乱伦成这样吧?
可是我们细看史书就会发现,这并不是西汉第一例疑似乱伦的案例。
西汉后世的皇帝,还有表侄娶表姑的呢。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张嫣究竟是不是刘盈的亲外甥女,西汉后世的皇帝为什么又会有表侄娶了表姑当皇后?
难道西汉都不在意这些伦理关系的吗?

01、刘盈娶张嫣一般我们看到关于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的介绍时,都会说:张嫣的母亲是吕后唯一的女儿,汉惠帝刘盈唯一的童年姐姐,鲁元公主。
吕后为了长保鲁元公主家的富贵,提高鲁元公主的地位,不顾刘盈是张嫣的亲舅舅,强行把张嫣嫁给了刘盈。
然而也有一个或许不那么主流的观点,那就是张嫣实际上不是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而仅仅是鲁元公主丈夫张敖的庶女。
他们的理由是:史记并没有说张嫣是鲁元公主的女儿,而仅仅记载为“吕后长女为宣平侯张敖妻,敖女为孝惠皇后”。
可是史记提到陈阿娇的时候,可是明确提到陈阿娇是馆陶公主女儿的。
从这个微妙的对比可以看出,如果张嫣是鲁元公主的女儿的话,史记应该直接称张嫣为鲁元公主之女,而不是张敖之女。
可见张嫣仅仅是张敖的庶女,与刘盈没有血缘关系。她嫁给刘盈,完全不是外甥女嫁给舅舅。
然而果真如此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大家说张嫣是鲁元公主的女儿,并不仅仅是因为史记的这一段记载。
而是因为汉书里明确写了“吕太后欲为重亲,以公主女配帝为皇后”,“太后立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
汉书成书于东汉,作者班固是著名的史学家,在撰写汉书的时候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可以查看皇家史料。
在这种情况下,班固不至于连张嫣是谁的女儿都搞不清楚。
而史记在记载陈阿娇的时候,称陈阿娇为馆陶公主之女,可是在记载张嫣的时候,却不称张嫣为鲁元公主之女,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父亲的身份不一样。
陈阿娇的父亲是堂邑侯陈午,仅仅是个封户1500多户的小侯,且一生没什么重大事迹,最大的存在感就是他是馆陶公主的丈夫。
张嫣的父亲张敖却是汉初的异姓王,存在感很强,事迹很多。
所以史记在记载陈阿娇的时候忽略了她的父亲陈午,记载张嫣的时候却着重强调了她的父亲张敖,并不能说明张嫣是庶女。
更大的可能性是张敖显赫的身份,让史记特地强调张嫣是他的女儿。

我们再来看看吕后是怎么对张嫣的。
吕后对张嫣可以说是掏心掏肺。
汉惠帝刘盈已经快20岁了,与汉朝的平均婚龄,再不娶妻就不成体统了。
吕后不顾张嫣只有11岁,也要把张嫣嫁给刘盈,把这个皇后之位先占着。
如果张嫣不是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吕后为什么非要让她当皇后,而不选一个吕氏女为皇后呢?
刘盈不愿意宠幸张嫣,反而和后宫其他的美人有了儿子,吕后就杀了这个美人,把儿子抢过来谎称是张嫣所生嫡长子,以巩固张嫣的地位。
这个孩子在刘盈去世之后成了皇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并把生母之死怪罪在张嫣头上,号称要复仇。
吕后立刻把小皇帝给废了并杀死,不让他有任何危急张嫣的机会。
如果张嫣不是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而仅仅是一个庶女,吕后怎么可能对她这么上心?
从吕后为张嫣做的这些事看来,张嫣的身世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然而张嫣的结局并不好。
吕后去世之后,吕家诛灭,汉文帝登上皇位。
张嫣虽然没有被杀,却也被废居北宫,孤独地生活了17年之后去世,年仅40岁。

02、汉成帝娶小许后西汉另一对辈分错乱的帝后,当属汉成帝和小许后。
汉成帝是汉元帝的儿子,也就是说是汉宣帝与许平君的孙子。
许平君被霍光的妻子霍显毒杀身亡的时候,她的儿子汉元帝只有4岁。
汉元帝长大之后,一想到母亲许平君一辈子没享过什么福就被杀死,就心痛异常。
此时许平君的娘家许家在汉宣帝、汉元帝两代皇帝的重用下已经十分显赫。
但是汉元帝依然希望许家能够长保富贵,希望将来自己去世之后,许家不至于因为和皇家血缘关系越来越远而没落。
于是他为自己的儿子刘骜选了个许家的女孩当太子妃。
汉元帝去世之后,刘骜登基,也就是汉成帝。
这个许家的女孩自然也成为皇后。为了把她和许平君区别开来,本文将称她为小许后。

