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11:31

新一军军长郑洞国,娶了17岁的美貌妻子,此女的晚年结局怎么样?

旧社会刚刚过去,新社会悄悄来临。在这里女子可以读书,可以恋爱,可以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说:“不!”在民国时期的上海,一个是国民党有名的将军,一个是大律师的女儿,两个身份迥异的男女,将饰演怎样的爱情故事?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陈碧莲在江西出生,她父亲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学院,在上海当律师,后来开了很多家律所。陈碧莲家境优越,接受过中西两种教育,精通诗文,会写一手漂亮的小楷,也能和别人用英语交流,加上自幼长得貌美,十里八乡都知道陈家的小女陈碧莲。

郑洞国的家庭属于中农家庭,他又是家里的幺儿,从小读过很多书。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决定从军。去长沙读书时,顶替别人的姓名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毕业后多次参加抗日战争。
郑洞国的原配妻子覃腊娥因病早逝,留下三个儿女给他,守孝三年后。在一肖姓友人家里遇见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陈碧莲。陈碧莲气质温婉,长得端庄可人,郑洞国对她一见钟情。与陈碧莲认识以后,两人相知相爱,很快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郑洞国每次上战场都亲临一线,当时他是师长。哪怕郑洞国鲜少受伤,陈碧莲对此依然感到很担忧,郑洞国一到完仗,陈碧莲就会来到他的作战后方等他。陈碧莲的柔情抚慰了郑洞国孤傲的内心,他对陈碧莲也更加喜爱。
后来日本驻军缅甸,威胁到云南,郑洞国带着远征军去抵抗日军,作战失败后退回印度。听闻郑洞国遇险的消息陈碧莲独自乘坐飞机前往印度,当时的飞机并不安全,加上驼峰航线,天气寒冷,高空氧气稀薄,可以说是一条死亡之路。但陈碧莲依然义无反顾的来到郑洞国的身边,照顾他,见到陈碧莲的郑洞国内心十分温暖,感慨到: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抗日战争结束后,郑洞国才能放下事情陪伴陈碧莲,可惜两人一直没有孩子。后来郑洞国和陈碧莲收养了陈碧莲弟弟的女儿。郑洞国希望自己不在的时候,陈碧莲能有个伴。
内战爆发,国民党兵败如山倒,郑洞国所在的长春被围。郑洞国打算死守长春,但他的下属全都叛变了,绑住他向解放军投诚。被俘后的郑洞国十分不甘,要求解放军放出他的死讯。

在家里看报纸的陈碧莲在《南方日报》上看到了郑洞国的死讯,伤心欲绝,打算追随丈夫而去。后来看到平安回来的郑洞国,陈碧莲又惊又喜晕倒在地。
郑洞国身患胃病在上海治疗,陈碧莲不分昼夜地照顾他。郑洞国病好后,中央安排他去北京工作。郑洞国与陈碧莲说要带着全家去北京时,陈碧莲却以身体不适,受不了北京的寒冷为由,拒绝前往。陈碧莲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劝她去北京,但陈碧莲坚决不去。

郑洞国在北京工作一年后,收到陈碧莲的离婚协议书,犹豫了好久还是选择签字。自从两人各自嫁娶。陈碧莲嫁给了钟老板,郑洞国娶了顾贤娟。
两人再无联系,年代原因,钟老板破产了,陈碧莲与他一起回到苏州,过着清贫的生活。钟老板去世后,陈碧莲一女子没有收入,被弟弟接到上海照顾。陈碧莲与弟弟关系很好,但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总有些矛盾。陈碧莲向组织申请工作,有了工作的她,能够自己生活,只是很孤独。

郑洞国与顾贤娟有一个女儿,后来顾贤娟去世后一直与小女儿生活,直到小女儿出嫁。听闻郑洞国孤身一人的陈碧莲,想起与郑洞国刚结婚时的甜蜜。去北京找过郑洞国,交谈之后,两人心中还有对方,但破镜难再圆,两人再次分开。
自此两人再也没有相见,陈碧莲和郑洞国两人都孤独终老。陈碧莲最后真的很孤独,在2006年,因病去世。
郑洞国与陈碧莲相识走到婚姻,两人虽彼此相爱,但却走到分离的地步。分开的原因,或许是每次到后方的等待,或许是听闻死讯的心死,或许是没有孩子,陈碧莲在这样的生活中感到绝望。

人的情感是复杂的,陈碧莲为了郑洞国可以不顾安危,飞往异国。在可以陪伴郑洞国去往北京时,陈碧莲却选择拒绝。晚年的陈碧莲孤苦无依,或许她很后悔,但事情已经发生,无法逆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一军军长郑洞国,娶了17岁的美貌妻子,此女的晚年结局怎么样?