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高楼秦湾村北宋石羊
武山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秉持“应普尽普”的工作原则,多渠道广泛征集新发现文物线索。经群众提供线索,普查队员在高楼镇秦湾村发现两尊石羊形石雕,经请教天水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汪保全研究馆员,从石羊雕刻特点、工艺技法、造像风格等因素综合研判,认为该石雕凿刻于北宋时期。秦湾石羊掩埋于农家麦垛之下,普查队员开启了“寻宝盲盒”之旅,几经翻移麦草,得见石羊真迹。盲盒开启,石羊显现,经岁月流转而孤寂苍凉、遭风雨浸淋却形态逼真、汇历史沉淀却茕茕孑立,秦湾石羊在斑驳锈迹中显得古朴典雅。斑驳的痕迹,是历史留给秦湾石羊的岁月沉淀;石羊的根源,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研究课题。
秦湾石羊,两尊形制基本无异,长133cm、高92cm,花岗岩圆雕,仰首高卧,四肢前后蜷曲,昂首正视。羊首雕角而绕于耳后,双耳置于角中,圆目颈直,鼻口略残。整体雕刻线条简练、刀法纯熟、技艺高超、形象逼真,雕刻匠人用简洁的雕刻技艺,刻画出了秦湾石羊“蜷卧而注视、丰润而生动、温顺而良善”的特点。
清康熙《宁远县志》高楼镇记载
普查队员对村民进行口述访谈得知,“秦湾石羊是在很久以前修整梯田时发现,原还有1对石人,后下落不明、不见所迹、不知所踪,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后挪移石羊至麦场,掩埋于麦垛。”由此可以断定秦湾石羊为墓葬所属石像生,依据前述石雕原料、雕刻技艺、石羊形态等,初步断定秦湾石羊所属时期为北宋时期。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称:
秦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之属,人臣墓前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属。皆所以表饬坟垄,如生前之像仪卫耳。
清乾隆二十一年德州卢氏雅雨堂刻本《封氏见闻记》
唐宋时期对石像生的使用已有较严格的等级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用石兽六,四、五品以上官员用石兽四。从文献记载看,除石羊、石人之外,原应当有石马、石虎等石兽存在。秦湾石羊极有可能为某位五品及以上官员墓葬所属石像生之一。
民国三十七年燕京大学刻本《庆元条法事类录》
秦湾石羊所处桦林山系,在宋金时,是一片重要区域,其临近通远军、盐川寨、宁远寨、哑儿峡寨、广吴岭堡等城镇堡寨,区位交道地位重要。上世纪90年代,临近秦湾石羊存放点西约2.5千米的李家坪古钱币窖藏点曾出土过大量的宋代古钱币,今武山县博物馆馆藏古钱币大部分就源于此窖藏。李家坪古钱币窖藏和秦湾石羊两者是否有联系,还待进一步考证,但从侧面能够证明宋金时期该区域存在官员墓葬的可能是极大的。综上所述,故得出秦湾石羊其应为宋金时期桦林山系某官员墓葬附属石像生之一。
李家坪古钱币窖藏出土的北宋铜钱
武山县博物馆藏“孟宗哭竹”画像砖
下一步,武山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将持续做好文物后续登记、填报、保护、研究工作,并就秦湾石羊的文物特征、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研究。
(来源:武山文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