接下来我们看看小许后的身世。
许平君的父亲名叫许广汉。
许广汉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兄弟。
所以许广汉去世之后,汉宣帝为了让岳父不在宗法上绝后,过继他兄弟的儿子许嘉给他当后嗣。
也就是说许嘉在血缘上是许平君的堂兄弟,在宗法上是许平君的亲兄弟。
而小许后正是许嘉的女儿,是许平君的侄女。
汉元帝该叫她一声表妹。
那么她的丈夫汉成帝就该叫她一声表姑姑。
汉成帝娶了她,在辈分上是表侄娶了表姑姑。
这在现代人眼里无疑是乱伦。
但是在汉朝人眼里,这桩婚事却是门当户对。
小许后出嫁之后,汉元帝听说他们夫妻感情好,还高兴得喝酒庆祝。

然而小许后的结局并不好。
她嫁给汉成帝之后,宠冠后宫十几年。
可是她生的一儿一女尽数夭折,而汉成帝因为他很少宠幸别的妃子,年纪不小了依然没有儿子。
太后王政君对此非常不满,王家的外戚也经常从各个角度攻击小许后。
渐渐地小许后年纪大了,汉成帝对她的感情也越来越淡,后宫的美人越来越多。
当大名鼎鼎的大美人赵飞燕和赵合德进宫之后,汉成帝更是魂都被这姐妹俩勾走了。
赵飞燕进宫没多久,小许后就以巫蛊为由被废了。赵飞燕成为新的大汉皇后。
小许后被废之后不甘心长住在冷宫,想回到汉成帝身边,就算当不上皇后了,只能当个婕妤也是好的。
为此她给汉成帝的宠臣淳于长送了很多财物,希望淳于长能在汉成帝面前替他美言几句。
结果淳于长色胆包天,居然在和小许后通信的时候调戏小许后。
事情败露之后,汉成帝气急败坏:即便小许后被废,也曾是他的原配发妻,怎么能被一个大臣调戏呢?
汉成帝诛杀了淳于长,并赐死了小许后。
许家从此也不可避免地没落下去。

03、西汉成亲不在乎亲戚和辈分关系吗?那么问题来了,西汉成亲不在意亲戚和辈分问题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舅舅娶外甥女、表侄取表姑的现象呢?
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西汉皇家喜欢亲上加亲。虽说西汉的帝后当中,辈分混乱的案例仅有刘盈娶了外甥女张嫣,汉成帝娶了表姑姑小许后。
但我们翻看西汉的史料就会发现,亲上加亲是西汉皇家的正常现象。
举个例子,大家都很熟悉的金屋藏娇,汉武帝娶了陈阿娇。
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和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就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弟。汉武帝和陈阿娇是表兄妹的关系。
同时和汉武帝同父同母的隆虑公主,也嫁给了和陈阿娇同父同母的隆虑侯陈蟜。
隆虑公主和陈蟜的儿子昭平君,又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这也是一桩表兄妹之间典型的亲上加亲。
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汉皇家联姻很喜欢内部消化。

汉武帝的例子并不是个例。
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第一任皇后是太皇太后薄姬的侄孙女薄氏,而薄姬是汉景帝的亲生祖母。
汉哀帝的原配皇后傅氏,也是汉哀帝祖母傅昭仪的侄孙女。
汉朝一共有11个官方承认的皇帝,其中汉惠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成帝、汉哀帝这5个皇帝,都娶了近亲家的女孩子。
而在没有娶近亲的皇帝里,汉文帝原配的身份未知,无法确定是不是近亲家的。
汉昭帝和汉平帝都是特殊情况下娶了都是权臣的女儿,例如汉平帝根本没得选,他只能娶王莽的女儿。
也就是说在汉朝,亲上加亲是常态。
这是因为汉朝的外戚力量非常强大。汉朝的这些皇帝娶了自己亲人娘家的女孩,主要目的是为了延续她们娘家的荣光。
亲戚关系才是最重要的,辈分关系反而在其次了。

其二,汉朝的礼法没那么完善。汉朝是历史上的第2个大一统王朝,年代比较早。
所以很多在后世习以为常的事,在汉朝都显得不太一样。
例如后世的开国皇帝在登基称帝之后,大多要追封自己的祖上几代为皇帝。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却没有这么做,他仅仅把父亲刘太公尊为太上皇。
后世皇帝的生母如果不是皇后,那她去世之后也会被追谥为皇后。
但是在汉朝,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当了几十年的太后和太皇太后,去世后的谥号却是“孝文太后”,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也仅仅是“孝昭太后”。
这都是因为封建王朝的初期,礼法还没那么完善。
舅舅娶外甥女、表侄娶表姑姑,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汉朝人眼里,只需要遵循同姓不婚的原则就可以了,至于辈分没那么重要。
那些在后世看来辈分错乱、涉嫌乱伦的婚姻,在汉朝很有可能很常见。
你觉得是不是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甥女嫁舅舅,表侄娶表姑,西汉的皇帝皇后关系为什么这么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