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被夏守忠奉旨用弓弦勒死,她触犯了皇帝的哪些忌讳?
贾元春是荣国府贾政和王夫人的大闺女,生在正月初一,所以叫元春,意思是春天开头。她小时候在家里过得还行,教过弟弟贾宝玉念书,后来进宫当了女史,再升到贤德妃。书里说她省亲那会儿,贾家花大钱建了大观园,风光无限。
但其实这也埋下了祸根,因为省亲把家底都快掏空了。网上红学论坛里有人分析,元春的判词“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串香橼”,弓代表军权,香橼像心有不甘,点出贾家军权太大,让皇帝不放心。
贾家祖上靠军功起家,王子腾是九省都检点,管北方边防;邬家管南方海防;长安和平安的节度使都跟贾家关系铁;贾雨村还是兵部尚书。这些加起来,贾家影响力太大,皇帝肯定忌讳臣子手握重兵,怕哪天翻天。
皇帝最忌讳的就是皇权被挑战。贾元春在宫里,本该是贾家和皇帝的桥梁,但她没起到这个作用,反而因为家族的举动卷进去了。书里省亲时她点的戏,有一出《乞巧》出自《长生殿》,讲杨贵妃在马嵬驿被缢死,杨国忠被杀,杨家灭门。
这跟元春的死法对得上,杨贵妃是被高力士用白绫缢死的,元春则是夏守忠用弓弦勒死。夏守忠是六宫都太监,地位跟高力士类似。为什么皇帝要这么干?因为贾家对新皇帝不顺从,更听太上皇的话。这就犯了大忌,皇帝觉得你们不忠心,军权还这么大,肯定得除掉。
再细说判词的第二部分“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出自《论语》,季氏要伐颛臾,孔子说虎兕出柙,谁之过欤?意思是猛兽跑出来伤人,得怪放兽的人。这对比元春和探春,元春起点高但死得惨,探春远嫁但结局好。为什么?因为元春鼠目寸光,没能调解家族和皇帝的矛盾。
探春要是进宫,肯定会想办法润滑关系,不让贾家和皇帝对立。元春却心怀怨恨,觉得皇帝的恩宠不够,省亲后贾家穷了,她也没帮着约束家族。皇帝忌讳的就是这种貌合神离的臣子,表面恭顺,实际结党威胁皇权。贾家跟北静王勾搭,私下结盟,这在皇帝眼里就是不忠的铁证。
第三部分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这是潘淑的典故。潘淑是东吴孙权的皇后,五月榴花神,因为私怨卷入皇权争斗,被宫人缢死。元春也这样,到二十多岁还分不清是非,一味怨怼皇帝,导致自己被反噬。
曹雪芹借此暗示元春的死因是权力斗争失败。贾珍是元春的堂兄,跟杨国忠一样,都是“贵妃”的亲戚,结局也惨。贾家抄家前,平安州出了事,类似马嵬驿兵变,贾蓉的龙禁尉卷入,皇帝借机下手。
夏守忠奉旨去执行,用的弓弦,这工具粗暴,代表皇帝的狠辣。元春触犯的忌讳总结起来:一是军权过大,威胁皇位;二是对皇帝不忠,顺从太上皇;三是卷入争斗,不懂收敛。这些都是皇帝的底线,谁碰谁倒霉。
贾元春的死不是孤立的,它标志着贾家恩断义绝。书里《恨无常》曲说她梦里告爹娘,命入黄泉,要家人早退步。这说明她死在抄家前。抄家后,宁国府先灭,贾珍他们灰飞烟灭;荣国府被顺带收拾。
皇帝的目的就是拔掉贾家的根,消除军权隐患。红学研究中,有人说曹雪芹家原型就是曹家,当年康熙雍正夺位,曹家站错队,抄家败落。元春的原型可能有历史影子,但书里是虚构的艺术加工。总之,元春和贾家都咎由自取,没能看清形势,一步步作死。
皇帝忌讳的本质是皇权至上。古代皇帝最怕外戚专权,像贾家这样,舅舅管边军,亲戚管水师,还结党,这在清朝康熙雍正时代是常见忌讳。雍正上台后,收拾了不少康熙旧臣。
曹雪芹写这,肯定有现实影射。元春的死法用弓弦,不是随便选的,弓代表军权,弦勒死象征军权反噬。夏守忠下手,代表皇帝通过宦官清除后宫威胁。宦官在清宫是皇帝的亲信,高力士潘淑的典故都涉及他们。
元春死后,贾家迅速败落。抄家是皇帝的绞杀,宁荣二府被查,财产没收,人丁流散。贾政流放,宝玉出家,探春远嫁得善终。这对比出元春的短视。皇帝通过这事,巩固了权力,朝中异己被清。贾家的教训是,臣子别碰皇权红线,尤其是军权和忠诚。
总的看,贾元春的死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她触犯的忌讳,都是围绕皇权:军权太大、不忠皇帝、卷入争斗。这些在书里通过判词、戏曲、典故层层铺垫。皇帝的忌讳说白了,就是怕失去控制,贾元春和家族没看透这点,才落得弓弦勒死的下场。想想也挺现实的,古今中外,权力场里谁不小心,谁就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